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64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包括导向柱、缓冲胶套和装置外壳;装置外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容纳腔,缓冲胶套设置在容纳腔内,出水口上设有排水部;缓冲胶套包括缓冲进水口、缓冲腔和缓冲出水口,缓冲进水口与进水口连通;导向柱的一端设置在缓冲出水口上,导向柱的另一端伸入排水部内,并可相对排水部移动;导向柱上设有与缓冲腔连通的排水腔,排水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水孔,排水腔通过第一排水孔与排水部连通。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水管水压过高时,使水龙头阀产生噪音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控制水压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控制水压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控制水压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路消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尤其涉及一种水路消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管道在水流在管道内部流动时都会发出流动的噪音,水流流经时速度突然改变,特别是经过水龙头阀芯水流会形成冲击波,造成管路的震动并发出噪音,现在商品房自来水管路系统中,上下层邻里之间的水管都是联通的,如果水龙头的质量不好在夜里一开水噪音就会通过管道四处传播影响到他人休息。
[0003]现有的水管消音装置结构复杂且没有控制水压的功能,当水压骤然过大时,噪音依然会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其结构简单、可消除管路噪音以及具有控制水压的功能。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包括导向柱、缓冲胶套和装置外壳;
[0006]所述装置外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容纳腔,所述缓冲胶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排水部;所述缓冲胶套包括缓冲进水口、缓冲腔和缓冲出水口,所述缓冲进水口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出水口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排水部内,并可相对所述排水部移动;所述导向柱上设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水孔,所述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部连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胶套形成有球形弯曲部,所述球形弯曲部形成所述缓冲腔;当水流经所述缓冲进水口进入所述缓冲腔使得所述球形弯曲部变形伸展,所述缓冲胶套驱动所述导向柱在排水部内移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所述缓冲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部连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柱的表面上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出水口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腔上设有延伸至所述缓冲腔内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第三排水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弹簧和所述缓冲出水口之间设有垫片。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向柱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部,所述导向柱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限位固定在所述缓冲出水口处。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进水口的外延边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的限位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部包括导向槽,以及以导向槽为中心等间距排列的排水格栅;
[0015]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当水流经所述缓冲进水口进入所述缓冲腔使得所述缓冲胶套变形伸展,所述缓冲胶套驱动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导向槽内移动。
[0016]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包括导向柱、缓冲胶套和装置外壳;特别的,缓冲胶套设于装置外壳的容纳腔内,当水流进入缓冲胶套的缓冲腔内,使缓冲胶套变形伸展,水流再从导向柱上的第一排水孔流向出水口;缓冲胶套缓冲了水流的大部分压力,解决了水龙头阀水压突然增大产生冲击波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0018](2)导向柱的排水腔设有延伸至缓冲胶套的缓冲腔内的分流管,分流管和缓冲腔内均设有多个排水孔;本技术通过在缓冲腔和分流管内增加排水孔,提高了缓冲胶套的吸音效果,还提高了缓冲胶套的分流效果;
[0019](3)导向柱的表面设有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缓冲出水口和出水口,该缓冲弹簧可抵消水流压力,并避免缓冲胶套压力过载,起到消音和减压的双重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水路消音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水路消音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3]现有的水管消音装置结构复杂且没有控制水压的功能,当水压骤然过大时,噪音依然会出现。
[0024]因此,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包括导向柱2、缓冲胶套1和装置外壳3。
[0025]本技术通过在水路消音装置通过在内部增设缓冲装置,在达到消音的同时,缓冲内部的压力。
[0026]具体的,参见图2,装置外壳3设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容纳腔34,缓冲胶套1设置在容纳腔34内,出水口32上设有排水部33;缓冲胶套1包括缓冲进水口11、缓冲腔12和缓冲出水口13,缓冲进水口11与进水口31连通;导向柱2的一端设置在缓冲出水口13上,导向柱2的另一端伸入排水部33内,并可相对排水部33移动;导向柱2上设有与缓冲腔12连通的排水腔21,排水腔21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水孔22,排水腔21通过第一排水孔22与排水部33连通。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包括导向柱2、缓冲胶套1和装置外壳3;缓冲胶套1的缓冲进水口11设于装置外套3的容纳腔34内,导向柱2的一端固定在缓冲胶套1的缓冲出水口13处,其另一端伸入装置外壳3的排水部33内,并可相对排水部33移动;当水流从进水口31流入缓冲胶套1的缓冲腔12内,缓冲胶套1受倒水压开始变形,进而驱动导向柱2与排水部33相对移动,水流最后从排水腔21上的第一排水孔22流向排水部33;缓冲胶套1通
过变形缓冲水压突然增大时所产生的冲击波,进而解决水管水流压力骤然增大造成湍流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0028]进一步的,缓冲胶套1形成有球形弯曲部,球形弯曲部形成缓冲腔12;当水流经缓冲进水口11进入缓冲腔12使得球形弯曲部变形伸展,缓冲胶套1驱动导向柱2在排水部33内移动。缓冲胶套1的缓冲腔12由球形弯曲部形成,增大了缓冲腔12的容积,提高缓冲胶套1的容水量,以提高缓冲胶套1调整水压的水流量。
[0029]参见图2,缓冲腔12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14,缓冲腔12通过第二排水孔14与排水部33连通。在缓冲腔12内增设第二排水孔14,可使缓冲胶套1具有分流能力,提高水路消音装置的水流通量。
[0030]进一步的,导向柱2的表面上设有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的一端与缓冲出水口13连接,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与排水部33连接。缓冲弹簧4分别与缓冲出水口13和排水部33连接,为缓冲胶套1提供缓冲作用,进而缓冲水流流进缓冲胶套1时所产生的水压,避免缓冲胶套1水压过载。
[0031]其中,排水腔21上设有延伸至缓冲腔12内的分流管23,分流管23内设有至少一个与缓冲腔12连通的第三排水孔24。分流管23上的第三排水孔24与缓冲腔12上的第二排水孔14配合,进一步提供缓冲胶套1分流水流的能力,提高水路消音装置消除噪音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水流通量。
[0032]其中,缓冲弹簧4和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柱、缓冲胶套和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容纳腔,所述缓冲胶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排水部;所述缓冲胶套包括缓冲进水口、缓冲腔和缓冲出水口,所述缓冲进水口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缓冲出水口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排水部内,并可相对所述排水部移动;所述导向柱上设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水孔,所述排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胶套形成有球形弯曲部,所述球形弯曲部形成所述缓冲腔;当水流经所述缓冲进水口进入所述缓冲腔使得所述球形弯曲部变形伸展,所述缓冲胶套驱动所述导向柱在排水部内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孔,所述缓冲腔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孔与所述排水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表面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权彭乾风罗涛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