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及使用该纽扣的校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47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及使用该纽扣的校服,该纽扣包括:外扣,包括扣体和卡块,所述扣体呈片状,所述卡块呈块状且设于所述扣体的一侧中心区域,所述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扣体的面积;内扣,塑料材质,整体呈片状,包括框架和卡座,所述框架呈C形,所述卡座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卡座和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以及,所述卡座包括一个卡孔,所述卡孔的边缘具有一个与外界贯通的豁口,所述豁口的朝向与所述框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卡孔的内壁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卡块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纽扣穿过扣缝的问题、磁环吸附危险物的问题、美观度受损的问题等。观度受损的问题等。观度受损的问题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及使用该纽扣的校服


[0001]本技术涉及纽扣及校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及使用该纽扣的校服。

技术介绍

[0002]纽扣是最为常见的用于连接衣服不同部分或者用于起到装饰作用的配件。当连接衣服的两部分时,一般而言,纽扣都是缝制在衣服的一个侧边,衣服的另一侧边则设置扣缝,纽扣穿过扣缝即可实现连接功能。但是对于儿童而言,其身体协调性尚在发展中,准确地将多个纽扣顺利地穿过每一个对应的扣缝,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此外,有的扣缝较小,将纽扣穿过扣缝还需要一定的力度,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增加难度。
[0003]对此,专利号为“202022890857.9”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其结构包括衣物、正扣、副扣,所述正扣与副扣各自缝制于衣物上,所述正扣包括副扣槽、外印痕、磁环、卡槽、正扣主体,所述副扣槽位于正扣主体中心且与正扣主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磁环安装于副扣槽上,所述外印痕刻印于正扣主体表面,所述卡槽与副扣槽相连通,所述副扣包括立柱、内刻痕、副扣主体,所述立柱与副扣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刻痕刻印于副扣主体表面,所述内刻痕与外印痕相对应。
[0004]虽然上述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儿童的生理特点,但是其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使用有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可能会吸附订书针等尖锐物,对儿童安全存在隐患;正扣上设置的卡槽破坏纽扣的完整性,使得所有基于此类方案设计的扣子都必须有一个明显的缺口裸露在外,美观度受到破坏,设计的局限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及使用该纽扣的校服,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具有安全隐患、设计受限和不够美观等问题。
[0006]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为:
[0007]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其包括:外扣,包括扣体和卡块,所述扣体呈片状,所述卡块呈块状且设于所述扣体的一侧中心区域,所述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扣体的面积;内扣,塑料材质,整体呈片状,包括框架和卡座,所述框架呈C形,所述卡座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卡座和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以及,所述卡座包括一个卡孔,所述卡孔的边缘具有一个与外界贯通的豁口,所述豁口的朝向与所述框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卡孔的内壁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卡块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当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孔时,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凹槽中。
[0008]优选地,所述卡块的侧壁上还设有尖锐的引导部。
[0009]优选地,所述卡块呈菱形。
[0010]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校服为:
[0011]一种校服,包括布料和纽扣,其中,所述纽扣上述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所述外扣、
内扣均连接于所述布料上,且在所述布料上与所述内扣的豁口对应的部位设有导向缝,所述导向缝从所述豁口延伸至所述布料的边缘。
[0012]分析可知,本技术采用外扣(外露,他人可以看到)、内扣(内嵌,他人无法直接看到)组合的结构,二者之间通过卡块、卡孔实现稳定的卡接,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纽扣穿过扣缝的问题、磁环吸附危险物的问题、美观度受损的问题等。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纽扣实施例的外扣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纽扣实施例的外扣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纽扣实施例的内扣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校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设置纽扣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实施例包括外扣1、内扣2。
[0019]其中,外扣1包括扣体11和卡块12,扣体11呈片状,可以为圆形、方形、动植物等任何形状,因为扣体11穿过任何扣缝,其大小、外形、厚度等设计空间不再受限。卡块12呈块状,设于扣体11的一侧中心区域,卡块12的面积小于扣体11的面积,使得扣体11完全能够掩盖卡块12。外扣1上设有贯通的孔10,用于将外扣缝制在校服的部分布料4上(如图4)。
[0020]内扣2为塑料材质,因为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内扣2整体呈片状,缝制在布料上之后,厚度很小,对布料不会形成明显影响。内扣2包括框架21和卡座23,框架21呈C形,图中所示形状更为平直一些。卡座23位于框架21内部,卡座23和框架21之间通过连接条22连接,连接条22的数量不固定,能够实现稳定、牢固连接即可。框架21上设有贯通的孔20,用于将内扣2缝制在校服的部分布料3上(如图4)。
[0021]卡座23内部包括一个卡孔200,卡孔200的边缘具有一个与外界贯通的豁口202,豁口202的朝向与框架21的开口方向一致。卡孔200的内壁设有定位凹槽201,卡块12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121,当卡块12插入卡孔200时,定位凸起121位于定位凹槽201中。
[0022]为了便于卡块12插入豁口202,卡块12的侧壁上还设有尖锐的引导部122。优选地,为了能够简单地实现上述功能要求,卡块12呈菱形,如图1所示,其上下两个角形成定位凸起121,其左侧的角形成引导部122;与此相对应,卡座23、卡孔200近似菱形,只是其右侧的角由豁口202代替。
[0023]使用图1

3所示纽扣实施例的校服如图4所示(局部,且从校服内部向外观察),该校服包括布料3、布料4,纽扣的功能在于连接布料3、布料4,也即布料3、布料4是同一件校服的不同部分。外扣1、内扣2分别通过细线缝制于布料4、布料3上。在布料3上与内扣2的豁口202对应的部位设有导向缝30,也即布料3在此处不是完整的,而是一个不明显的缝隙(为了独特视觉效果,也可以将其设计为显眼的缝隙),导向缝30从豁口202延伸至布料3的边缘。
[0024]在应用时,“捏”着外扣1的扣体11,向着内扣2的位置移动即可,因为有导向缝30的存在,特别容易对准,沿着导向缝30移动,引导部122插入豁口202,接着卡块12基本移入卡
孔200中,定位凸起121插入定位凹槽201中,从而实现内扣2、外扣1的稳定连接。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卡接、材料弹性即可实现纽扣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没有风险隐患。更重要的是,操作简易,符合儿童协调性正在发育、力量较差等生理特点。
[0026]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儿童佩戴的纽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扣,包括扣体和卡块,所述扣体呈片状,所述卡块呈块状且设于所述扣体的一侧中心区域,所述卡块的面积小于所述扣体的面积;内扣,塑料材质,整体呈片状,包括框架和卡座,所述框架呈C形,所述卡座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卡座和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以及,所述卡座包括一个卡孔,所述卡孔的边缘具有一个与外界贯通的豁口,所述豁口的朝向与所述框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卡孔的内壁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卡块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当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光刘亚伦黄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目后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