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内部换热器、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辆,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其中,所述管路包括与所述冷凝器下游侧的高压制冷剂对应的高压部分以及与所述蒸发器下游侧的低压制冷剂对应的低压部分,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与所述高压部分连通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和以及与所述低压部分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路,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换热,其中,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板状基体,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板状基体上。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内部换热器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部换热器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部换热器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及其内部换热器、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的热管理
,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内部换热器、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空调系统主要用于为驾乘舱的舱内空间提供冷量与热量,空调系统主要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构成的冷媒(制冷剂)循环回路。为驾乘舱的舱内空间提供冷量与热量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冷量与热量的获得均通过运行冷媒循环回路的方式获得,另一种是仅冷量的获得是通过运行冷媒循环回路的方式获得,热量是通过在与舱内空间连通的空调箱内配置PTC,通过PTC加热的方式向舱内空间发放热量。
[0003]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为了提升其续航里程,存在如对电机等发热部件冷却需求以及为了使得动力电池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而对其加热或者冷却的需求。出于冷量和热量可以在整车范围内互换的考虑,便将与热量/冷量相关的功能整合为整车热管理系统,如整车热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却液循环回路以及允许二者之间发生换热的热交换器。目前的热管理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件设计、分散布置等现象,这样的现象通常会导致如空调管路、冷却管路、整车线束等增多,这必然会导致电动汽车的(前舱)空间利用率降低。因此,如何提高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抑或说,如何进一步地提高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尚存一定的提升空间。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一定程度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技术。<br/>[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其中,所述管路包括与所述冷凝器下游侧的高压制冷剂对应的高压部分以及与所述蒸发器下游侧的低压制冷剂对应的低压部分,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与所述高压部分连通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和以及与所述低压部分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路,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换热,其中,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板状基体,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板状基体上。
[0007]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内部换热器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0008]与传统的同轴管相比,在板状基体内形成通路的方式能够使得具有换热关系的通路之间能够更灵活地布置。如通路的流线、截面形状/尺寸、长度及其在板状基体内的设置位置等。
[0009]对于上述内部换热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或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至少一段,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或者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多段的情形下,所述多段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相同或者不同。
[0010]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第一制冷剂通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具体构成方式。
[0011]如段与段之间的不同可以表现为前述的流线、截面形状/尺寸、长度及其在板状基体内的设置位置等。
[0012]对于上述内部换热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具有共用的壁,以便: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经所述壁换热。
[0013]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流经两个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换热所借助的具体的结构。
[0014]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壁的结构形式以及如厚度、材质等参数,以便使得流经两个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充分地换热。
[0015]对于上述内部换热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以趋势大致相同的流线形成于所述板状基体。
[0016]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第一制冷剂通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路在板状基体上的一种具体的分布形式。
[0017]对于上述内部换热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的流向相反。
[0018]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第一制冷剂通路和第二制冷剂通路构成内部换热器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0019]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
[0020]可以理解的是,该空调系统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1]在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流通介质为制冷剂的第一热管理部以及流通介质为冷却液的第二热管理部,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理部包括多个第一热管理部件并包括制冷剂流道板,所述制冷剂流道板中形成多条制冷剂流通回路,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热管理部件之间通过相应的制冷剂流通回路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理部包括多个第二热管理部件并包括冷却液流道板,所述冷却液流道板中形成多条冷却液流通回路,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热管理部件之间通过相应的冷却液流通回路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理部件中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至少一部分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电子冷媒阀的线圈设置于靠近所述控制器的位置,所述制冷剂流道板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中的所述板状基体。
[0022]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对热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0023]可以理解的是,该整车热管理系统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4]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一 /第二热管理部的具体构成方式及其满足相应的热管理需求的具体原理等。相应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制冷剂/冷却液流道板中的制冷剂/冷却液流通回路的具体布置形式以及相关的第一/第二热管理部件与制冷剂/冷却液流通回路的具体衔接方式等。
[0025]通过将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线圈设置于靠近控制器的位置,通过将控
制器与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线圈就近集成,不仅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连接线束,同时保证了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控制精度以及稳定性能够与阀的性能保持在同等水平。
[0026]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靠近的程度以及靠近的方式。示例性地,如可以使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线圈与控制器的已有结构连接,或者增设一个中间结构,通过中间结构与控制器与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线圈分别连接从而实现就近集成等。
[0027]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与控制器就近集成的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的个数及其在第一热管理部中的具体作用等。换言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全部或者部分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与控制器就近集成。如可以是:基于第一种原理图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第一热管理部包含M个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将M个阀的线圈均与控制器就近集成;基于第二种原理图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第一热管理部包含N个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将N个阀的其中一部分的线圈与控制器就近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管路,其中,所述管路包括与所述冷凝器下游侧的高压制冷剂对应的高压部分以及与所述蒸发器下游侧的低压制冷剂对应的低压部分,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与所述高压部分连通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和以及与所述低压部分连通的第二制冷剂通路,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换热,其中,所述内部换热器包括板状基体,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板状基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或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至少一段,在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或者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多段的情形下,所述多段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相同或者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具有共用的壁,以便: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能够经所述壁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以趋势大致相同的流线形成于所述板状基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的流向相反。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内部换热器。7.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流通介质为制冷剂的第一热管理部以及流通介质为冷却液的第二热管理部,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理部包括多个第一热管理部件并包括制冷剂流道板,所述制冷剂流道板中形成多条制冷剂流通回路,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一热管理部件之间通过相应的制冷剂流通回路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热管理部包括多个第二热管理部件并包括冷却液流道板,所述冷却液流道板中形成多条冷却液流通回路,具有连接关系的第二热管理部件之间通过相应的冷却液流通回路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理部件中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电子冷媒阀,至少一部分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电子冷媒阀的线圈设置于靠近所述控制器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热管理部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板状基体为所述制冷剂流道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圣,文保平,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