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43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驾驶室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驱动组件和自锁撑杆,驱动组件设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用于驱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产生相背运动;自锁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用以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带动下,伸长至预设长度后自锁,对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支撑。车辆包括车身和若干设在车身上的上述驾驶室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驾驶室进行支撑,增加驾驶室抗变形能力,降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的可能,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车身壳体作为与外界碰撞接触的第一环节,其结构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现在汽车的安全装置主要针对汽车正侧面发生碰撞,例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式头枕、疲劳驾驶座椅震动提醒等。但是车辆驾驶室顶盖受到撞击或重型货车侧翻压下车顶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后,会导致驾乘人员头部直接和变形车体之间挤压接触,挤压驾乘人员的头部位置,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严重损害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货车侧翻压到乘用车的惨案比比皆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驾驶室顶盖受到撞击或下压后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导致挤压驾乘人员的头部位置,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驱动组件和自锁撑杆,驱动组件设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用于驱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产生相背运动,使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分别顶撑在车身上的目标位置;自锁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用以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带动下,伸长至预设长度后自锁,对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支撑。
[0005]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锁撑杆为多个,且多个自锁撑杆围绕驱动组件设置
[0006]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锁撑杆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自锁组件,内套管一端滑动设置在外套管内,另一端与第二缓冲体连接,外套管与第一缓冲体连接,自锁组件设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以将内套管和外套管锁定。
[0007]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管上设有锁孔和滑槽,内套管上设有容纳槽,自锁组件包括弹簧销,弹簧销一端设在容纳槽,另一端与滑槽滑动配合,并用于在运动至锁孔处后进入锁孔,将内套管和外套管锁定。
[0008]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套管内设有中心杆,弹簧销与中心杆连接或抵接;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至少环向设有多个弹簧销以及与弹簧销对应的锁孔、滑槽和容纳槽。
[0009]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管内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内套管外壁上设有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0010]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
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
[0011]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缸组件内的气体腔室为爆炸室。
[0012]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驾驶室保护装置还包括激发组件和若干传感器,若干传感器设在车身上,并与激发组件连接,以检测车身的压力或角度变化,并将信号传递至激发组件,激发组件与气缸组件连接,以激发气缸组件的运动。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若干设在车身上的上述驾驶室保护装置。
[0014]本技术提供的驾驶室保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缓冲体安装在车身的地板等目标位置上,并使第二缓冲体朝向车顶等目标位置,在需要进行支撑保护时,驱动组件启动并使得第二缓冲体顶住车顶,此时自锁撑杆在第二缓冲体的带动下伸长就位并自动锁定,使得长度不再缩短,对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支撑,进而对驾驶室进行支撑,增加驾驶室抗变形能力,降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的可能,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0015]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的驾驶室保护装置,对车身进行支撑,进而对驾驶室进行支撑,增加驾驶室抗变形能力,降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的可能,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保护装置的自锁组件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驾驶室保护装置的控制部分的整体架构图。
[00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22]10、第一缓冲体;20、第二缓冲体;30、驱动组件;
[0023]40、自锁撑杆;41、内套管;42、外套管;43、中心杆;44、锁孔;
[0024]45、滑槽;46、容纳槽;47、弹簧销;48、限位槽;49、限位块;
[0025]50、传感器;6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技术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0028]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体(10);第二缓冲体(20);驱动组件(30),设在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产生相背运动,使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分别顶撑在车身上的目标位置;自锁撑杆(4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连接,用以在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带动下,伸长至预设长度后自锁,对所述第一缓冲体(10)和所述第二缓冲体(20)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撑杆(4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自锁撑杆(40)围绕所述驱动组件(30)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撑杆(40)包括内套管(41)、外套管(42)和自锁组件,所述内套管(41)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套管(42)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体(20)连接,所述外套管(42)与所述第一缓冲体(10)连接,所述自锁组件设在所述内套管(41)和所述外套管(42)之间,以将所述内套管(41)和所述外套管(42)锁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2)上设有锁孔(44)和滑槽(45),所述内套管(41)上设有容纳槽(46),所述自锁组件包括弹簧销(47),所述弹簧销(47)一端设在所述容纳槽(46),另一端与所述滑槽(45)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翔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