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46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包括底座,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所述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左侧;模具孔测试组件,所述模具孔测试组件与所述底座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结构;第一通槽,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槽贯通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夹持固定结构,所述夹持固定结构与所述转动结构相连接。该金属模具测试工装能便于对金属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可便于对金属模具不同方向位置的表面进行强度测试,解决了依靠人工扳动调整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使用灵活性,同时可便于对金属模具不同位置进行表面平面度测试,避免测试结果片面局限,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五金模具、塑胶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模具作为精密工具,在模具制造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各方面数据的测试,但现有的金属模具测试工装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
[0003]申请号为CN202122767118.5的“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在使用时不便对所测试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当需要对金属模具不同方向的表面进行强度测试时,只能依靠人工手动进行搬动模具进行调整,使得费时费力,灵活性差,同时在对金属模具的表面平面度进行测试时,只能对金属模具靠近固定板一侧的位置进行测试,无法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测试,使得测试结果片面局限,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金属模具测试工装不便对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及无法对不同的位置进行表面平面度测试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包括底座,
[0006]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所述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左侧;
[0007]模具孔测试组件,所述模具孔测试组件与所述底座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0008]第一通槽,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槽贯通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
[0009]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0010]夹持固定结构,所述夹持固定结构与所述转动结构相连接;
[0011]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底面;
[0012]模具表面平面度测试机构,所述模具表面平面度测试机构与所述移动结构相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金属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可对不同位置进行表面平面度测试。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0015]蜗杆,所述蜗杆贯穿所述底座的左侧壁设置,且所述蜗杆与所述底座的左侧壁轴承连接,并且所述蜗杆的右端与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底面的固定块的左侧面轴承连接;
[0016]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的顶面轴承连接;
[0017]蜗轮,所述蜗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的底端,且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
[0018]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的顶端。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蜗杆转动时使蜗杆带动转轴及安装座产生转动。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固定结构包括:
[0021]第一双向丝杆,所述第一双向丝杆的左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左侧内壁面轴承连接,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贯穿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壁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与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壁轴承连接;
[0022]滑杆,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滑杆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底面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贯穿所述滑杆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与所述滑杆螺纹连接,同时所述滑杆贯穿开设于所述安装座顶面的第二通槽设置;
[0023]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滑杆的顶端。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金属模具夹持固定。
[00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结构形状为“V”字形设置。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保障夹持金属模具的稳定性同时适用不同尺寸的模具使用。
[002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结构包括:
[0028]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底面;
[0029]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所述电机的轴端键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右端与所述底座的右侧内壁面轴承连接;
[0030]移动架,U形所述移动架贯穿所述第一通槽设置,且所述移动架的底面与所述底座的内底面滑动连接;
[0031]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架的内侧面,且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连接板设置,并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螺纹杆转动时使连接板带动移动架产生移动。
[003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具表面平面度测试机构包括:
[0034]第二双向丝杆,所述第二双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架的一侧内壁面轴承连接,且所述第二双向丝杆轴承贯穿所述移动架的另一侧侧壁设置;
[0035]贴合块,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贴合块的顶面与所述移动架的内底面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双向丝杆贯穿所述贴合块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双向丝杆与所述贴合块螺纹连接。
[00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二双向丝杆的转动使贴合块移动,实现对金属模具表面平面度的测试。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模具测试工装能便于对金属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可便于对金属模具不同方向位置的表面进行强度测试,解决了依靠人工扳动调整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使用灵活性,同时可便于对金属模具不同位置进行表面平面度测试,避免测试结果片面局限,实用性更强;
[0038]1、通过转动第一双向丝杆使两个滑杆产生相向移动,使得通过夹板将金属模具夹紧固定,随后可通过模具孔测试组件对模具顶部开设的各个孔的合格度进行测试,并通过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对金属模具表面强度进行测试;
[0039]2、通过转动蜗杆使蜗杆带动转轴及安装座产生转动,使得夹持固定的金属模具同步转动,从而对金属模具的位置进行转动调节,进而可实现对金属模具不同的表面进行强度测试;
[0040]3、通过电机的启动使螺纹杆转动,使得连接杆带动移动架产生移动,从而使贴合块可同步移动,并在转动第二双向丝杆使两个贴合块进行相向移动,使得检测贴合块和模具表面的间隙实现模具表面平面度的测试,并配合在移动架带动贴合块的移动,实现对金属模具不同位置表面平面度的测试。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安装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实用移动架与连接板左侧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技术移动架与第一通槽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1、底座;2、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3、模具孔测试组件;4、第一通槽;5、蜗杆;6、转轴;7、蜗轮;8、安装座;9、第一双向丝杆;10、滑杆;11、第二通槽;12、夹板;13、电机;14、螺纹杆;15、移动架;16、连接板;17、第二双向丝杆;18、贴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2),所述模具表面强度测试组件(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左侧;模具孔测试组件(3),所述模具孔测试组件(3)与所述底座(1)的侧面构成滑动连接结构;第一通槽(4),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通槽(4)贯通开设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夹持固定结构,所述夹持固定结构与所述转动结构相连接;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内底面;模具表面平面度测试机构,所述模具表面平面度测试机构与所述移动结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蜗杆(5),所述蜗杆(5)贯穿所述底座(1)的左侧壁设置,且所述蜗杆(5)与所述底座(1)的左侧壁轴承连接,并且所述蜗杆(5)的右端与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内底面的固定块的左侧面轴承连接;转轴(6),所述转轴(6)贯穿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置,且所述转轴(6)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轴承连接;蜗轮(7),所述蜗轮(7)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6)的底端,且所述蜗轮(7)与所述蜗杆(5)啮合连接;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6)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模具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双向丝杆(9),所述第一双向丝杆(9)的左端与所述安装座(8)的左侧内壁面轴承连接,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9)贯穿所述安装座(8)的右侧壁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双向丝杆(9)与所述安装座(8)的右侧壁轴承连接;滑杆(10),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滑杆(10)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海涛鲍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贵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