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7259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系统中使用制冷剂液体替代润滑油对压缩机中的轴承进行润滑,进而确保无油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且提供不同的供液路径。上述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包括:箱体系统和制冷系统,上述制冷系统位于箱体系统内,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制冷液体泵;且制冷系统还包括:从冷凝器到压缩机的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从蒸发器到压缩机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制冷液体泵,制冷液体泵设置于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和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均用于将制冷剂液体传输至压缩机,以润滑压缩机中电机的轴承。以润滑压缩机中电机的轴承。以润滑压缩机中电机的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调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已经与空调息息相关。
[0003]目前,空调中以压缩机为主,轴承采用油润滑的方式在离心式冷水机组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润滑油的存在,冷水机组在设计时要考虑供油回油的油润滑系统和油分离系统,加剧了设计、制造、维修和控制复杂程度,增加了巨大的初始成本和运行维修成本,润滑油泄露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润滑油随冷媒进入蒸发器和冷凝器中,影响换热效果和系统能效,并且长期运行后会造成机组性能退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该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制冷剂液体代替润滑油润滑压缩机中的轴承,解决在由于油污染导致的制冷系统性能下降,且应用了两种不同的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实现了稳定可靠的全阶段轴承供液,此外也简化了系统的结构。
[0005]该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包括:箱体系统和制冷系统;制冷系统位于箱体系统内,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制冷液体泵和经济器;
[0006]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从冷凝器到压缩机的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从蒸发器到压缩机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制冷液体泵,制冷液体泵设置于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和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均用于将制冷剂液体传输至压缩机,以润滑压缩机的轴承。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相连通的前段路径和后段路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相连通的前段路径和后段路径;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和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为同一路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制冷液体泵。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液体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制冷液体泵并联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器、制冷液体泵、第二单向阀;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调节阀和第二过滤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冷凝器下方的第一供液液囊,第一供液液囊与冷凝器连通,且用于储存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液体;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与第一供液液囊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液体隔离罐,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还包括初段路径,初段路径为从蒸发器到制冷剂液体隔离罐的供液路径;
[0012]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与制冷剂液体隔离罐连通;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初段路径包括第三过滤器、泵、第三单向阀,第三过滤器和泵依次设置于蒸发器与制冷剂液体隔离罐之间,第三单向阀与泵并联。
[0013]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连通蒸发器与制冷剂液体隔离罐的气体平衡管路,气体平衡管路包括第一电磁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由压缩机到蒸发器的轴承润滑回液或回气路径;其中,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用于在制冷系统的压差大于轴承供液的压差时,为压缩机的轴承提供制冷剂液体;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用于在制冷系统的压差小于或等于轴承供液的压差时,为压缩机的轴承提供制冷剂液体;其中,制冷系统的压差为冷凝器的压力值与蒸发器的压力值之差,轴承供液的压差为轴承供液的压力值与轴承润滑回液或回气的压力值之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冷凝器连接,用于采集冷凝器的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与蒸发器连接,用于采集蒸发器的压力值;第三压力传感器与第一冷凝剂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连接,用于采集轴承供液的压力值;第四压力传感器与轴承润滑回液或回气路径连接,用于采集轴承润滑回液或回气的压力值。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冷凝器的液位;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经济器的液位;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制冷剂液体隔离罐的液位。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由压缩机到冷凝器的第一排气路径;由蒸发器到冷凝器的第二排气路径;由压缩机到压缩机的电机冷却供液路径;由压缩机到经济器的制冷剂供液路径;由经济器到压缩机的补气路径;由经济器到蒸发器的回液路径;由压缩机到蒸发器的电机冷却回气路径。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冷凝器下方的第二供液液囊,上述第二供液液囊与冷凝器连接,且用于储存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液体;电机冷却供液路径和制冷剂供液路径均与第二供液液囊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冷液体泵使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中使用制冷剂液体替代润滑油对压缩机中的轴承进行润滑,并根据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制冷剂液体供液来源和路径,包括制冷系统运行时存在的冷凝器高压压差自然供液和使用制冷液体泵额外提供动力进行强制供液两种方式。通过两种不同的制冷剂液体供液方式,保证了在无油制冷系统运行的各个阶段,轴承均能得到充足的制冷剂液体供液,其润滑状态均能得到有效保障进而确保无油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的系统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系统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液来源局部结构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液来源局部结构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部分结构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部分路径结构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整体结构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稳定启动流程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停机断电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系统;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位于所述箱体系统内,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制冷液体泵和经济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从所述冷凝器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从所述蒸发器到所述压缩机的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制冷液体泵,所述制冷液体泵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和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均用于将制冷剂液体传输至所述压缩机,以润滑所述压缩机中电机的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相连通的前段路径和后段路径;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包括相连通的前段路径和后段路径;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和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为同一路径;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所述制冷液体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液体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冷液体泵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器(35)、所述制冷液体泵、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后段路径包括依次设置的压力调节阀和第二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下方的第一供液液囊,所述第一供液液囊与所述冷凝器连通,且用于储存所述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液体;所述第一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与所述第一供液液囊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液体隔离罐,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还包括初段路径,所述初段路径为从所述蒸发器到所述制冷剂液体隔离罐的供液路径;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前段路径与所述制冷剂液体隔离罐连通;所述第二轴承润滑供液路径的初段路径包括第三过滤器、泵、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过滤器和所述泵依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制冷剂液体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成林冯旭丛辉马振赵鹏飞高阳魏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