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86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集成支架包括:车架安装部,所述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纵梁;板簧安装部,所述板簧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底部且适于安装板簧;排气支架安装板,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背向车架一侧,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适于安装排气支架;元宝梁安装部,所述元宝梁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板簧安装部和所述车架安装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轻量化、占用空间小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对重量、成本要求越来越高,一款重量轻成本低的商用车是市场的迫切需求。对于商用车底盘悬架来说,迫切需求轻量化的集成式的支架。相关技术中的板簧支架、元宝梁支架和排气支架均单独设置,集成化程度不高,导致总成本较高。并且板簧支架、元宝梁支架、排气支架需要分别安装于车架,导致整车重量较重,对于整车在车架处的集成度也比较低,整车空间较为局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支架,该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轻量化、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集成支架的车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支架,包括:车架安装部,所述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纵梁;板簧安装部,所述板簧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底部且适于安装板簧;排气支架安装板,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背向车架一侧,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适于安装排气支架;元宝梁安装部,所述元宝梁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板簧安装部和所述车架安装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轻量化、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架安装部包括:腹板安装板,所述腹板安装板沿竖直延伸且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腹板,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腹板安装板的侧面;下翼板安装板,所述下翼板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腹板安装板的底部且向背向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的一侧水平延伸,所述下翼板安装板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板簧安装部包括沿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向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适于安装所述板簧。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元宝梁安装部包括:侧围连接部,所述侧围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底部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部,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侧围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安装板部由所述第二支臂向所述第一支臂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安装板部适于安装所述元宝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部在所述腹板安装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排气支架安
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位于所述腹板安装板厚度方向的两侧。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部的底部中心处构造有空腔,所述侧围连接部环绕于所述空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部由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安装板部的前部设有多个前安装孔,多个所述前安装孔沿所述安装板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部的后部设有多个后安装孔,多个所述后安装孔沿所述安装板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在前后方向上均位于所述多个前安装孔和所述多个后安装孔之间。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分别垂直于所述腹板安装板和下翼板安装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和所述腹板安装板的连接处构造有水平延伸的加强横筋。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构造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臂和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均向远离所述腹板安装板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安装臂和所述第二安装臂分别适于安装所述排气支架。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腹板安装板的背向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一侧构造有加强竖筋,所述加强竖筋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加强竖筋和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沿前后方向间隔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的前后两侧。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和所述加强竖筋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腹板安装板在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和所述加强竖筋之间构造有减重孔。
[00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支架。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具有集成化程度高、轻量化、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安装板簧、排气支架和元宝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安装板簧、排气支架和元宝梁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主视图;
[002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安装排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侧视图;
[0029]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集成支架1、板簧2、排气支架3、元宝梁4、车架安装部100、板簧安装部200、
[0032]排气支架安装板300、元宝梁安装部400、元宝梁前安装位401、元宝梁后安装位402、腹板安装板110、下翼板安装板120、第一凸台121、第一支臂210、第二支臂220、加强横筋310、第一安装臂320、第二安装臂330、侧围连接部410、
[0033]安装板部420、空腔421、前安装孔422、后安装孔423、第二凸台424、
[0034]加强竖筋111、减重孔112、排气安装孔321、光孔41、螺纹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部,所述车架安装部适于安装于车架纵梁;板簧安装部,所述板簧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底部且适于安装板簧;排气支架安装板,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车架安装部的背向车架一侧,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适于安装排气支架;元宝梁安装部,所述元宝梁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板簧安装部和所述车架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部包括:腹板安装板,所述腹板安装板沿竖直延伸且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腹板,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腹板安装板的侧面;下翼板安装板,所述下翼板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腹板安装板的底部且向背向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的一侧水平延伸,所述下翼板安装板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翼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安装部包括沿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向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下方延伸,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适于安装所述板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宝梁安装部包括:侧围连接部,所述侧围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底部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安装板部,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侧围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下翼板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所述安装板部由所述第二支臂向所述第一支臂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安装板部适于安装所述元宝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部在所述腹板安装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至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所述排气支架安装板,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位于所述腹板安装板厚度方向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洋洋李军刘志坤孙志强周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