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19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上箱体、与上箱体连接的连接机构、与连接机构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的直线运动机构、与直线运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三旋转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直线运动机构设置于下箱体内且安装在圆盘上,所述圆盘焊接在下箱体内部,所述上箱体的上方及下箱体的下方通过焊接于其上的上吊耳和下吊耳安装在车体和悬架之间;通过运动转化机构,将汽车上下振动的动能从一轴输入,从三个旋转电机和一个直线电机高效输出电能,实现了对车辆上下振动的动能的高功率回收。高功率回收。高功率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能量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汽车能量回收技术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遭遇不平路面时,汽车会因为自身的上下颠簸而损失较多的能量,使汽车油耗增大,因此考虑利用相关技术回收汽车行驶过程中上下振动的能量,将振动动能转换为电能有效存储起来,并利用这些电能给车上其他电气设备供电,从而达到减少汽车油耗、提升续航里程的目的;
[0003]目前而言,汽车振动能量回收主要依靠车体内的单个电机回收,能量回收效率较低,且对于单个电机的负荷过大,易损毁电机;因此,如何高效地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动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能量回收,提升汽车的续航里程,成为汽车工程领域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4]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能够满足对汽车振动能量回收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的高功率汽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0006]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上箱体、与上箱体连接的连接机构、与连接机构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的直线运动机构、与直线运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三旋转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直线运动机构设置于下箱体内且安装在圆盘上,所述圆盘焊接在下箱体内部,所述上箱体的上方及下箱体的下方通过焊接于其上的上吊耳和下吊耳安装在车体和悬架之间。
[000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连接机构与上箱体通过螺栓与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实现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杠机构上设有飞轮,所述飞轮上的飞轮轴与连接机构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下箱体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连接。
[000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飞轮轴连接的第一输入弯轴、设置于第一输入弯轴上且与其通过键连接的主动齿轮、设置于第一输入弯轴下方的第一凸轴,所述下箱体上的第一滚动轴承内圈与第一输入弯轴过渡配合,第一滚动轴承外圈与下箱体上的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输入弯轴的主轴插入圆盘的孔A中且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圆盘过渡配合;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圆盘的下方,所述第一凸轴与第一连杆的孔a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
[000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设置于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一电机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输入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的第一电机输出弯
轴、设置于第一电机输出弯轴下方的第二凸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弯轴安装在圆盘上的孔C中且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圆盘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凸轴与第一连杆上的孔c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
[00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杆连接的直线电机工作箱、设置于直线电机工作箱内底部的直线电机工作腔、设置于直线电机工作腔上的直线电机定子、与直线电机定子连接的线圈绕组、设置于直线电机定子内的直线电机动子磁轭、与直线电机动子磁轭连接的动子磁极;所述第一连杆插入直线电机工作箱上部矩形通孔内且与其间隙配合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连杆末端穿过直线电机动子磁轭且与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直线电机工作箱焊接连接。
[00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与第二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二电机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输入轴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的第二电机输出弯轴、设置于第二电机输出弯轴上且与其键连接的从动齿轮、设置于第二电机输出弯轴下方的第三凸轴,所述第二电机输出弯轴安装在圆盘上的孔B中且通过第四滚动轴承与圆盘过渡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上的孔b与第三凸轴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00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三旋转机构还设有第三旋转电机、与第三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三电机输入轴、与第三电机输入轴通过第四联轴器连接的第三电机输出弯轴、设置于第三输出弯轴下方的第四凸轴,所述第二连杆上的孔d与第四凸轴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所述第三电机输出弯轴安装在圆盘上的孔D中且通过第五滚动轴承与圆盘过渡配合。
