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82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使用感应加热的定影设备中,在磁通生成构件的输出结束之后,在需要的时候执行冷却次序以迅速地实施感应线圈的冷却而不需要特殊的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图像的图像加热设备。作为图像加热设备,具有用于将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设备,用于通过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而改进图像光泽的赋予光泽设备等。
技术介绍
图2是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在电子照相设备中,光敏鼓1由充电设备2充电并且原件或数据由原件支撑板或激光扫描仪转换成光线L。光敏鼓暴露于光线L之下,这样曝光部分中的电势降低,因此就与未曝光部分不同。取决于电势中的该差异,显影设备中调色剂t跳跃到光敏鼓1上的方式会变化,这样就形成图像。在光敏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设备5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此时,停留在光敏鼓1上未被转印的调色剂就由清洁设备6回收。另外,上面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运输到定影设备7上,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设备7进行定影。图3是在电子照相设备中使用的传统定影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定影设备7包括用于熔化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t的定影辊8和用于将记录材料P挤压在定影辊8上的压力辊9。定影辊8形成腔形并且在其内部配设有卤素灯。预定的电压施加到卤素灯上以生成热。然而,在使用卤素灯作为热源的情形下,使用了来自卤素灯的辐射热,这样就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来升温并且能量效率不高。近几年来,对于加热装置而言,实现能源节约(低功耗)和可用性(快速打印性能)中的改进之间的协调性已经受到重视并且变得很重要。作为实现这种协调性的设备,已经提出了一种感应加热型的加热装置(例如,日本特许公报专利申请(JP-A)Sho 59-33787),它使用高频感应作为加热源。在该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中,线圈同心地置于由金属导体构成的中空定影辊中并且供给高频电流以生成高频磁场,藉此定影辊上生成感应涡流,从而使定影辊本身通过定影辊自身的表面电阻而生成焦耳热。依照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电热转换效率被相当大地改善,这样就可以减少加热时间。然而,在这种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中,几安培至几十安培的大电流通过感应线圈,这样加热装置就伴有由感应线圈本身的焦耳热而带来的温度升高问题。另外,在其中感应线圈置于加热构件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形下,不能实现高效的热耗散,从而增大了感应线圈的温度升高的程度。在其中导致出现感应线圈的这种温度升高的情形下,例如出现了感应线圈的涂层受热熔化从而失去绝缘性质的问题。为此,为了抑制感应线圈的温度升高,已经提出了布置用于从感应线圈释放热的散热板(例如JP-A Sho 54-39645)的建议。另外,还提出了散热板与感应线圈接触布置以抑制感应线圈的温度升高的建议(例如JP A Hei 09-16006)。然而,在JP-A Sho 59-33787中感应加热型加热装置中,在调节感应加热构件的温度时,通过使用冷却机构例如鼓风而操作冷却机构。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就要在实施与冷却矛盾的加热时执行冷却,因此无法节能。另外,还存在生成的冷却效果低的这种问题。另外,需要另外配设冷却机构,因此导致成本的增加。另外,在JP-A Sho 54-39645中,也会在不需要通过散热板散热的升温过程中执行热耗散,这样就会延长加热时间,因此同其中不布置散热板的情形相比,就增大了在定影待用过程中的功耗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冷却线圈的图像加热设备。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包括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加热旋转构件;感应线圈,用于使加热旋转构件通过感应加热而生成热;控制装置,用于通过调节感应线圈的通电而控制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以及执行装置,当所述感应线圈的温度由于所述感应线圈的通电而升高超过预定的水平但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正常时,通过停止图像加热操作并且旋转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来执行所述感应线圈的冷却操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包括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图像的加热旋转构件;感应线圈,用于使加热旋转构件通过感应加热而生成热;控制装置,用于通过调节感应线圈的通电而控制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感应线圈的温度;以及执行装置,用于在感应线圈的检测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执行感应线圈的冷却操作。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说明并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就将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冷却次序的时间图。图2是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传统定影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依照实施例1的感应加热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显示实施例1中所用感应线圈的温度升高的时间图。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传统冷却次序的时间图。图7是示意性地显示实施例1中冷却次序的时间图。图8是在实施例1中固定辊不旋转的情形下的时间图。图9是示意性地显示实施例3中冷却次序的时间图。图10是示意性地显示实施例5中冷却次序的时间图。图11(a)和11(b)均为显示实施例6中磁通屏蔽装置的示意图。图12是示意性地显示冷却操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设备的示意剖视图。顺便提及一下,除了定影设备的结构不同之外,包括作为定影设备的感应加热设备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结构与如上参照图2所述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参见图4,作为通过电磁感应生成热的加热旋转构件的定影辊8包括铁制芯金属筒,金属筒具有40毫米的外径,0.7毫米的厚度以及340毫米的长度,并且表面层为含氟树脂例如PFA或PTFE以改善表面防粘性。为了在芯金属筒和表面层之间获得高质量的定影图像例如彩色图像,还可以布置硅橡胶等的耐热弹性层。作为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压力辊9由中空的芯金属和绝热层构成,中空的芯金属具有35毫米的外径,3毫米的厚度以及340毫米的长度,并且绝热层在芯金属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为具有表面防粘性的耐热橡胶层。定影辊8和压力辊9由未显示的压力机构可旋转地支撑和彼此挤压,因此形成具有宽度大约5毫米的定影夹持部N。定影辊8由未显示的旋转马达以300毫米/秒的速度驱动,并且压力辊9由与定影辊8在定影夹持部N处的摩擦力而旋转。记录薄板P被导入定影夹持部N中且在其上携带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并且调色剂图像t在压力下被加热从而变成定影图像。感应线圈13由未显示的支架中的芯部12(12a,12b)和撑条(未显示)夹持,支架由耐热磁性树脂例如PPS、PEEK、酚醛树脂等构成。10-100千赫兹的交流电流施加到感应线圈13上,藉此由交流电流感应的磁场在为导电层的定影辊8的内表面上生成涡流,因此生成焦耳热。此时,感应线圈本身也由其内部电阻而生成热。现在,假定当具有普通纸的最大宽度A4尺寸纸沿定影辊的轴向方向连续地通过定影夹持部持续1小时之久时,定影辊的表面温度由温度检测装置11保持在正常的定影温度200℃下的温度控制状态,在该状态下,定影辊中感应线圈在其中央部的温度基于如图5所示的先前的研究预测为达到230℃。感应线圈的涂层树脂由在235℃时熔化的材料形成,这样感应线圈就可能电短路。为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其中尽管定影辊的温度保持在常规定影温度但是出现感应线圈的这种温度升高的情形下,图像形成任务被中断并且执行如图12所示的感应线圈的冷却次序。顺便提及一下,图1是显示感应线圈温度和定影辊温度随着时间而在冷却次序预备阶段、在冷却次序的执行阶段和完成冷却次序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包括: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加热旋转构件;用于使所述加热旋转构件通过感应加热来生成热的感应线圈;用于通过调节所述感应线圈的通电来控制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的控制装置;以及执行装置,当所述感应线圈的温度由于所述感应线圈的通电而升高超过预定的水平但所述加热旋转构件的温度正常时,该执行装置通过停止图像加热操作并且旋转所述加热旋转构件来执行所述感应线圈的冷却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濑贵大铃木仁山本直之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