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24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包括驱动组件、背板、滑板和腰部支撑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和腰部支撑组件均位于背板的下方,腰部支撑组件位于驱动组件的两侧,相比传统按摩座椅只提供背部按摩,本申请的腰部支撑组件还能对乘坐者的腰部进行按摩,即驱动组件工作时不仅可以驱动滑板运动带动按摩块移动还能带动腰部支撑组件,按摩块的往复移动对乘坐人员进行背部按摩,腰部支撑组件中的气囊规律发生变化对车内乘坐人员的腰部进行按摩,实用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汽车按摩座椅整体厚度大、腰部得不到按摩、按摩舒适性一般的问题。按摩舒适性一般的问题。按摩舒适性一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按摩座椅是将内置式按摩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内,在关闭状态时,坐在座椅上感觉没有任何不适,与普通座椅没有区别;在开启状态时,内置式按摩装置可以带节奏敲打,力度和速度可以由驾驶人进行调节。汽车按摩座椅可以缓解驾乘疲劳,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健肾强体。
[0003]由于内置式按摩装置安装在座椅的内侧,其所占的空间有限,现有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包括连续滚动式结构和气囊结构,连续滚动式结构具有一定的按摩效果,但是其所需安装空间大,就会导致汽车座椅整体厚度变厚,严重影响了整个座舱的使用空间,气囊结构的按摩装置整体厚度较小,但是需要额外的供气组件,其价格高昂,同时维护不便,不易在普通汽车上进行广泛使用,还有一些内置式按摩装置的动力部分采用油缸驱动,但是油缸驱动使用时存在液压油或润滑油泄露导致座椅污损的可能。
[0004]现有的按摩座椅一般只对背部进行按摩,长途开车时乘坐者的腰部同样会感到不适,所以需要一种整体厚度小、按摩舒适性佳同时能进行腰部按摩的汽车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按摩座椅整体厚度大、腰部得不到按摩、按摩舒适性一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以解决以上不足,方便使用。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该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包括驱动组件、背板、滑板和腰部支撑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安装滑板,所述滑板伸入到背板的内侧并与其活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矩形框、叉架、滚筒、电机和导轨,所述电机安装在矩形框的一端中心线上,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筒的端壁中心固定,滚筒的外壁预设有连续分布的第一引导凹槽,滚筒通过第一引导凹槽连接叉架,叉架的外边缘与导轨滑动接触,导轨对称性的安装在矩形框的内壁上,叉架的一端还贯穿矩形框的侧壁,叉架的尾端连接滑板端壁中心,所述滑板的表面预设有规律分布的顶升半球,滑板的外壁与背板接触,所述背板上预设均匀分布的圆孔,并在此圆孔内安装与其接触的按摩块,所述按摩块的一端与滑板接触,滑板的下方设置腰部支撑组件;
[0012]所述腰部支撑组件位于驱动组件的两侧,腰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
压气块、过渡块、中心套筒和滑块,所述压气块呈三角状,压气块通过其底面安装的过渡块连接叉架的侧壁,压气块的侧壁与中心套筒活动连接,中心套筒与背板的底边缘固定,中心套筒的两端均安装有引导管,中心套筒通过引导管连接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中心套筒的内腔壁与滑块接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叉架包括U型臂、伸出臂和滚柱,滚柱与滚筒外壁的第一引导凹槽相接触,滚柱安装在U型臂的开口端内边缘处,U型臂的外壁与导轨活动连接,U型臂的中心与伸出臂固定,伸出臂贯穿矩形框的侧壁并与其活动连接,伸出臂的尾端连接滑板,伸出臂的侧壁与过渡块固定。
[0014]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边缘安装有引导套,引导套的内侧预设呈盘旋状的第二引导凹槽,引导套通过第二引导凹槽连接按摩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块包括接触半球、按摩半球、圆柱体和限位环,限位环固定在圆柱体的外壁上,圆柱体和限位环均与背板滑动接触,圆柱体的外壁预设有引导槽条,引导槽条与第二引导凹槽相配合,圆柱体的外侧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接触半球与按摩半球分别固定在圆柱体的两端,接触半球的外壁与滑板活动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半球、按摩半球和顶升半球三者的尺寸相同,接触半球还与顶升半球滑动接触。
[0017]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的两端中心分别设有第一配合方座和第二配合方座,第一配合方座的内侧安装电机,第二配合方座的中心预设矩形通孔,第二配合方座通过此矩形通孔连接伸出臂。
[001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位于背板的正下方,背板的底面开设有与滑板相匹配的矩形槽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套筒内腔中设置对向分布的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尺寸相同,滑块接触压气块的一侧呈斜面状。
