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包括船艇本体,船艇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导流渡槽,包括固定连接在船艇底部上的过水底板,过水底板向下倾斜并连接有过水侧板,在导流渡槽的前部通过前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前闸门,导流渡槽后部通过后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后闸门,导流渡槽与前闸门、后闸门合围形成前后相通的维持船艇稳定防止颠覆的水箱。船艇静止状态下,水箱部分处于水面以下,当人员物资从任意方向上船,同一方向水下的水箱截面产生向上阻力,相反方向的水箱也产生相对应的反作用力,使船艇保持稳定,在避免大幅增加船体自重和加工难度的情况下,防止船艇颠覆,适于在抗洪救灾的救援艇、冲锋舟等船艇上广泛应用。船艇上广泛应用。船艇上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减轻船体摇晃、防止船体倾覆的救援船艇。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船舶稳定性和抗颠覆设计制造方面,大多采用加大船体自重和横截面的方式,也有通过船体内填充小于水密度的泡沫材料来实现抗沉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抗沉没性和抗颠覆性并不完全一致,抗沉没性通常是指即使船被打翻了但并不会沉没,抗颠覆性是不允许船被打翻,这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现有技术中虽然已有许多船舶设计达到了船打不沉,或者打翻后的自扶正,但是在抗沉没船被打翻后,或实现自扶正之前,船上人员物资等已经全部落入水中,这对于一般处在抗洪救灾等恶劣自然环境中的人员来说,这种落水在实际中是极其危险的,船舶设计的抗颠覆性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物资等不会落水,以保证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0003]船舶的抗颠覆性设计一直是船舶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公布了一种多气囊的船舶防倾覆装置,公告号:CN215884012U,公告日:2022.02.22,包括设置在船舶上的气源站,用于提供膨胀气体,设置在船舶外侧面上的气体补充腔和气囊,气体补充腔与气源站连接,气囊与气体补充腔连接;当船舶发生异常倾斜时气源站通过气体补充腔向气囊输送膨胀气体,使气囊膨胀维持船舶的稳定性,当所有气囊都膨胀时,整体结构形成翅膀状,既可以增加气囊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又可以有效抵抗多个方向的自由水压,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国家专利数据库中也公布了一种带抗倾覆机构的工程船,公告号:CN202439826U,公告日:2012.09.19,包括船体、连接块、插销、杆件和浮体,船体甲板两侧安装有连接块,杆件一端和连接块通过插销相互配合在一起,杆件上另一端焊接有浮体。杆件为箱型结构,由45号钢制成,浮体呈正方体,内部为空心体;该工程船遇到大风大浪后,两侧的浮体可以有效地稳定船体,防止倾覆。
[0004]以上两种都是较为典型的抗颠覆设计,在船体两侧增加浮筒等浮体结构或者通过瞬时充气填充气囊来控制船体平衡防止颠覆,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但是都是利用增大在水面的浮力的原理来达到抗颠覆的目的,浮筒等浮体在使用时,当船体受力向一侧倾斜时,另一侧的浮体向上漂浮着,由于浮体结构大多是空心体,本身重量小,不能快速起到平衡船体的作用,在风浪强劲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船体失去平衡瞬间倾翻;气囊型的平衡方式当船舶倾覆一定角度才会发生作用,并且为了使气囊快速发挥作用,充气速度很快,气囊在被气体瞬时充满的瞬间也不利于船体的稳定平衡,在紧急情况下还可能由于充其量不足而不能发挥作用,平时气囊等相关设备的维护成本也较高。以上两种方式在制造成本、加工难度以及使用效果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
艇,采用水阻力附加机构达到抗颠覆效果,避免大幅增加船体自重和加工难度的情况下,实现船体抗颠覆的稳定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包括船艇本体,所述船艇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导流渡槽,包括固定连接在船艇底部上的过水底板,所述过水底板向下倾斜并连接有过水侧板,在导流渡槽的前部通过前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前闸门,导流渡槽后部通过后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后闸门,所述导流渡槽与前闸门、后闸门合围形成前后相通的维持船艇稳定防止颠覆的水箱。
