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83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泵水机构及集渣篮,箱体底部呈方形,回水区域呈椭圆形且沿箱体对角线布置,回水区域的第一端靠近箱体的第一角部布置、第二端对应箱体中部布置,泵水机构靠近回水区域的第二端且相对于箱体底部居中布置,集渣篮位于泵水机构与箱体的第一角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方形箱体适配的椭圆形回水区域结构,利用椭圆形回水区域的第二端将泵水机构相对于箱体居中安装,而集渣篮得以更加靠近泵水机构布置,这样的布置方式大大减小了回水区域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了单次清洗的耗水量,不仅能有效提高回水效果、提高清洗效果,而且便于节省出箱体底部空间用以安装其他功能部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果蔬、餐具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碗机逐渐成为厨房里常用的设备。
[0003]申请公开号为CN109717804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用于清洗机的集渣结构以及应用有该集渣结构的清洗机》(申请号:CN201711052154.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水槽底部的残渣收集部,残渣收集部具有用于过滤并收集残渣的滤渣筒,滤渣筒内设置有用于分离出残渣的残渣分离单元,该残渣分离单元包括位于滤渣筒内的导渣筒,导渣筒上下两端均敞口,其底部与滤渣筒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隔,并且导渣筒的底部周缘或邻近其底部的外壁具有向外延伸的凸边,该凸边的外周缘与滤渣筒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隔。
[0004]上述结构虽然改进了集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集渣效果。但是受其回水区域形状及在箱体底部设置位置的限制,导致清洗机单次清洗耗水量大,也影响了回水效率及清洗效果。
[0005]因此,对于目前的清洗机,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耗水量、提高回水效率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清洗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泵水机构及集渣篮,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所述泵水机构及集渣篮设于该回水区域中,所述箱体底部呈方形,所述回水区域呈椭圆形且沿箱体对角线布置,所述回水区域的第一端靠近箱体的第一角部布置、第二端对应箱体中部布置,所述泵水机构靠近回水区域的第二端且相对于箱体底部居中布置,所述集渣篮位于泵水机构与箱体的第一角部之间。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方形箱体适配的椭圆形回水区域结构,该椭圆形的回水区域沿箱体对角线布置且偏置在箱体一角部处,从而利用椭圆形回水区域的第二端将泵水机构相对于箱体居中安装,而集渣篮得以更加靠近泵水机构布置,这样的布置方式大大减小了回水区域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了单次清洗的耗水量,不仅能有效提高回水效果、提高清洗效果,而且便于节省出箱体底部空间用以安装其他功能部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10]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对角线的长度为L1,椭圆形的所述回水区域在其长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2,L2=(0.52~0.65)L1。进一步优选,椭圆形的所述回水区域在其短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3,L3=(0.6~0.75)L2。采用上述结构,使回水区域相对于箱体底部的布置更加合理,在缩小回水区域体积的同时,提高回水效果、降低能耗。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泵水机构用于将回水区域的水泵至过滤板上方,所述集渣篮设于回水区域中且具有露出于过滤板的集渣口。
[0012]优选地,所述泵水机构包括泵壳、叶轮、喷淋臂及电机,所述泵壳设于回水区域中且底部开有吸水口、顶部开有出水口,所述泵壳的顶部露出于过滤板上方,所述喷淋臂设于过滤板之上且进水口与泵壳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泵壳中,所述电机设于箱体的外底部且输出轴穿过箱体底壁、吸水口与叶轮相连接。该结构便于将回水区域的水泵至过滤板之上,通过向上喷淋水柱而对餐具进行冲洗。
[0013]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所对应的箱体底壁具有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台阶,该安装台阶上开有电机安装口,所述电机顶部设置有与该安装口相插配的上盖,该上盖对应所述泵壳的吸水口布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吸水间隙。上述结构不仅便于对电机进行安装,而且缩小了吸水间隙的高度,在确保高吸水效率的基础上,避免气体被吸入,以提高水流压力及扬程。
