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789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韧带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应用于胫骨的韧带残端与股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股骨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韧带修补
,尤其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是人类身体上十分重要的关节部位,是保持腿部正常运动的关键,而膝关节的运动稳定,主要依靠韧带对胫骨与股骨进行固定,其中,前交叉韧带有限制胫骨前移和调节部分旋转的功能。
[0003]前交叉韧带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断裂损伤的情况,现有技术主要是对前交叉韧带进行重建手术,申请号为201210077099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韧带重建系统,包括第一骨头内中空管道、第二骨内中空管道、韧带替代物、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韧带替代物重建韧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0004]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5]对于残留韧带质量好的情况,去除残留韧带使用韧带替代物进行重建,创伤较大,并且再断裂后,重建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去除残留韧带使用韧带替代物进行重建,创伤较大,并且再断裂后,重建难度大的问题。
[0007]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应用于胫骨的韧带残端与股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股骨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
[0008]可选的,所述胫骨上开设有胫骨隧道,所述股骨上开设有两组股骨隧道,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面,第一柔性体中部自胫骨隧道延伸至胫骨外侧面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打结固定。
[0009]可选的,胫骨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钢板,第一微型钢板安装于胫骨隧道外侧出口处,所述第一柔性体与第一微型钢板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两组所述股骨隧道包括自股骨AM止点钻孔的股骨AM隧道,自股骨PL止点钻孔的股骨PL隧道,所述第二柔性体的两端分别为PL连接端与AM连接端,其中PL连接端自股骨PL隧道穿过,所述AM连接端自股骨AM隧道穿过。
[0011]可选的,所述股骨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钢板,第二微型钢板上开设有AM通孔与PL通孔,AM通孔与股骨AM隧道相对,PL通孔与股骨PL隧道相对,所述第一柔性端经由股骨AM隧道自AM通孔伸出,所述第二柔性端经由股骨PL隧道自PL通孔伸出,第一柔性端自
股骨AM通孔伸出的端部与第二柔性端自PL通孔伸出的端部之间打第二绳结,第二绳结限制第一柔性体回缩,PL连接端与AM连接端之间打第一绳结,第一绳结限制第二柔性体回缩。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之间捆扎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胫骨隧道、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的内径为2.0mm。
[0014]可选的于,所述胫骨隧道定位胫骨的胫骨侧止点,胫骨隧道开口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
[0015]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关节镜探查韧带损伤类型是否符合Sherman I或II型,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停止;
[0016]建立股骨隧道:病人处于屈膝90
°
位,松解残留前交叉韧带,定位股骨侧AM、PL止点,由外向内建立股骨AM隧道以及股骨PL隧道,内径为2.0mm,过牵引线;
[0017]建立胫骨隧道:从前内侧入路插入胫骨定位器,定位于前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建立胫骨隧道,内径为2.0mm,减少对正常韧带止点的损伤,将股骨AM隧道和PL隧道的牵引线拉至胫骨隧道;
[0018]前交叉韧带残端缝合;
[0019]探查前交叉韧带固定状态;
[0020]结束。
[0021]可选的,所述前交叉韧带缝合包括:在股骨外侧固定安装第二微型钢板;
[0022]通过过线枪将第二柔性体捆扎韧带残端;
[0023]通过牵引线将捆扎韧带残端的第二柔性体的AM连接端拉入股骨AM隧道;PL连接端拉入股骨PL隧道,将AM连接端与PL连接端在股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0024]用第一微型钢板将第一柔性体的中部在胫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分别穿过股骨PL隧道与股骨AM隧道在胫骨外侧第二微型钢板处打结。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手术时,无需将残留的较为完整的韧带残端去除,将韧带残端通过第二柔性体与股骨固定连接,在减小创伤面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前交叉韧带止点,若术后前交叉韧带再次发生断裂,则能够进行初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与胫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与第二柔性端在股骨侧固定,第二柔性体中部与韧带残端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伸出至股骨外侧,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第一柔性体受到拉伸较大时,第二柔性体以及韧带残端受到拉力,提升了韧带修补后的稳定性,保留了原始的韧带及感受器,并且无需植入物,减小并发症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中标记为:
[0034]101、股骨;102、胫骨;103、韧带残端;201、胫骨隧道;202、股骨AM隧道;203、股骨PL隧道;301、第一柔性端;302、第二柔性端;303、第二柔性体;304、PL连接端;305、AM连接端;306、第一绳结;307、第二绳结;401、第一微型钢板;402、第二微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应用于胫骨(102)的韧带残端(103)与股骨(10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的第二柔性体(303),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两端分别穿过股骨(101)伸出至股骨(101)外侧,股骨(101)于胫骨(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体,第一柔性体包括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第一柔性体穿过胫骨侧,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在股骨侧固定,第一柔性体、第二柔性体(303)以及韧带残端(103)共同作为前交叉韧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102)上开设有胫骨隧道(201),所述股骨(101)上开设有两组股骨隧道,第二柔性体(303)中部与韧带残端(103)固定连接,第二柔性体(303)两端分别穿过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面,第一柔性体中部自胫骨隧道(201)延伸至胫骨外侧面固定,第一柔性体的两端,第一柔性端(301)与第二柔性端(302)分别自两组股骨隧道延伸至股骨外侧打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胫骨(1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钢板(401),第一微型钢板(401)安装于胫骨隧道(201)外侧出口处,所述第一柔性体与第一微型钢板(40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股骨隧道包括自股骨AM止点钻孔的股骨AM隧道(202),自股骨PL止点钻孔的股骨PL隧道(203),所述第二柔性体(303)的两端分别为PL连接端(304)与AM连接端(305),其中PL连接端(304)自股骨PL隧道(203)穿过,所述AM连接端(305)自股骨AM隧道(202)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交叉韧带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101)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钢板(402),第二微型钢板(402)上开设有AM通孔与PL通孔,AM通孔与股骨AM隧道相对,PL通孔与股骨PL隧道相对,所述第一柔性端(301)经由股骨AM隧道(202)自AM通孔伸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晶华戴雪松潘宗友朱苏南宋红云余新宁徐腾靖王佳杰徐凯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