[0007]本技术的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的工作原理为:在船艇处于静止状态下,船艇自然漂浮在水体上,前闸门和后闸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船艇两侧的水阻力抗颠覆机构形成两个较大的水箱,水箱部分处于水面以下,此时人员或物资从任意方向上船,在同一方向处于水位线以下的水箱截面产生向上阻力的同时,在相反方向的水箱的水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反作用重力,从而达到稳定船艇防止颠覆的目的;在船艇行驶中,受到水流冲击的影响,前闸门与后闸门打开,水箱可转变成导流渡槽,并且由于船艇本体大部分位于水下,此时导流渡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稳定鳍和飞翼结构,有利于船艇航行时的稳定性与可操控性。
[0008]所述前连杆设置在前闸门朝向船头一侧的上端,在前连杆与前闸门相接处设有角铁,所述前闸门向船尾方向倾斜10~20
°
。
[0009]所述后闸门包括浸水区与无水区,所述后连杆设置在后闸门朝向船尾一侧的浸水区与无水区的相接处,在后连杆与后闸门相接处设有角铁,所述后闸门向船头方向倾斜10~20
°
。
[0010]船艇两侧的过水侧板与船艇侧面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固连在过水侧板内表面上,另一端固连在船艇两侧舷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技术的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通过在船艇两侧设置导流渡槽,船艇静止状态下可作为稳定船艇防止颠覆的水箱,行驶状态下导流渡槽内前后闸门自动打开,可作为船艇水下的稳定鳍和飞翼,有利于维持船艇航行的稳定性,改善船艇的操控性能;第二,利用自重原理,导流渡槽等部件无论固定部件还是活动部件均是自动完成工作,对船艇操控人员来说,无额外驾驶操作负担,减轻操控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驾驶安全性;第三,导流渡槽焊接固定在船艇两侧,构造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望在抗洪救灾的救援艇、冲锋舟等船艇上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船头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船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右侧导流渡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5]上图中,1船艇本体,2过水底板,3过水侧板,4前连杆,5后连杆,6前闸门,7后闸门,8角铁,9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包括船艇本体1,船艇本体1两侧对
称设有导流渡槽,包括固定连接在船艇底部上的过水底板2,过水底板2向下倾斜并连接有过水侧板3,在导流渡槽的前部通过前连杆4可转动地连接有前闸门6,导流渡槽后部通过后连杆5可转动地连接有后闸门7,导流渡槽与前闸门6、后闸门7合围形成前后相通的维持船艇稳定防止颠覆的水箱。
[0017]前连杆4设置在前闸门6朝向船头一侧的上端,在前连杆4与前闸门6相接处设有角铁8,前闸门6向船尾方向倾斜10~20
°
。
[0018]后闸门7包括浸水区与无水区,后连杆5设置在后闸门7朝向船尾一侧的浸水区与无水区的相接处,在后连杆5与后闸门7相接处设有角铁8,后闸门7向船头方向倾斜10~20
°
。
[0019]船艇两侧的过水侧板3与船艇侧面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一端固连在过水侧板3内表面上,另一端固连在船艇两侧舷板的下端面上,支撑杆9对称设置,设置支撑杆9有利于维持导流渡槽与船艇本体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0020]本技术工作时,当船艇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包括船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艇本体两侧对称设有导流渡槽,包括固定连接在船艇底部上的过水底板,所述过水底板向下倾斜并连接有过水侧板,在导流渡槽的前部通过前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前闸门,导流渡槽后部通过后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有后闸门,所述导流渡槽与前闸门、后闸门合围形成前后相通的维持船艇稳定防止颠覆的水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摇抗颠覆救援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设置在前闸门朝向船头一侧的上端,在前连杆与前闸门相接处设有角铁,所述前闸门向船尾方向倾斜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高特游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