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路换热装置、医疗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16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3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支路换热装置、医疗设备。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总路;汇合换热系统,包括:汇合换热器,与换热总路热耦合,包括循环侧总出口和循环侧总进口;至少两个负载支路,负载支路与对应的单区负载热耦合;及汇合调温组件,用于调节循环侧总出口传输向至少两个负载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以及平衡换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平衡换热器,平衡换热器与换热总路热耦合,并包括循环侧出口和循环侧进口;至少两个平衡支路,平衡支路与多区负载的对应分区热耦合;及至少两个平衡调温组件,平衡调温组件用于调节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传输向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可以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散热。可以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散热。可以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支路换热装置、医疗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流体循环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多支路换热装置、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医疗设备包括多个系统、进而包括多个高热流密度的关键部件。针对医疗设备的散热需求,常用的散热措施有风冷、水冷及电子氟化液浸没式等。
[0003]风冷散热系统的对流换热系数小,一旦电子器件热耗较大就需要有风扇进行强制对流换热。风扇在满负荷工作时会带来噪音,再加上空气本身的比热容低,因此风冷散热系统具有体积大、噪音较大、散热功率较低的缺点;此外,因为风扇切割磁场因而无法在磁场中工作。在结构分布缜密、有无磁需求的医疗设备中不能使用风冷散热系统。
[0004]电子氟化液浸没式散热系统里使用的不导电工质可以解决电子器件短路的风险,但因为国内市场小的原因导致该工质极其昂贵,并且因为氟化液工质的兼容性使得对环路管线材质的要求比较高。
[0005]水冷散热系统因为水介质比热容较大、换热效率高且工质成本低而经常被选用,常以水冷板的形式紧贴高热流密度工作部件内进行高效散热。
[0006]医疗设备内高热流密度关键部件繁多且热耗差距大,导致水冷板需求水温与流量不一致,给水冷机和换热系统的方案设计带来一定难度,若有类似单部件多区域控温的特殊供应需求,会给换热系统设计带来更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复杂热负荷设备的稳定运行问题,提供一种多支路换热装置以及一种医疗设备。
[0008]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支路换热装置,多支路换热装置用于与多区负载换热且与至少两个单区负载换热,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总路;汇合换热系统,包括:汇合换热器,与换热总路热耦合,包括循环侧总出口和循环侧总进口;至少两个负载支路,负载支路与对应的单区负载热耦合并串联于循环侧总出口与循环侧总进口之间;及汇合调温组件,用于调节循环侧总出口传输向至少两个负载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以及平衡换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平衡换热器,平衡换热器与换热总路热耦合,并包括循环侧出口和循环侧进口;至少两个平衡支路,平衡支路与多区负载的对应分区热耦合,且平衡支路串联于对应的循环侧出口和对应的循环侧进口之间;及至少两个平衡调温组件,平衡调温组件用于调节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传输向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0009]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多支路换热装置,能够实现针对性的换热控温,保证换热效果平衡,并可对多负载进行不同换热介质温度的供给。此外,该多支路换热装置的层级设置还有助于使其不同部件被安装到不同的建筑空间中,以保障被换热的各个负载安全、稳定的运行。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汇合调温组件包括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进口至三通阀的出
口的通路串联于循环侧总出口与至少两个负载支路之间,三通阀的第二进口与循环侧总进口并联。
[0011]如此设置,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可通过控制三通阀的流量控制汇合换热系统的换热效果,可根据热耗需求的变化供给不同温度换热介质,反应速度快、调整速度快。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衡调温组件包括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进口至三通阀的出口的通路串联于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与对应的平衡支路之间,三通阀的第二进口与对应的循环侧进口并联。
[0013]如此设置,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可通过控制一个三通阀的流量控制对应这个三通阀的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温度,继而可控制平衡换热系统的各个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温度。该多支路换热装置可调控输送向不同分区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使得多区负载的换热状态平衡,保证正常工作需求。此外,三通阀的连接方式比较巧妙,有效利用了整个装置的温度循环特性,该多支路换热装置的能耗较低。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汇合调温组件包括第一加热器,平衡调温组件包括第二加热器。
[0015]如此设置,该多支路换热装置的水循环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汇合换热系统输送的换热介质及平衡换热系统输送的换热介质均与换热总路输送的换热介质不同。
