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建中专利>正文

微创动力髋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81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动力髋钢板,属骨外科经皮插入的手术内固定器械。微创动力髋钢板平行设有两枚加压螺栓(2)、中空套管(3)、拉力螺钉(4),板体(1)与套管(3)为分体结构并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由于板体(1)与套管(3)为分体结构,拉力螺钉(4)、中空套管(3)、板体(1)可以分别先后顺着轴向从切口经皮插入,然后通过螺纹彼此连接,因此手术时仅需要一个较小的切口,并通过拉力螺钉(4)进行加压,而平行设置的两个中空套管(3)及穿设在中空套管(3)中的加压螺栓(2)可以防止钉骨相对旋转,因此是一种具有动力加压抗旋转作用、操作简单且适合于经皮插入微创内固定的微创动力髋钢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外科经皮插入的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具体是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的固定的微创动力髋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偏心固定器械常有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等,角钢板无动力加压作用,操作复杂,只适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DHS由板体、一个中空套管、一条加压螺栓、一个拉力螺钉及几条接骨螺钉组成,套管尾部与板体连接成一体,套管中心孔的轴线与板体对称轴线的夹角为130°或135°,加压螺栓穿设在中空套管中,外侧尾部连接有拉力螺钉起到拉力和加压的作用,DHS虽然有动力加压作用,但髋部螺钉采用单螺钉固定,无抗旋转作用,易发生骨折手术后再移位,严重时可造成骨不连,另外,由于套管尾部与板体连接成一体,不能拆卸,手术时,为了将其置入患者体内,手术创口较大,不适用于经皮插入微创内固定,不适用于微创手术,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老年人,老年人不但常伴有骨质疏松,固定后易发生再移位,而且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出血多、风险高,康复慢,患者痛苦大,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急需有一种适用于微创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动力加压抗旋转作用、操作简单且适合于经皮插入微创内固定的微创动力髋钢板。本技术是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微创动力髋钢板,包括板体、加压螺栓、中空套管、拉力螺钉及接骨螺钉,板体上设有锁定螺孔,加压螺栓穿设在中空套管中,尾端与拉力螺钉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动力髋钢板设有两枚加压螺栓、中空套管、拉力螺钉,板体与套管为分体结构,所述板体上部沿板体对称轴线平行设有两个贯通的套管连接孔,所述套管连接孔的轴线与板体对称轴线的夹角为130°或135°,套管连接孔中设有内螺纹,套管尾部设有与套管连接孔中内螺纹相配的螺纹与板体螺接构成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板体上部对应两个套管连接孔的位置上设有轴线与螺孔轴线平行的凸台,所述套管连接孔设置在凸台上。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套管连接孔由靠近外侧端的一段螺孔及内侧端的一段孔径略小的同轴圆孔构成,所述套管的外径与套管连接孔内侧端圆孔孔径滑动配合,套管外侧尾段设有一段与套管连接孔螺孔相配的外螺纹,尾端还设有限位凸缘及内六角孔;所述加压螺栓包括两段,前段为螺钉部,后段为连接杆部,所述连接杆部外径与套管内孔径滑动配合,螺钉部直径略大于连接杆部,所述加压螺栓上还设有适合工具对其进行旋拧的结构,加压螺栓尾端设有与拉力螺钉相配的轴向螺孔,所述拉力螺钉尾端设有限位凸缘及内六角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积极效果是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板体与套管为分体结构,拉力螺钉、中空套管、板体可以分别先后顺着自身轴向从切口经皮插入,然后通过螺纹彼此连接,因此手术时仅需要一个较小的切口,无需暴露骨折端,出血量极少,并通过加压螺栓进行加压,而平行设置的两个中空套管及穿设在中空套管中的拉力螺钉可以防止钉-骨界面相对旋转活动,有效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特别对老年骨折疏松患者,双个加压螺栓股骨颈内固定,大大增强了固定强度,因此是一种具有动力加压抗旋转作用、固定强度大,操作简单且适合于经皮插入微创内固定的微创动力髋钢板。