[0020]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的开口两侧均安装有主动防护罩,主动防护罩通过螺钉连接矩形框。
[0021]进一步的,所述滑板的两面侧壁中心处均设有导向槽条,滑板和导向槽条均与背板活动连接。
[0022]3.有益效果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其中电机可带动滚筒转动,转动的滚筒带动叉架运动,叉架做往复直线运动,在叉架的带动下,顶升半球往复冲击按摩块,按摩块会规律的发生移动,顶出的按摩块对乘坐者的背部进行冲击按摩,即乘坐者的背部得到了按摩;
[0025](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其中在按摩半球被顶出的同时,由于第二引导凹槽与引导槽条的配合,按摩半球还会在顶出的同时自转,这样能给乘坐者带来更佳的使用感受,提高乘坐舒适性;
[0026](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在叉架的带动下,压气块会往复运动,压气块来回冲击中心套筒内侧的两个滑块,在滑块左右移动的同时,两侧的气囊就会规律的膨胀和缩小,在两个气囊发生体积变化的同时,就能给乘坐者的腰部带来冲击,即乘坐
者的腰部也到了按摩;
[0027](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通过叉架与滚筒的配合,使得叉架能做往复直线运动,叉架的往复直线运动相比传统的曲柄滑块结构其整体厚度较小,更利于在狭窄的座椅内安装。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结构装配效果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伸出臂未伸出状态下驱动组件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伸出臂伸出状态下驱动组件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矩形框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叉架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板装配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按摩块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套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板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板结构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腰部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腰部支撑组件剖视示意图;
[0041]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未装配腰部支撑组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驱动组件;11、矩形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1)、背板(2)、滑板(3)和腰部支撑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1)的输出端安装滑板(3),所述滑板(3)伸入到背板(2)的内侧并与其活动连接,驱动组件(1)包括矩形框(11)、叉架(12)、滚筒(13)、电机(14)和导轨(15),所述电机(14)安装在矩形框(11)的一端中心线上,电机(14)的输出端与滚筒(13)的端壁中心固定,滚筒(13)的外壁预设有连续分布的第一引导凹槽(131),滚筒(13)通过第一引导凹槽(131)连接叉架(12),叉架(12)的外边缘与导轨(15)滑动接触,导轨(15)对称性的安装在矩形框(11)的内壁上,叉架(12)的一端还贯穿矩形框(11)的侧壁,叉架(12)的尾端连接滑板(3)端壁中心,所述滑板(3)的表面预设有规律分布的顶升半球(32),滑板(3)的外壁与背板(2)接触,所述背板(2)上预设均匀分布的圆孔(21),并在此圆孔(21)内安装与其接触的按摩块(5),所述按摩块(5)的一端与滑板(3)接触,滑板(3)的下方设置腰部支撑组件(4);所述腰部支撑组件(4)位于驱动组件(1)的两侧,腰部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气囊(41)、第二气囊(42)、压气块(43)、过渡块(44)、中心套筒(45)和滑块(46),所述压气块(43)呈三角状,压气块(43)通过其底面安装的过渡块(44)连接叉架(12)的侧壁,压气块(43)的侧壁与中心套筒(45)活动连接,中心套筒(45)与背板(2)的底边缘固定,中心套筒(45)的两端均安装有引导管,中心套筒(45)通过引导管连接第一气囊(41)与第二气囊(42),中心套筒(45)的内腔壁与滑块(4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的内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架(12)包括U型臂(121)、伸出臂(122)和滚柱(123),滚柱(123)与滚筒(13)外壁的第一引导凹槽(131)相接触,滚柱(123)安装在U型臂(121)的开口端内边缘处,U型臂(121)的外壁与导轨(15)活动连接,U型臂(121)的中心与伸出臂(122)固定,伸出臂(122)贯穿矩形框(11)的侧壁并与其活动连接,伸出臂(122)的尾端连接滑板(3),伸出臂(122)的侧壁与过渡块(4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烨王建平肖平张荣芸潘道远徐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