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及北斗控制反馈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82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及北斗控制反馈模块,包括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外侧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固定板;以及,警示组件,包括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准直镜内部的警示灯、设置于所述警示灯一侧的光源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铜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内部的控制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铜基板顶部的北斗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设置警示组件,缓解了目前国内直升机、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传统的警示装置由于功能的单一性,只有通过灯具闪烁起到警示,使得空中的航空器难以有效规避输电线路杆塔,尤其是夜间等可视度较低的情况,易造成航空安全事故。易造成航空安全事故。易造成航空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及北斗控制反馈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空中设备安全
,特别是一种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及北斗控制反馈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输电杆塔是输电用的塔状建筑物,且为高耸构筑物,对倾斜变形非常敏感,惧怕有坚硬物体撞击,并且,其超特高压输电导致在输电过程中,整个杆塔顶部非常危险,目前国内直升机、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传统的输电杆塔由于安全避险装置的单一性,只有通过高大的外形起到警示,使得空中的航空器难以有效规避输电杆塔,尤其是夜间等可视度较低的情况,极易造成航空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
[0005]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目前国内直升机、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传统的输电杆塔由于安全避险装置的单一性,只有通过高大的外形起到警示,使得空中的航空器难以有效规避输电杆塔,尤其是夜间等可视度较低的情况,极易造成航空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顶部一侧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外侧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固定板;
[0008]承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包括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顶部的第一块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顶部的支护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一侧的准直镜、设置于准直镜一侧的凸透镜。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防护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板一侧的散热翅片。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还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桩,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夹环。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桩包括设置与一侧的弹条,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条内部的固定螺栓。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块包括设置于一侧的舵机、设置于所述舵机一侧的第一辊轴,以及设置于所述
第一辊轴外侧的主动轮。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块还包括设置所述主动轮外侧的从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从动轮内部的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块底部的复位弹簧。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辊轴包括设置于一端外侧的固定环,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外侧的托块。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轮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定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板外侧的固定块。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辊轴包括设置于内部的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卡块外侧的凸块。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杆塔航空警示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辊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块底部的复位弹簧。
[0018]本技术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有益效果为:解决了传统输电杆塔,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下,无法给国内大部分航空器起到警示作用,从而避免航空器发生空中安全事故这一弊端,增强了输电杆塔的功能性,减少了航空器事故的发生,加大了国内直升机、无人机在空中进行作业时有效规避输电杆塔的可能性。
[0019]鉴于灯具的照明虽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但是当处于更极端的恶劣天气,如阴雨天气,浓雾天气等,航空器没有完全的把握彻底避开输电杆塔,而且普通的灯具照明需要人为的开关,大功率长时间的照明耗费资源巨大,且无法灵活的根据情况开关,给航空器以指示。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北斗控制反馈模块,包括所述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以及,
[0021]警示灯反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准直镜内部的警示灯、设置于所述警示灯一侧的光源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铜基板;
[0022]控制指令接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内部的开关控制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铜基板顶部通过传输线束连接的北斗通讯模块,大气层外的北斗卫星,地面控制后台,与所述北斗通讯模块和所述警示灯电路连接的状态监测模块。本技术的北斗控制反馈模块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北斗模块,北斗短报文向航空器发送杆塔位置及环境信息,向地面控制后台发送装置状态信息,同时接受控制后台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模块根据北斗模块接收的指令,控制警示灯的闪烁频率和北斗模块执行相应指令,警示灯主要根据指令熄灭、闪烁、常亮工作,本装置同时具备灯光警示和信息警示,双重保障警示有效性,利用北斗模块实现信息和灯光警示多重方式更为全面,涵盖杆塔位置、走向、交叉跨越等信息,灯光警示可通过不同的发光、闪烁方式,更为只管的清晰线路周边风险信息,利用北斗模块实现前端装置和控制后台的双向连接,实时反馈前端装置状态至控制后台,同时控制后台也可实时控制前端装置,变更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4]图1为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及北斗控制反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承载结构、期内部的北斗控制反馈模块与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承载结构、其内部的北斗控制反馈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0027]图4为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的连接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的第二辊轴的结构剖视图。
[0030]图7为北斗控制反馈模块的信息反馈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0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顶部一侧的连接块(102)、设置于所述连接块(102)外侧的连接板(103),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03)顶部的固定板(104);承载结构(200),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100)的顶部,包括固定底座(201)、设置于所述固定底座(201)顶部的第一块体(202)、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202)顶部的支护杆(203)、设置于所述第一块体(202)一侧的准直镜(204)、设置于准直镜(204)一侧的凸透镜(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防护板(101a),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板(101a)一侧的散热翅片(101b)。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还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桩(101c),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01)底部的夹环(101d)。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01c)包括设置与一侧的弹条(101c

1),以及设置于所述弹条(101c

1)内部的固定螺栓(101c

2)。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2)包括设置于一侧的舵机(102a)、设置于所述舵机(102a)一侧的第一辊轴(102b),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辊轴(102b)外侧的主动轮(102c)。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电杆塔指示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2)还包括设置所述主动轮(102c)外侧的从动轮(102d),以及设置于所述从动轮(102d)内部的第二辊轴(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峰张志强李昊黄晶张海鹏黎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