[0017]如此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实现在不同工作空间安装不同换热介质的管路,可提高安全性、维护服务便利性。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支路换热装置还包括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冷水机组与换热总路连通;汇合换热器及平衡换热器均为液冷换热器。
[0019]如此设置,可提高汇合换热系统及平衡换热系统的效率,并可降低二者运行的噪音,还可保证多支路换热装置的整体换热能力。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汇合换热系统包括供应管和汇流管;负载支路包括供应支管和汇流支管,供应支管通过供应管而与循环侧总出口连通,汇流支管通过汇流管而与循环侧总进口连通;多支路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用于泵送供应管输送的传热介质。
[0021]如此设置,能够有效保证汇合换热系统内换热介质的循环,并可保证向各负载支路供应换热介质。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衡换热系统包括回流管;平衡支路包括分区支管和回流支管,分区支管与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串联,回流支管与对应的循环侧进口串联,且回流支管通过回流管而与多区负载热耦合;多支路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用于泵送回流管输送的传热介质。
[0023]如此设置,可有效保证平衡换热系统内换热介质的循环,并可保证向每个分区支管供应换热介质。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支路换热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和至少两组温度传感器,每组温度传感器包括介质温度传感器和分区温度传感器,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经过平衡调温组件调节的换热介质的温度,分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分区的温度,控制系统与至少两组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并与至少两个平衡调温组件通信连接,控制系统被配置为:
根据至少两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平衡调温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控制信号调节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传输向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
[0025]如此设置,该多支路换热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控制所供应的换热介质的温度,有效地保证多区负载的换热效果、保障多区负载的运行性能。
[0026]本公开实施方式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医疗设备,该医疗设备包括:多区负载,包括至少两个分区;至少两个单区负载;以及前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
[0027]该医疗设备运行时具有复杂的温度状态,但是能够保证稳定地工作,具有良好的热平衡能力。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医疗设备被设置于相互隔离的第一建筑空间、第二建筑空间及第三建筑空间,其中,多区负载及至少两个单区负载位于第一建筑空间,汇合换热器、汇合调温组件、至少两个平衡换热器及至少两个平衡调温组件位于第二建筑空间,换热总路位于第三建筑空间。
[0029]该医疗设备具有较安全的运行环境。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汇合换热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支路换热装置,用于与多区负载(202)换热且与至少两个单区负载(201)换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支路换热装置(100)包括:换热总路(1);汇合换热系统(4),包括:汇合换热器(5),与所述换热总路(1)热耦合,包括循环侧总出口(21)和循环侧总进口(22);至少两个负载支路(7),所述负载支路(7)与对应的单区负载(201)热耦合并串联于所述循环侧总出口(21)与所述循环侧总进口(22)之间;及汇合调温组件(6),用于调节所述循环侧总出口(21)传输向所述至少两个负载支路(7)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以及平衡换热系统(10),包括:至少两个平衡换热器,所述平衡换热器与所述换热总路(1)热耦合,并包括循环侧出口和循环侧进口;至少两个平衡支路,所述平衡支路与所述多区负载(202)的对应分区热耦合,且所述平衡支路串联于对应的循环侧出口和对应的循环侧进口之间;及至少两个平衡调温组件,所述平衡调温组件用于调节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传输向平衡支路的换热介质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汇合调温组件(6)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进口至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的通路串联于所述循环侧总出口与所述至少两个负载支路(7)之间,所述三通阀的第二进口与所述循环侧总进口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其中,所述平衡调温组件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进口至所述三通阀的出口的通路串联于所述对应的循环侧出口与对应的平衡支路之间,所述三通阀的第二进口与所述对应的循环侧进口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汇合调温组件(6)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平衡调温组件包括第二加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汇合换热系统(4)输送的换热介质及所述平衡换热系统(10)输送的换热介质均与所述换热总路(1)输送的换热介质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支路换热装置,其中,还包括风冷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