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包括底架、横向模组主体、支架、收集框和打磨机构,底架顶侧连接有横向模组主体,横向模组主体顶端部的移位处固定连接有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打磨机构,框套内侧设置有主磨辊结构和与其同步转动的动磨辊结构,动磨辊结构上的气缸控制第二刷辊与第一刷辊之间的距离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加工器件,在器件靠近时第二刷辊和第一刷辊转动以将其表面的毛刺打磨刷落,同时框套顶侧设置有用于喷出高压液体的喷刷结构,在喷出后高压电化学液后对器件进一步冲刷打磨,以提高去毛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毛刺去除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也称为智能数控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在利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加工时,器材在处理后表面容易存在毛刺,通常利用去毛刺结构对器材表面进行清洁整理;
[0003]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17493706U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去毛刺专用数控机床,它解决了现有手工去毛刺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双工位去毛刺专用数控机床,包括床身、立柱、横梁和电磨头,立柱分别竖直固定于床身的两侧,横梁横向固定于两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侧方通过横向导轨活动连接有X轴大托板,该X轴大托板通过横梁端部的一号电机配合丝杆实现平移,X轴大托板的侧方通过纵向导轨活动连接有Z轴小拖板,该Z轴小拖板通过X轴大托板顶部的二号电机配合丝杆实现平移,电磨头竖直固定于Z轴小拖板上,床身上位于电磨头下方并列设置有导轨活动连接的Y轴工作台,Y轴工作台通过床身后方三号电机配合丝杆实现平移;具有代替手工去毛刺效率更高的优点;
[0004]但现有技术在对器件产品的表面毛刺去除时,通常仅在一侧对器件进行处理,且由于加工的器件大小形状不一,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器材加工去毛刺时的去除效果较差,并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该装置包括底架、横向模组主体、支架、收集框和打磨机构,所述底架顶侧连接有横向模组主体,所述横向模组主体顶端部的移位处固定连接有支架,并且支架左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支架顶部固定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底部与支架相固定的框套、连接于框套内部前侧的主磨辊结构、包裹于主磨辊结构后部一侧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承块、连接于主磨辊结构后端部与其同步转动的动磨辊结构以及固定于框套顶部左侧用于喷出高压液体以进一步抛光打磨材料的喷刷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主磨辊结构包括紧固于框套内部前侧的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左侧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啮合于主动锥齿轮前侧的从动锥齿轮、贯穿固定于从动锥齿轮内部中侧的第一蜗杆、啮合于第一蜗杆顶侧的第一蜗轮、贯穿固定于第一蜗轮内部中侧的动力轴杆、包裹于动力轴杆外表面左侧的第一支块以及连接于动力轴杆左端部的第一刷辊,所述第一蜗杆前端部与框套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蜗杆后端部与动磨辊结构相连接,所述
第一支块以底部与框套相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刷辊外侧前半部设置有第一护罩,并且第一护罩右端部与所述第一支块相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动磨辊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框套内部右侧的气缸、连接于气缸后端部的轴承套、贯穿转动于轴承套内侧的支轴杆、包裹于支轴杆外表面左侧的第二支块、一体成型于支轴杆左端部的转动轴杆、固定于转动轴杆外表面右侧的第二蜗轮、啮合于第二蜗轮底侧的第二蜗杆、包裹于转动轴杆外表面左侧的第三支块以及连接于转动轴杆左端部的第二刷辊,所述第二蜗杆后端部与框套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蜗杆前端部与主磨辊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三支块底部与框套前后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支轴杆右端部转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另一侧与滑条前后滑动连接,并且滑条右侧与所述框套相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轴承套底部设置有凸块,并且凸块部分插入所述框套内部与其前后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块底部滑动设置有一限位条,并且限位条底部与所述框套相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刷辊外侧后半部设置有第二护罩,并且第二护罩右端部与所述第三支块相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喷刷结构包括底部与所述框套相固定的垫块、连接于垫块顶部中侧的立架、设置于立架内侧的转向组件、连接于转向组件后侧的筒套以及贯穿固定于筒套内侧的喷头。
