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36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主塔柱自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次塔柱与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次塔柱设于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次塔柱的第一端和塔座固定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桥梁边跨梁,主塔柱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主塔柱的两侧,次塔柱包括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本申请的桥塔采用倾斜式异形结构,在提高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观效果。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0001]本技术涉及斜拉桥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文化建筑群和大型居民区旁边,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均完善成熟,打通两岸之间文化建筑和居民区已成为人民的期盼,打造一座具有特色的地标性人行景观桥能够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宜居环境、践行发展新理念。
[0003]目前,大跨径斜拉桥的桥塔结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双柱式、H形、宝石形、A形或倒Y形等,这些结构形式通常是采用直立、多个塔柱的形式,容易对城市建筑群造成视觉干扰,导致整桥的景观效果一般。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桥塔结构形式通常是采用直立、多个塔柱的形式,容易对城市建筑群造成视觉干扰,导致整桥的景观效果一般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其中,
[0007]所述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其中,所述主塔柱固定设于所述塔座的顶部,所述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
[0008]所述次塔柱与所述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次塔柱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
[0009]其中,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次塔柱还包括用于供所述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次塔柱呈弯折状,所述次塔柱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段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所述桥梁边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倾斜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的顶端斜向下延伸与所述桥梁边跨梁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三安装部为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
的过渡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延长线上。
[0012]优选地,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第一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第二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均与所述主塔柱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桥梁边跨梁的端部的钢箱,所述钢箱包括箱体、多块纵隔板和横隔板,多块所述纵隔板沿纵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多块所述横隔板沿横桥向间隔的排布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均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一体成型,多块所述纵隔板与所述横隔板相交形成多个空槽,所述空槽内填充有压重材料。
[0015]优选地,还包括开口朝下且倾斜设置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固定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部,所述圆弧段连接于两个所述主塔柱之间,所述圆弧段的倾斜角度和所述主塔柱的倾斜角度一致。
[0016]优选地,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自所述第一倾斜段至第二倾斜段逐渐减小。
[0017]优选地,所述主塔柱和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均呈矩形状,所述主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33.3cm*200cm~130cm*130cm之间,所述次塔柱的横截面尺寸设置在328.8cm*200cm~105.8cm*180cm之间。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斜拉桥,包括桥主梁;还包括如上述的新型桥塔、主跨斜拉索、边跨背索;其中,所述桥主梁被所述新型桥塔的塔座划分为桥梁主跨梁和桥梁边跨梁,所述主跨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桥梁主跨固定连接;所述边跨背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固定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及斜拉桥,本申请通过将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形成倾斜设置的主塔柱形式,能够提高整桥的景观性,并且可以将桥塔部分设置在远离建筑群一岸,减小对建筑群的视觉干扰。此外,通过将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使得整个桥塔结构受力完整,然后在主塔柱的两侧分别设置主跨斜拉索和边跨背索,从而保证整桥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的桥塔采用倾斜式异形结构,将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形成倾斜设置的主塔柱形式,在提高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效果,并且可以将主桥塔设置在远离建筑群一岸,减小对建筑群的视觉干扰。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的应用场景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钢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在另一视角下钢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31]10、桩基;20、承台;30、塔座;40、桥主梁;410、桥梁主跨梁;420、桥梁边跨梁;430、主跨斜拉索;440、边跨背索;50、塔柱;510、主塔柱; 511、第一安装部;5111、第一连接耳板;5112、第一肋板;512、第二安装部; 5121、第二连接耳板;5122、第二肋板;5123、备用孔;520、次塔柱;521、第三安装部;5211、第三连接耳板;522、第一倾斜段;523、第二倾斜段;524、圆弧段;60、钢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斜拉桥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桩基、承台、塔座以及塔柱;其中,所述塔柱包括成对设置的主塔柱和成对设置的次塔柱;其中,所述主塔柱固定设于所述塔座的顶部,所述主塔柱自所述塔座的顶部朝向桥梁主跨梁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次塔柱与所述主塔柱一一对应布设,所述次塔柱设于所述主塔柱在靠近桥梁边跨梁的一侧;所述次塔柱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塔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边跨梁;其中,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供主跨斜拉索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供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地设于所述主塔柱的顶端的两侧;所述次塔柱还包括用于供所述边跨背索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三安装部为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固定于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过渡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供销轴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贯穿孔沿横桥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均采用永久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备用孔,以便于所述边跨背索的维修更换;所述主塔柱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第一肋板和用于加固所述第二连接耳板的第二肋板;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均与所述主塔柱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塔柱呈弯折状,所述次塔柱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其中,所述第一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谷孙秀贵曾满良乔秋衡李文武刘榕王甜崔剑峰伍英李雪欢徐自然肖淳馨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