[001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第三旋转电机包括上端盖、与上端盖连接的电机壳体、与电机壳体连接的下端盖,所述电机壳体内壁上设有旋转电机定子,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输入轴上分别设有旋转电机动子,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输入轴分别与上端盖通过第一连接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承的外圈与上端盖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输入轴过渡配合,所述下端盖与对应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输入轴通过第二连接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承的外圈与下端盖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的旋转电机输入轴过渡配合。
[0014]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运动转化机构,将汽车上下振动的动能从一轴输入,从三个旋转电机和一个直线电机高效输出电能,实现了对车辆上下振动的动能的高功率回收,成本低廉,回收效果显著;与传统单一电机的馈能装置相比,本装置增设了转化机构,提高了馈能的效率,回收了更多的能量,可用于汽车相关电气设备的供电,有效减少了汽车的油耗,增加了续航能力,此外,本专利技术对整套装置进行了封装,在方便安装的同时可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示意图;
[0016]图2是圆盘及其下部机械传动机构总成的主视图;
[0017]图3是圆盘的剖视图;
[0018]图4是第三旋转电机的剖视图;
[0019]图5是圆盘的主视图;
[0020]图6是圆盘与输入弯轴的连接剖视图;
[0021]图7是主轴与凸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直线电机工作箱的俯视图。
[0023]图中,1、上吊耳;2、上箱体;3、滚珠丝杠;4、螺母;5、螺栓;6、飞轮;7、第一联轴器;8、旋转电机集成箱;9、第一电机输入轴;10、第二联轴器;11、圆盘;12、主动齿轮;13、第一输入弯轴;14、第一电机输出弯轴;15、直线电机工作箱;16、第一连杆;17、下箱体;18、下吊耳;19、第二连杆;20、第三电机输出弯轴;21、从动齿轮、22、第二电机输出弯轴;23、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4、动子磁极;25、线圈绕组;26、直线电机定子;27、直线电机工作腔;28、第二滚动轴承;29、主轴;30、第一凸轴;31、矩形通孔;32、旋转电机输入轴;33、第一连接轴承;34、上端盖;35、电机壳体;36、旋转电机定子;37、旋转电机动子;38、下端盖;39、第二连接轴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2)、与上箱体(2)连接的连接机构、与连接机构通过第一连杆(16)连接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通过第一连杆(16)连接的直线运动机构、与直线运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杆(19)连接的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通过第二连杆(19)连接的第三旋转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三旋转机构、直线运动机构设置于下箱体(17)内且安装在圆盘(11)上,所述圆盘(11)焊接在下箱体(17)内部,所述上箱体(2)的上方及下箱体(17)的下方通过焊接于其上的上吊耳(1)和下吊耳(18)安装在车体和悬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与上箱体(2)通过螺栓(5)与滚珠丝杠(3)机构的螺母(4)实现螺纹连接,所述滚珠丝杠(3)机构上设有飞轮(6),所述飞轮(6)上的飞轮(6)轴与连接机构通过第一联轴器(7)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下箱体(17)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飞轮(6)轴连接的第一输入弯轴(13)、设置于第一输入弯轴(13)上且与其通过键连接的主动齿轮(12)、设置于第一输入弯轴(13)下方的第一凸轴(30),所述下箱体(17)上的第一滚动轴承内圈与第一输入弯轴(13)过渡配合,第一滚动轴承外圈与下箱体(17)上的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输入弯轴(13)的主轴(29)插入圆盘(11)的孔A中且通过第二滚动轴承(28)与圆盘(11)过渡配合;所述主动齿轮(12)设置于圆盘(11)的下方,所述第一凸轴(30)与第一连杆(16)的孔a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设置于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一电机输入轴(9)、与第一电机输入轴(9)通过第二联轴器(10)连接的第一电机输出弯轴(14)、设置于第一电机输出弯轴(14)下方的第二凸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弯轴(14)安装在圆盘(11)上的孔C中且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圆盘(11)过渡配合,所述第二凸轴与第一连杆(16)上的孔c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汽车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杆(16)连接的直线电机工作箱(15)、设置于直线电机工作箱(15)内底部的直线电机工作腔(27)、设置于直线电机工作腔(27)上的直线电机定子(26)、与直线电机定子(26)连接的线圈绕组(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钰杰徐乐王迅黄雷宇陈梁轩彭一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