[0015]优选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紧固于立架内侧的小电机、连接于小电机顶部输出端的小蜗杆、连接于小蜗杆另一端部的定位片、啮合于小蜗杆一侧的小蜗轮以及贯穿固定于小蜗轮内部中侧的柱状杆,所述定位片一侧与立架相固定,所述柱状杆前端部与立架转动连接,并且柱状杆后端部与筒套相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同轴转动,并且第二蜗杆表面蜗杆处部位的长度为第一蜗杆表面蜗杆处部位长度的三倍。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均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制成。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9]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通过优化设置了打磨机构,框套内侧设置有主磨辊结构和与其同步转动的动磨辊结构,动磨辊结构上的气缸控制第二刷辊与第一刷辊之间的距离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加工器件,在器件靠近时第二刷辊和第一刷辊转动以将其表面的毛刺打磨刷落,同时框套顶侧设置有用于喷出高压液体的喷刷结构,在喷出后高压电化学液后对器件进一步冲刷打磨,以提高去毛刺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毛刺去除的工作效率。
[0020]优点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第一刷辊外侧前半部设置有第一护罩,第二刷辊外侧后半部设置有第二护罩,在外侧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清理下的毛刺飞溅,轴承套底部设置有凸块,并且凸块部分插入框套内部与其前后滑动连接,以提高轴承块移位的稳定性。
[0021]优点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第二支块底部滑动设置有一限位条,并且限位条底部与框套相固定,保证第二支块在框套上的稳定滑动,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同轴转动,并且第二蜗杆表面蜗杆处部位的长度为第一蜗杆表面蜗杆处部位长度的三倍,以使第二蜗杆上的第二蜗轮改变与其的接触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刷辊和第二刷辊之间的距离大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框套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主磨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动磨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喷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底架
‑
1、横向模组主体
‑
2、支架
‑
3、收集框
‑
4、打磨机构
‑
5、框套
‑
51、主磨辊结构
‑
52、支承块
‑
53、动磨辊结构
‑
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顶侧连接有横向模组主体(2),所述横向模组主体(2)顶端部的移位处固定连接有支架(3),并且支架(3)左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框(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支架(3)顶部的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底部与支架(3)相固定的框套(51)、连接于框套(51)内部前侧的主磨辊结构(52)、包裹于主磨辊结构(52)后部一侧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承块(53)、连接于主磨辊结构(52)后端部与其同步转动的动磨辊结构(54)以及固定于框套(51)顶部左侧用于喷出高压液体以进一步抛光打磨材料的喷刷结构(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磨辊结构(52)包括紧固于框套(51)内部前侧的驱动电机(521)、连接于驱动电机(521)左侧输出端的主动锥齿轮(522)、啮合于主动锥齿轮(522)前侧的从动锥齿轮(523)、贯穿固定于从动锥齿轮(523)内部中侧的第一蜗杆(524)、啮合于第一蜗杆(524)顶侧的第一蜗轮(525)、贯穿固定于第一蜗轮(525)内部中侧的动力轴杆(526)、包裹于动力轴杆(526)外表面左侧的第一支块(527)以及连接于动力轴杆(526)左端部的第一刷辊(528);所述第一蜗杆(524)前端部与框套(51)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蜗杆(524)后端部与动磨辊结构(54)相连接,所述第一支块(527)以底部与框套(51)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辊(528)外侧前半部设置有第一护罩(5281),并且第一护罩(5281)右端部与所述第一支块(527)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数控机床生产使用的高效去毛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磨辊结构(54)包括连接于所述框套(51)内部右侧的气缸(541)、连接于气缸(541)后端部的轴承套(542)、贯穿转动于轴承套(542)内侧的支轴杆(543)、包裹于支轴杆(543)外表面左侧的第二支块(544)、一体成型于支轴杆(543)左端部的转动轴杆(545)、固定于转动轴杆(545)外表面右侧的第二蜗轮(546)、啮合于第二蜗轮(546)底侧的第二蜗杆(547)、包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良,王建勇,黄梅红,张月明,张爱燕,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良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