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68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TA18钛合金棒坯机械加工得到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二、将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采用紫铜包覆得到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三、将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后进行挤压,得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挤压坯料的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挤压比、加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实现超细晶TA18钛合金的批量制备,制备得到的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表面质量高、强塑性匹配良好,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用高强高塑小口径无缝管材的制备要求。无缝管材的制备要求。无缝管材的制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及钛合金管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先进飞机发动机中的管路系统,诸如液压、燃油、空调等管路系统被誉为飞机的血管,其性能直接关乎飞机的整体安全及使用寿命。TA18(Ti

3Al

2.5V)钛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管路的首选轻质、耐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先进发动机中。目前我国四代机相关机型所使用的TA18钛合金小口径(Φ6mm~Φ20mm)无缝管均为国外进口的AMS 4946标准Ⅰ类管材,该类管材强度高(抗拉强度=862MPa~979MPa)且室温塑性(延伸率≥10%)和工艺性能优异,可冷弯成形。基于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其晶粒尺寸密切相关,细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比粗晶材料更优,因此细化晶粒成为提高钛合金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满足AMS 4946标准Ⅰ类要求的进口TA18管材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其正是由于具有晶粒尺寸<5μm的超细晶组织,从而实现了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双重提升。目前国内的小口径钛无缝管工艺技术还不成熟、设备能力不足,制备的TA18钛合金管材性能停留在中强(Rm≥620MPa)级别,先进发动机管路系统所需的小口径高强高塑TA18管材至今未能实现国产批量化生产。超细晶高性能TA18钛管的高效、低成本批量化制备,已成为制约国产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的瓶颈。
[0003]国内Φ20mm以下的小口径无缝钛管材通常采用“管坯+开坯轧制+多道次精轧”的冷加工方式生产,使用小口径管坯能够大幅减少后续轧制道次,降低材料缺陷的多道次累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成品管材的探伤合格率。因此,获得晶粒细小的TA18钛合金小口径管坯是攻克上述高性能TA18管材制备难题的关键。现有的钛管坯制备方法主要有挤压、穿孔、棒材机加三种方式,能够获得的最小管坯规格分别是Φ32mm
×
4mm挤压管、Φ32mm穿孔管、Φ20mm棒材机加管。尚无资料表明,常规挤压和穿孔方式能够制备Φ30mm以下的钛合金坯管;棒材机加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出Φ25mm以下的坯管,但是机加工序造成原材料巨大浪费,降低了管材的成材率、提升了生产成本,不适用于管材的批量生产。同时,现有的管坯生产方法制备出的管坯晶粒尺寸也偏大。挤压钛管在α+β相区进行加工,通常获得“α
等轴



转”网篮组织,晶粒尺寸跨度较大,通常约5μm~50μm之间;斜轧穿孔时温度高于相变点,通常获得有明显β晶界的“α


转”魏氏组织,通常β晶尺寸>100μm;锻轧的机加用TA18合金棒材通常能够在α+β相区加工,获得的组织多为平均尺度>10μm等轴组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974645B)采用800℃~1000℃、保温1.5h~3h的常规工艺挤压获得Φ45mm
×
4.5mm规格的TA18钛合金管坯,虽然该专利并未提及管坯组织状况,但挤压坯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200℃长时间保温必然使再结晶晶粒长大至20μm以上。
[0004]目前超细晶材料制备工艺主要有挤压、轧制、旋压、粉末冶金等种类,其中最常见的“等径角挤压/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往复挤压”技术均属于采用挤压工艺实现的剧烈塑性变形技术。但“剧烈变形挤压技术”需要借助大吨位设备和复杂模具实现小规格(断面
直径/对角线小于10mm)棒材或型材的制备,加工道次多、制备流程复杂、模具机构复杂、材料适用性差且生产成本高昂,只适用于实验室级别少量短管制备,无法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TA18钛管的批量化制备。“高压扭转”、“累积叠轧”、“强力旋压”、“粉末冶金+非晶晶化法”则是采用非剧烈塑性变形方式进行的材料细晶强化工艺。其中“高压扭转”目前主要用于实验室圆柱、盘状小规格试样制备,坯料变形的应变均匀性差,无法用于管材生产。“累积叠轧”属于采用累积大变形制备细晶板材的高效方法,能够制备出晶粒尺度<1μm的材料,但受管材轧制设备结构和材料冷轧塑性所限,无法用于TA18管材制备。“强力旋压”是一种管材近净成形方法,其特点是管材局部逐点发生连续变形,累积大变形率使晶粒受到碾压而充分破碎实现晶化,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直径大于30mm的薄壁管材,且模具成本高,TA18钛合金极限减薄率低冷旋易开裂,因此并不适合。“粉末冶金+非晶晶化法”是一种适用于多组元、加工塑性差金属的特殊细晶方法,整体加工过程均采用热加工方式,模具形式单一、生产成本高,无法用于管材的批量制备。
[0005]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现有工艺技术手段均无法实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管坯的批量稳定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对TA18钛合金棒坯通过控制挤压坯料的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挤压比、加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实现超细晶TA18钛合金的批量制备,制备得到的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表面质量高、强塑性匹配良好,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用高强高塑小口径无缝管材的制备要求。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TA18钛合金棒坯进行机械加工得到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
[0009]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采用紫铜包覆得到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
[0010]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至800℃~845℃并保温5min~10min,取出后涂抹高温润滑剂,放置于挤压机上进行挤压,得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所述挤压过程中控制挤压比为10.7~26.4,挤压速度为120mm/s~150mm/s。
[0011]上述的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TA18钛合金棒坯为满足GB/T 5193《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检验方法》中A1级要求的锻棒、轧棒或挤压棒。
[0012]上述的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显微组织为超细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μm~4μm。
[0013]上述的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规格外径
×
壁厚为(16mm~25mm)
×
(3mm~4.5mm)。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将TA18钛合金棒坯包覆后加热并进行挤压,通过控制挤压坯料的加热方
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挤压比、加压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TA18钛合金棒坯进行机械加工得到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TA18钛合金挤压坯料采用紫铜包覆得到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得到的TA18钛合金包覆挤压坯料采用中频感应加热至800℃~845℃并保温5min~10min,取出后涂抹高温润滑剂,放置于挤压机上进行挤压,得到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所述挤压过程中控制挤压比为10.7~26.4,挤压速度为120mm/s~150mm/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A18钛合金小口径超细晶挤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荻子赵圣泽王晓应扬洪权杜宇杨海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