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602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及车辆,其中,该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进气管路,各进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碳氢吸附装置;空气滤清器设置在两个进气管路的下游;各碳氢吸附装置导通可控的连接在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端连接发动机的进气端;回气管路与碳氢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回气管路导通可控的连接在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端和各碳氢吸附装置的进气端,将空气滤清器输出的气流引导至碳氢输送装置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加热装置加热气流后输入到碳氢吸附装置内,利用高温气体实现对碳氢化合物的脱附,实现碳氢吸附装置的循环使用,能够避免排放污染物超标问题的发生。题的发生。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进气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大,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加剧。随着国六排放法规的制定,要求整车24h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小于300mg。而针对于汽车来讲,发动机未燃烧的燃油蒸汽是主要产生碳氢化合物污染物的来源。
[0003]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发动机停机后,进气歧管和曲轴箱通风管内带有一定温度的燃油蒸汽,在压力的作用下,进气歧管内的燃油蒸汽和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汽会沿着进气系统管路向外扩散,最终从进气口挥发到大气中,而污染空气;而增压发动机停机后,进气歧管和曲轴箱内的燃油蒸汽则会沿着中冷管路及进气管路向大气扩散,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0004]为避免发动机未燃烧的燃油蒸汽排放到大气中,传统的进气系统常在进气管路上增设碳氢吸附装置,用于吸附碳氢化合物;但因碳氢吸附装置吸附容量有限,且常温工况下无法对碳氢吸附装置进行脱附,在碳氢吸附装置达到额定吸附阈值时,碳氢吸附装置将无法再发挥作用,从而造成发动机未燃烧的燃油蒸汽排放到大气中,进而造成对环境污染导致排放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以实现碳氢吸附装置的循环使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包括:
[0008]并行设置的进气管路,各所述进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碳氢吸附装置;
[0009]空气滤清器,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管路的下游;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端连接发动机的进气端;
[0010]回气管路,与所述碳氢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所述回气管路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端和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的进气端,将所述空气滤清器输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碳氢输送装置内;
[0011]加热装置,与所述回气管路配合设置,以构成所述回气管路内气流的加热;
[0012]脱附输送管路,所述脱附输送管路与所述碳氢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各所述脱附输送管路连接在各所述碳氢输送装置的出气端,以在对应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和所述空气滤清器阻断时,引导该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内的气体经加压后,输送至所述发动机下游的排气处理装置。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脱附输送管路上设有压缩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被构造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下游管路上,以吸收经由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的热量,并热传导至所述回气管路。
[0015]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采用热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排气处理装置之间的管路上。
[0017]进一步的,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和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之间连通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经由控制器控制的主路电磁阀;各所述回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经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回路电磁阀。
[0018]进一步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包括壳体,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气路,设置在所述气路行经的路径上的吸附介质,所述吸附介质由沸石制成。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气路被构造为沙漏状。
[0020]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所述气路形成在所述通气管内;所述吸附介质填充在所述通气管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在所述通气管上通透的形成有连通孔。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2]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利用加热装置对空气滤清器分流的干净空气作为流动介质进行加热,随后高温空气通过脱附输送管路输送至碳氢吸附装置,以对碳氢吸附装置中的碳氢化合物进行高温脱附,实现碳氢吸附装置的循环使用,并行的进气管路在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下,也能够避免因碳氢吸附装置达到额定吸附阈值后无法进行再吸附导致排放污染物超标问题的发生。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车辆通过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在保证车辆正常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碳氢吸附装置的循环利用,有效规避了因碳氢吸附装置吸附量超标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的脱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碳氢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壳体;100、气路;2、吸附介质;4、通气管;400、连通孔;5、空气滤清器;600、第一进气管;601、第二进气管;10、加热装置;11、发动机;12、后处理模块;13、消声器模块;14、控制器;150、第一碳氢吸附装置;151、第二碳氢吸附装置;160、第一回气管路;161、第二回气管路;170、第一脱附输送管路;171、第二脱附输送管路;180、第一热传递管路;181、第二热传递管路;19、第一主路电磁阀;20、第一回路电磁阀;21、第三电磁阀;22、第四电磁阀;23、第二主路电磁阀;24、第二回路电磁阀;25、第七电磁阀;26、第八电磁阀;27、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4]实施例一
[0035]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以避免系统中碳氢吸附装置达到额定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设置的进气管路,各所述进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碳氢吸附装置;空气滤清器(5),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管路的下游;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空气滤清器(5)的进气端,所述空气滤清器(5)的出气端连接发动机(11)的进气端;回气管路,与所述碳氢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所述回气管路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空气滤清器(5)的出气端和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的进气端,将所述空气滤清器(5)输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内;加热装置(10),与所述回气管路配合设置,以构成所述回气管路内气流的加热;脱附输送管路,所述脱附输送管路与所述碳氢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各所述脱附输送管路连接在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的出气端,以在对应的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和所述空气滤清器(5)阻断时,引导该所述碳氢吸附装置内的气体经加压后,输送至所述发动机(11)下游的排气处理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附输送管路上设有压缩机(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脱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0)被构造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发动机(11)的下游管路上,以吸收经由所述发动机(11)排出的气体的热量,并热传导至所述回气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涛卢艳涛成玉龙李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