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86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包括中子发生器组件、采集组件和传输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分别设置有近探测器组件和远探测器组件,所述近探测器组件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之间通过第一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远探测器组件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通过第二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近探测器组件和所述远探测器组件均与所述传输组件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可匹配适应多种中子源,还可以研究不同源距方案对储层孔隙度或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度或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度或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测井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测井是利用声、电、放射性、核磁等高精尖技术,测量井下地层信息,以达到发现油气藏、评价油气储量的目的,在油气勘探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测量机理,可将测井方法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和其他测井法。
[0003]在众多测井方法中,中子孔隙度测井和密度测井是最为常用的核测井方法。目前国内的中子测井仪器多使用Am

Be同位素化学中子源,密度测井仪器多使用Cs

137同位素化学伽马源。中子孔隙度测井时,中子源不断向周围地层发射高能中子,发射出的中子与地层中元素的原子核发生碰撞,产生携带地层信息的次级中子,对这些次级中子进行探测、分析,得出孔隙度数据。密度测井时,伽马射线源可向周围地层发射固定强度的伽马射线,伽马射线穿过地层时,发生康普顿效应,产生散射伽马射线,对这些伽马射线进行探测、分析就可测定岩性的密度。此外,目前的测井仪器均采用某一种固定中子源或伽马源,其源距也都是固定的。
[0004]随着HSE(健康、安全、环保)理念的发展,人们对放射性的危害越来越关注,同位素化学源仪器必将会逐渐淡出市场。D

D/D

T可控中子源中子测井仪器开发势在必行。
[000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不但可匹配适应多种中子源,还可以研究不同源距方案对储层孔隙度或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不但可匹配适应多种中子源,还可以研究不同源距方案对储层孔隙度、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包括中子发生器组件、采集组件和传输组件;
[0008]所述采集组件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分别设置有近探测器组件和远探测器组件,所述近探测器组件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之间通过第一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远探测器组件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通过第二间距调节机构连接;
[0009]所述近探测器组件和所述远探测器组件均与所述传输组件电性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近探测器组件和远探测器组件分别可在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移动,可形成不同的源距组合,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源距去匹配Am

Be源、D

D源和D

T源,还可以用来研究当使用某一固定类型的中子源时,不同源距方案对储层孔隙度、密度测量精度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源距。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中子发生器组件具有用于所述近探测器组件移动的第一避让孔,所
述传输组件具有用于所述远探测器组件移动的第二避让孔。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使其近探测器组件和远探测器组件移动时具有足够的避让空间,从而实现大距离调节。
[0014]进一步,所述近探测器组件包括近探测器本体,所述近探测器本体设置在近探测器外套内,且所述近探测器外套端部还安装有近探测器端盖。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近探测器外套和近探测器端盖不但有利于保护近探测器本体,也利于间距调节。
[0016]进一步,所述远探测器组件包括远探测器本体,所述远探测器本体设置在远探测器外套内,且所述远探测器外套端部还安装有远探测器端盖。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远探测器外套和远探测器端盖不但有利于保护远探测器本体,也利于间距调节。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近探测器外套上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0019]所述第一外螺纹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条。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转动实现近探测器组件在第一安装腔内的位置调节,通过第一刻度条可精确调节近探测器组件的移动距离,实现无级调节。
[0021]进一步,所述第二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远探测器外套上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四内螺纹;
[0022]所述第二外螺纹上还设置有第二刻度条。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纹转动实现远探测器组件在第二安装腔内的位置调节,通过第二刻度条可精确调节远探测器组件的移动距离。
[0024]进一步,所述第一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近探测器外套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间隙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槽或所述第一滑块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条;
[0025]所述第二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远探测器外套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或第二滑槽上还设置有第二刻度条。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其探测器沿安装腔移动从而调节探测器的位置,并通过刻度条精确调节探测器的移动距离。
[0027]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设置有接线孔,连接导线设置于所述接线孔内并分别与所述近探测器本体和所述远探测器本体连接,所述连接导线另一端连接有所述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还与控制装置连接。
[002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线孔利于连接导线分布,提高采集组件空间利用率。
[0029]进一步,所述采集组件和所述传输组件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连接导线的线槽。
[003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线槽有利于连接导线布置。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采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6]100、中子发生器组件;200、采集组件;300、传输组件;
[0037]101、第一避让孔;
[0038]201、第一安装腔;202、第二安装腔;
[0039]210、近探测器组件;211、近探测器本体;212、近探测器外套;213、近探测器端盖;217、第一外螺纹;218、第一内螺纹;219、第二内螺纹;
[0040]220、远探测器组件;221、远探测器本体;222、远探测器外套;223、远探测器端盖;225、第二外螺纹;226、第三内螺纹;227、第四内螺纹;
[0041]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子发生器组件(100)、采集组件(200)和传输组件(300);所述采集组件(20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腔(201)和第二安装腔(202),所述第一安装腔(20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202)内分别设置有近探测器组件(210)和远探测器组件(220),所述近探测器组件(210)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腔(201)之间通过第一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远探测器组件(220)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腔(202)之间通过第二间距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近探测器组件(210)和所述远探测器组件(220)均与所述传输组件(30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子发生器组件(100)具有用于所述近探测器组件(210)移动的第一避让孔(101),所述传输组件(300)具有用于所述远探测器组件(220)移动的第二避让孔(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探测器组件(210)包括近探测器本体(211),所述近探测器本体(211)设置在近探测器外套(212)内,且所述近探测器外套(212)端部还安装有近探测器端盖(2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探测器组件(220)包括远探测器本体(221),所述远探测器本体(221)设置在远探测器外套(222)内,且所述远探测器外套(222)端部还安装有远探测器端盖(2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源距中子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近探测器外套(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