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79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面料,涉及隔热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连接有阻燃层,所述保温层的内侧设置有保温网,所述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隔热网,所述阻燃层的内侧设置有阻燃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保温层和隔热层,通过将保温层采用陶瓷微粒材质并将内侧封装有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的保温网,通过将隔热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外侧,且隔热层的内侧设有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的隔热网,通过其相互配合则可提供了有效地隔热隔温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其整体的隔热性能,保证了在生产制成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隔热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面料。

技术介绍

[0002]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衣服除了传统的用来穿着外,还具有其他一定重要的作用,例如航天、航空、电气、石油、消防、火灾自救等领域中,往往需要一种能够具有阻燃功能的面料制成的特殊的衣服,使火或者高温不会烧着由该种面料材料制成的特殊的衣服,以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性。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620215213.0的
“ꢀ
防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保温层(1),所述面料本体保温层(1)的材质为棉,所述面料本体保温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纵向布置的镂空提花层隔热层(2),所述镂空提花层隔热层(2)的第一条形镂空(2.1)、第二条形镂空(2.2)以及第三条形镂空(2.3)内分别设置有防辐射条阻燃层(3)、聚氨酯防皱条(8)以及抗菌纤维保温网(4),所述面料本体保温层(1)的下表面向下依次设置有抗静电层隔热网(5)、防火层阻燃片(6)以及防水层(7)。本技术防皱面料具有立体感,还同时具备抗菌、防辐射、防火、防水、抗静电、防皱等功能。
[0004]但是现有的面料由于在隔热方面缺乏有效地相关材料,以至于在制成后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隔热性能,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穿戴使用时,会出现隔热隔温效果较低,造成穿戴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面料缺乏有效的隔热隔温的功能,进而导致在穿戴时会出现隔热性能较差,造成穿戴不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隔热面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面料,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连接有阻燃层,所述保温层的内侧设置有保温网,所述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隔热网,所述阻燃层的内侧设置有阻燃片。
[0007]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陶瓷微粒封装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涤纶材料封装而成。
[0009]优选的,所述保温网采用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
[0010]优选的,所述隔热网采用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保温层和隔热层,通过将保温层采用陶瓷微粒材质并将内侧封装有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的保温网,通过将隔热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外侧,且隔热层的内侧设有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的隔热网,通过其相互配合则可提供了有效地隔热隔温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其整体的隔热性能,保证了在生产制成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阻燃层和阻燃片,通过将阻燃层设置在最外侧,且阻燃层的内侧设有阻燃腈纶和阻燃黏胶粘接而成的阻燃片,通过其材质本身的阻燃性能,则可在穿使用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效果,方便了在一些特种作业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性,有利于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隔热面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隔热面料的立体分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隔热面料的内部分层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保温层;2、隔热层;3、阻燃层;4、保温网;5、隔热网;6、阻燃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热面料,包括保温层1,保温层1的底部连接有隔热层2,隔热层2的底部连接有阻燃层3,保温层1的内侧设置有保温网4,隔热层2的内侧设置有隔热网5,阻燃层3的内侧设置有阻燃片6,保温层1为陶瓷微粒封装制成,隔热层2为涤纶材料封装而成,保温网4采用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隔热网5采用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制成。
[00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温层1采用陶瓷微粒材质并将内侧封装有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的保温网4,通过将隔热层2设置在保温层1的外侧,且隔热层2的内侧设有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的隔热网5,通过其相互配合则可提供了有效地隔热隔温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其整体的隔热性能,保证了在生产制成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通过将阻燃层3设置在最外侧,且阻燃层3的内侧设有阻燃腈纶和阻燃黏胶粘接而成的阻燃片6,通过其材质本身的阻燃性能,则可在穿使用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效果,方便了在一些特种作业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性,有利于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002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保温层1采用陶瓷微粒材质并将内侧封装有碳纤维和金属纤维交叉编制而成的保温网4,通过将隔热层2设置在保温层1的外侧,且隔热层2的内侧设有棉絮和呢绒柱交错分布的隔热网5,通过其相互配合则可提供了有效地隔热隔温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其整体的隔热性能,保证了在生产制成后穿戴时的舒适性以及隔热效果,阻燃层3的内侧设有阻燃腈纶和阻燃黏胶粘接而成的阻燃片6,通过其材质本身的阻燃性能,则可在穿使用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效果,方便了在一些特种作业的环境下提供了有效的阻燃性,有利于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连接有阻燃层,所述保温层的内侧设置有保温网,所述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隔热网,所述阻燃层的内侧设置有阻燃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陶瓷微粒封装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槐向兵王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陆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