以下结合实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总装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板体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A-A向结构剖视图;附图4为加压螺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俯视图;附图6为拉力螺钉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套管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微创动力髋钢板具体使用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微创动力髋钢板由板体1、接骨螺钉5,两枚加压螺栓2、两个中空套管3、分别穿设在两个中空套管3中的两枚拉力螺钉4组成,板体1与套管3为分体结构,如图2所示,板体1的横截面中间厚,两侧向外略微变簿且略显弧形有利于与股骨贴合,板体1整体从上到下逐渐变簿,尾端呈楔形,便于微创经皮插入,板体1上端头也呈楔形并向外翘,使板体1内侧面整体与股骨及股骨大转子下外侧皮质解剖斜度相匹配,在板体1靠近端的上部沿板体1对称轴线平行设有两个贯通的套管连接孔1-2,套管连接孔1-2的轴线与板体1对称轴线的夹角为130°或135°,对应两个螺孔的位置上设有轴线与螺孔轴线平行的凸台1-3,套管连接孔1-2设置在凸台1-3上,凸台1-3的设置可以使套管连接孔1-2加长,有利于板体1与套管3的牢固连接,套管连接孔1-2由靠近外侧端的一段螺孔及内侧端的一段孔径略小的同轴圆孔构成,板体1上沿对称轴线还设有三个锁定螺孔1-1,并配有三枚接骨螺钉5,如图7所示,套管3的外径与套管连接孔1-2内侧端圆孔孔径滑动配合,套管3外侧尾段设有一段与套管连接孔1-2中螺孔相配的外螺纹与板体1构成可拆卸连接,尾端还设有限位凸缘3-2及内六角孔3-1,便于套管3的旋拧安装;如图4、5所示,加压螺栓2包括两段,前段为螺钉部,后段为连接杆部,后段连接杆部最好为圆柱形,连接杆部外径与套管3内孔径滑动配合,螺钉部直径略大于连接杆部,加压螺栓2尾端设有与拉力螺钉4相配的轴向螺孔,如图6所示,拉力螺钉4尾端设有限位凸缘4-2及内六角孔4-2或其他适合工具对其进行旋拧的结构,如一字、十字或梅花槽,加压螺栓2上也同样还设有适合工具对其进行旋拧的结构,具体结构可以是将加压螺栓2尾端一段设置成多棱柱,如四棱柱或六棱柱。本微创动力髋钢板使用方法首先两枚加压螺栓2经皮、经股骨颈纵轴平行固定在股骨颈、头部,然后将板体1经皮贴顺股骨插入并将其上的两个套管连接孔1-2分别对准两枚加压螺栓2尾端,接着将两个套管3沿螺栓纵轴轴向套入平行固定的两枚加压螺栓2的尾端并向螺栓头侧推进,使套管3尾端的圆柱形外螺纹与板体1上套管连接孔1-2的内螺纹螺接并固紧锁定,再将两枚拉力螺钉4沿套管3中心孔分别插入,使其头端外螺纹与加压螺栓2尾端内螺孔螺接,最后经皮、经板各锁定螺孔1-1经股骨垂直旋入各接骨螺钉5以形成一框架结构,达到股骨转子间的动力加压、抗旋转及三维稳定作用,完成经皮微创手术,如图8所示。本微创动力髋钢板解决了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插入微创操作的难题,是一种操作简单、易推广、固定强度大、并发症少、设计新颖的微创内固定器。权利要求1.一种微创动力髋钢板,包括板体(1)、加压螺栓(2)、中空套管(3)、拉力螺钉(4)及接骨螺钉(5),板体(1)上设有锁定螺孔(1-1),加压螺栓(2)穿设在中空套管(3)中,尾端与拉力螺钉(4)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动力髋钢板设有两枚加压螺栓(2)、中空套管(3)、拉力螺钉(4),板体(1)与套管(3)为分体结构,所述板体(1)上部沿对称轴线平行设有两个贯通的套管连接孔(1-2),所述套管连接孔(1-2)的轴线与板体(1)对称轴线的夹角为130°或135°,套管连接孔(1-2)中设有内螺纹,套管(3)尾部设有与套管连接孔(1-2)中内螺纹相配的螺纹与板体(1)螺接构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动力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部对应两个套管连接孔(1-2)的位置上设有轴线与螺孔轴线平行的凸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动力髋钢板,包括板体(1)、加压螺栓(2)、中空套管(3)、拉力螺钉(4)及接骨螺钉(5),板体(1)上设有锁定螺孔(1-1),加压螺栓(2)穿设在中空套管(3)中,尾端与拉力螺钉(4)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动力髋钢板设有两枚加压螺栓(2)、中空套管(3)、拉力螺钉(4),板体(1)与套管(3)为分体结构,所述板体(1)上部沿对称轴线平行设有两个贯通的套管连接孔(1-2),所述套管连接孔(1-2)的轴线与板体(1)对称轴线的夹角为130°或135°,套管连接孔(1-2)中设有内螺纹,套管(3)尾部设有与套管连接孔(1-2)中内螺纹相配的螺纹与板体(1)螺接构成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孔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