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61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为相互分开预定距离,并在这些基板中限定有多个子像素。阵列元件具有形成在子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导电隔体与阵列元件的驱动TFT电连接。在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布置有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在子像素单元中的第一电极上依次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层和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错开预定位置并相互接合,以使得导电隔体与设置在第二电极上的导电隔体接触区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具体地,涉及上基板和下基板被相互不对称地接合的。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器领域,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轻质和低功耗而被广泛使用。但是,LCD是不发光显示器,并在亮度、对比、视角和大显示尺寸方面存在技术限制。因此,正在积极开发能够克服这些缺点的新平板显示器。这些新平板显示器中的一种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自发光显示器,因此,与LCD相比具有高的对比度和宽的视角。此外,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需要背光组件,所以其轻质且薄。另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降低功耗。此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利用低的DC电压来驱动并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所有元件都由固体材料制成,所以其能够承受外部冲击。其还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使用,并可以低成本地制造。具体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通过淀积和封装工艺而容易地制造出。因此,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装置和方法比LCD或PDP的简单。如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以有源矩阵形式驱动的,则即使施加低电流也能获得均匀的亮度。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点是功耗低、分辨率高和屏幕尺寸大。图1是以底部发光形式工作的现有技术的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MOLED)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1所示,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设置为相互面对。用密封图案40封装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的边缘部分。在各个子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基板10的透明基板1上形成有TFT(T)。第一电极12连接到该TFT。在TFT和第一电极12上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层14,并且将其设置为与第一电极12相对应。有机电致发光层14包含有呈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材料。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层14上形成有第二电极16。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6用于对有机电致发光层14施加电场。第二电极16和第二基板30因为密封图案40而相互分开预定距离。因此,可以在第二基板30的内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吸收剂(未示出)和半透明带(未示出)。吸收剂吸收从外部进入的湿气,而半透明带将吸收剂粘附在第二基板30上。在底部发光型结构中,当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6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时,第一电极12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二电极16由低功函(workfunction)的金属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电致发光层14包括依次形成在与第一电极12接触的层上的空穴注入层14a、空穴传输层14b、发光层14c和电子传输层14d。发光层14c在多个子像素中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光器。类似地,在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在同一基板上层叠有阵列元件(A)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通过将形成有阵列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基板与为封装而设置的独立基板接合而制造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合格率取决于阵列元件的合格率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合格率的乘积。因此,整个工艺的合格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后续工艺,即,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工艺。例如,即使形成了优良的阵列元件,但是如果在利用厚度约为1000的薄膜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时外部颗粒或其它因素导致了缺陷,则相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是次品级。因此,引起了制造无缺陷阵列元件过程中所用的每一笔费用和材料成本的浪费,这导致合格率下降。此外,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封装而具有高的稳定性和高的自由度,但孔径比却有限。因此,难以将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于高分辨率的产品。同时,在顶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情况下,TFT的设计是容易的,并且孔径比较高。因此,其在产品使用寿命方面是有优势的。但是,由于将阴极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层上,所以材料选择受到限制。结果,透光率受限且发光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应像素区并未被精确对准。相反地,通过在各个基板上设计的多个导电隔体的位置来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错开,并将它们相互接合。通过这种方式,随意设置导电隔体的位置,以使得可以减小下基板上的TFT的设计容限。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部分地通过该描述而明了,或者可以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习得。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相互分开预定距离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基板中限定有多个子像素;阵列元件,具有在各个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导电隔体,与所述阵列元件的驱动TFT电连接;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层和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它们被依次形成在各个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上,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错开预定距离并相互接合,以使得所述导电隔体与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导电隔体接触区相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阵列元件,其具有形成在位于子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基板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TFT;形成与所述阵列元件的驱动TFT电连接的导电隔体;在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在位于所述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上依次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层和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以及,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错开预定距离,并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接合,以使得所述导电隔体与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导电隔体接触区相接触。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总体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旨在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将其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A和4B是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A和6B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具体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可能,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图2是双板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为了便于解释,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像素区。参照图2,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设置为相互分开预定距离。在第二基板130的透明基板10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用封装图案140封装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边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E包括例如用作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132、布置在第一电极132下面的子像素边界处的电极隔离体134、布置在多个电极隔离体134之间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彼此分开预定距离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基板内限定有多个子像素;阵列元件,具有形成在各个子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导电隔体,与所述阵列元件的驱 动TFT电连接;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内表面上;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层和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被依次形成在各个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上,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被错 开预定距离,并被相互接合,以使得所述导电隔体与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导电隔体接触区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裵晟埈李在允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