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23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层和里层,面层靠近里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条形凸起,里层的两侧设有若干条形支撑部,若干条形支撑部之间存在间隙,里层靠近面层一侧的条形支撑部与若干条形凸起贴合,里层与若干条形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里层通过若干经纱和纬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通过采用锦纶,锦纶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极高的强度,保证了整体面料的强度以及耐磨效果。证了整体面料的强度以及耐磨效果。证了整体面料的强度以及耐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耐磨涤纶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帐篷和车衣等户外用品。
[0003]现有的涤纶面料制成的车衣,是用于盖在汽车上起到遮光保温效果的,车衣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是植绒的,且涤纶面料为化纤,化纤容易产出静电,如若车表面有细小灰尘,涤纶面料通过静电将灰尘吸附,在风的作用下,会带动面料在车的表面摩擦,从而带动细小颗粒对汽车表面摩擦,容易对汽车的车漆造成损坏,影响车衣的使用。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遮阳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靠近里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条形凸起,所述里层的两侧设有若干条形支撑部,若干所述条形支撑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里层靠近面层一侧的条形支撑部与若干条形凸起贴合,所述里层与若干条形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里层通过若干经纱和纬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平组织为6页综,所述重平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纱包括若干第一复合纱线,所述纬纱通过四根第一复合纱线、一根第二复合纱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复合纱线的粗细程度小于第二复合纱线的粗细程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线通过丙纶和铜纤维加捻而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纱线包括芯层一以及包覆在芯层一外侧的包覆层,所述芯一采用若干中空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层通过若干包覆纱缠绕在芯层一外侧,所述包覆纱通过粘胶纤维和锦纶加捻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和若干条形凸起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面层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组织的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分别为纬重平组织和平纹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13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线包括氨纶以及围绕氨纶缠绕的锦纶
和芳纶。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在里层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若干条形支撑部,若干条形支撑部与汽车表面接触,将里层支撑,增加了里层与汽车表面的距离,从而减少了里层与汽车表面的接触面积,由于里层具有铜纤维和粘胶纤维,保证了里层的抗静电效果,从而保证了条形支撑部的抗静电效果,避免里层产生静电将汽车表面的灰尘吸附在条形支撑部上,带着灰尘运动,在面层靠近里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条形凸起,且条形凸起与条形支撑部接触,当有风时,风吹动面层,使得条形凸起对条形支撑部进行挤压,从而增加里层远离面层一侧的条形支撑部的凸起程度,使得汽车表面与里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使得汽车表面与里层之间存在间隙,车衣在风的作用下运动时,里层很难带动汽车表面的灰尘跟着运动,避免汽车表面的灰尘摩擦车漆,造成车漆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线的截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凸条组织的组织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重平组织的组织图。
[0022]图中:1、面层;2、里层;3、条形凸起;4、条形支撑部;5、第一复合纱线;6、丙纶;7、铜纤维;8、第二复合纱线;9、中空纤维;10、粘胶纤维;11、锦纶;12、第三复合纱线;13、氨纶;14、芳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如图1

图6所示,包括面层1和里层2,面层 1靠近里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条形凸起3,里层2的两侧设有若干条形支撑部4,若干条形支撑部4之间存在间隙,里层2靠近面层1一侧的条形支撑部4与若干条形凸起3贴合。
[0025]如图1

图6所示,取丙纶6和铜纤维7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第一复合纱线5,取涤纶利用喷丝板喷丝形成中空纤维9,将若干中空纤维9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芯层一,取粘胶纤维10和锦纶11放入加捻机内加捻形成包覆纱,将加工好的芯层一和若干包覆纱放入走锭机内,使得若干包覆纱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芯层一外侧形成包覆层,得到整个第二复合纱线8,第一复合纱线5的粗细程度小于第二复合纱线8的粗细程度。
[0026]丙纶6具有很好的弹性,铜纤维7具有导电效果,能够将静电导出,保证了整体第一复合纱线5的弹性,以及其抗静电效果,中空纤维9具有很好的蓬松感,且利用涤纶制成,保证了芯层一的弹性,锦纶11具有很好的弹性,粘胶纤维10具有很好的保湿效果,保证了整体第二复合纱线8的弹性以及其抗静电效果,从而保证了整体里层2的抗静电效果。
[0027]如图1

图6所示,将若干第一复合纱线5做为经纱,且将四根第一复合纱线5、一根第二复合纱线8交替设置做为纬纱送入到喷水织机内以重平组织的方式经纬编织形成里层
2,重平组织为6页综,重平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由于第一复合纱线5的粗细程度小于第二复合纱线8的粗细程度,较粗的第二复合纱线8 将第一复合纱线5顶起,使得里层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若干条形支撑部4,保证了里层2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条形支撑部4的弹性以及其抗静电效果。
[0028]如图1

图6所示,取氨纶13、锦纶11以及芳纶14放入走锭机内,使得锦纶11和芳纶14以走锭的方式缠绕在氨纶13外侧,得到整个第三复合纱线 12,氨纶13具有很好的弹性,锦纶11以及芳纶14具有极高的强度,将若干第三复合纱线12放入喷水织机内以凸条组织的方式经纬编织形成面层1,凸条组织的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分别为纬重平组织和平纹组织,凸条组织为13 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沉。凸条组织具有纵向的条纹,使得面层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1)和里层(2),所述面层(1)靠近里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条形凸起(3),所述里层(2)的两侧设有若干条形支撑部(4),若干所述条形支撑部(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里层(2)靠近面层(1)一侧的条形支撑部(4)与若干条形凸起(3)贴合,所述里层(2)与若干条形支撑部(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里层(2)通过若干经纱和纬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平组织为6页综,所述重平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括若干第一复合纱线(5),所述纬纱通过四根第一复合纱线(5)、一根第二复合纱线(8)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复合纱线(5)的粗细程度小于第二复合纱线(8)的粗细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耐磨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纱线(5)通过丙纶(6)和铜纤维(7)加捻而成。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献秋唐吴峰宋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海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