[0014]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下凹的集渣区域,该集渣区域的边缘靠近安装台阶的边缘布置,所述集渣区域的底部开有排水口,所述集渣篮的下端口与该排水口相插配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抬高的安装台阶与降低的集渣区域配合,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同时,集渣区域位于回水区域的最低处,有利于提高排水效率,实现回水区域无余水。
[0015]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件,该加热件成形为环状且围绕排水口的外围设置集渣区域的底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对洗涤用水进行加热,加热件一般设置在回水区域底部并与泵水机构、集渣结构间隔排布,这就导致回水区域底部需要安装很多功能部件,影响回水区域底部的平整,进而影响回水效果及加热效果,本技术将加热件设置在排水口外围,不仅节约了安装空间,而且有利于提升加热效率、加热均匀性及可靠性,经测试,该结构相对于现有单独布置的加热件,加热效率可提升5%左右。
[0016]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排水口相连接且将穿过排水口的集渣篮底部边缘包围其中的排水组件,该排水组件下部设置有排水阀及排水泵。该结构与位于回水区域最低处的集渣区域、与排水口插配的集渣篮配合,有利于提高排水效率及排水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方形箱体适配的椭圆形回水区域结构,该椭圆形的回水区域沿箱体对角线布置且偏置在箱体一角部处,从而利用椭圆形回水区域的第二端将泵水机构相对于箱体居中安装,而集渣篮得以更加靠近泵水机构布置,这样的布置方式大大减小了回水区域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了单次清洗的耗水量,不仅能有效提高回水效果、提高清洗效果,而且便于节省出箱体底部空间用以安装其他功能部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清洗机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清洗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清洗机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泵水机构2及集渣篮3,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11,泵水机构2及集渣篮3设于该回水区域11中。
[0024]箱体1底部呈方形,回水区域11呈椭圆形且沿箱体1对角线布置,回水区域11的第一端靠近箱体1的第一角部1a布置、第二端对应箱体1中部布置,即回水区域11的第二端与箱体1的与第一角部1a相对布置的第二角部1b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泵水机构2靠近回水区域11的第二端且相对于箱体1底部居中布置,集渣篮3位于泵水机构2与箱体1的第一角部1a之间。
[0025]箱体1底部对角线的长度为L1,椭圆形的回水区域11在其长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2,L2=(0.52~0.65)L1。椭圆形的回水区域11在其短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3,L3=(0.6~0.75)L2。采用上述结构,使回水区域11相对于箱体1底部的布置更加合理,在缩小回水区域11体积的同时,提高回水效果、降低能耗。
[0026]在本实施例中,回水区域1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1)、泵水机构(2)及集渣篮(3),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11),所述泵水机构(2)及集渣篮(3)设于该回水区域(1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呈方形,所述回水区域(11)呈椭圆形且沿箱体(1)对角线布置,所述回水区域(11)的第一端靠近箱体(1)的第一角部(1a)布置、第二端对应箱体(1)中部布置,所述泵水机构(2)靠近回水区域(11)的第二端且相对于箱体(1)底部居中布置,所述集渣篮(3)位于泵水机构(2)与箱体(1)的第一角部(1a)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对角线的长度为L1,椭圆形的所述回水区域(11)在其长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2,L2=(0.52~0.65)L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椭圆形的所述回水区域(11)在其短轴方向上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3,L3=(0.6~0.75)L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区域(1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12),所述泵水机构(2)用于将回水区域(11)的水泵至过滤板(12)上方,所述集渣篮(3)设于回水区域(11)中且具有露出于过滤板(12)的集渣口(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机构(2)包括泵壳(21)、叶轮(22)、喷淋臂(23)及电机(24),所述泵壳(21)设于回水区域(11)中且底部开有吸水口(211)、顶部开有出水口(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伟杰田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