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467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属于通风管道技术领域。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通风设备或者墙壁连接,用于通风;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以和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组合成整体通风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包括:固定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以与所述第一管道或者第二管道连接;伸缩管道,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管道之间,并与两个所述固定管道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调节该两个固定管道之间的距离。该通风管道可以根据安装的空间调节其管道的长度,不需要额外的切割管道的操作。需要额外的切割管道的操作。需要额外的切割管道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管道
,具体地涉及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复合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风管主要应用在工业及建筑工程中,应用领域主要涉及:电子工业无尘厂房净化系统,医药食品无菌车间净化系统,酒店宾馆、商场医院、工厂及写字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工业污染控制用除尘、排烟、吸油等排风管、工业环境或岗位舒适用送风管、煤矿抽放瓦斯用抽放瓦斯系统、煤矿矿井环境控制用送回风系统等等。现有的通风管道在安装时会根据安装的空间大小的需要切割通风管道的长度,因此,需要增加额外的工作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该通风管道可以根据安装的空间调节其管道的长度,不需要额外的切割管道的操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包括:
[0005]第一管道,与通风设备或者墙壁连接,用于通风;
[0006]第二管道,与通风设备或者墙壁连接,用于通风;
[0007]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以和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组合成整体通风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包括:
[0008]固定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以与所述第一管道或者第二管道连接;
[0009]伸缩管道,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管道之间,并与两个所述固定管道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调节该两个固定管道之间的距离。
[0010]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包括:
[0011]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在一个所述固定管道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向另一个所述固定管道方向延伸;所述伸缩管道包括:
[0012]压缩部,所述压缩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固定管道连接;
[0013]伸长部,所述伸长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伸长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固定管道连接,所述压缩部和所述伸长部能够相互转换;
[0014]所述通风管道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上,能够向下卡在所述压缩部和所述伸长部之间。
[0015]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沿着所述支撑架滑动,并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
[0017]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的顶部;
[0018]固定台,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且在所述固定台的中部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顶部直径小于其底部的直径;
[0019]第一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部能够穿过所述固定底座和固定台与所述压缩部的侧壁接触或分离;
[0020]第一连接柱,穿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直径;
[0021]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孔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围,以向下压动所述第一定位柱,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部能与所述压缩部的侧壁接触。
[0022]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部。
[002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面的两侧设有滑槽,且在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面设有沿着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排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
[0024]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连接,以使得所述固定底座能够沿着所述滑槽移动;
[0025]两个支撑座,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附近;
[0026]两个第二连接柱,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部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座转动连接;
[0027]下压板,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部连接;
[0028]两个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附近;
[0029]两个第二定位柱,分别竖直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且所述第二定位柱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以将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0030]两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以向上顶起所述第二连接柱。
[0031]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包括阻挡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两端。
[0032]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包括:
[0033]第一限位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两侧;
[0034]活动柱,分别设置在固定台两侧的第一限位槽内,且每个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杆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动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限位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0035]第二限位槽,分别设置在固定台的两侧,且设置在活动柱的下方;
[0036]抬升块,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能够沿着所述第二限位槽移动,且能够与所述活动柱的底部接触,以在第二限位槽内移动时向上顶起所述活动柱;
[0037]第一固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
[0038]第二固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滑轮的下方;
[0039]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滑轮的外侧,以支撑所述第二固定滑轮;
[0040]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固定滑轮和第一固定滑轮与所述抬升块连接。
[0041]可选的,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为圆弧状。
[004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风管道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通风管道和送风机。
[004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风管道和通风管道系统通过设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同于通风,在需要组装该通风管道时,该伸缩管道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管道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管道连接,该伸缩管道可以根据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和该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组成整体的通风管道。不需要在组装时,因为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距离过长或者过短,再次切割新的管道以组装成整体的通风管道,避免工作人员额外的工作负担。
[004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4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通风管道的三维视图;
[004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通风管道的后方的三维视图;
[0048]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与通风设备或者墙壁连接,用于通风;第二管道(2),与通风设备或者墙壁连接,用于通风;第三管道(3),所述第三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2)的另一端连接,以和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组合成整体通风管道,所述第三管道(3)包括:固定管道(30),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3)的两端,以与所述第一管道(1)或者第二管道(2)连接;伸缩管道(31),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管道(30)之间,并与两个所述固定管道(30)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管道(1)和所述第二管道(2)之间的距离调节该两个固定管道(30)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一端设置在一个所述固定管道(30)上,所述支撑架(4)的另一端向另一个所述固定管道(30)方向延伸;所述伸缩管道(31)包括:压缩部(310),所述压缩部(310)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固定管道(30)连接;伸长部(311),所述伸长部(31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部(3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伸长部(31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固定管道(30)连接,所述压缩部(310)和所述伸长部(311)能够相互转换;所述通风管道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的另一端上,能够向下卡在所述压缩部(310)和所述伸长部(3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第二固定装置(6),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和所述支撑架(4)之间,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沿着所述支撑架(4)滑动,并将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固定在所述支撑架(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底座(5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的另一端的顶部;固定台(51),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50)上,且在所述固定台(51)的中部设有容纳孔(52),所述容纳孔(52)的顶部直径小于其底部的直径;第一定位柱(53),设置在所述容纳孔(52)内,且所述第一定位柱(53)的底部能够穿过所述固定底座(50)和固定台(51)与所述压缩部(310)的侧壁接触或分离;第一连接柱(54),穿过所述容纳孔(52)与所述第一定位柱(53)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5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柱(53)的直径;第一弹簧(55),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一端与所述容纳孔(52)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柱(53)的顶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54)的外围,以向下压动所述第一定位柱(53),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柱(53)的底部能与所述压缩部(310)的侧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包括连接横杆(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久灵邓衍宏耿玉友王二军汪虎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