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送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312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并且在需要多根信号线的信号电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同时抑制了布线的电压下降,可靠性高的信号传送线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具有在设置了具有像素电路的像素区域的电光学基板(1)上的端部中所设置的多个电路(Dr1~DrN),通过分别设置在多个布线基板(F1~Fn)上的线路(L1~Ln),将相邻的电路之间级联起来,同时设为让布线基板(F1~Fn)与对应各个电路(Dr1~DrN)的电光学基板1的端面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号传送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特别在将多个电路级联起来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技术介绍
作为代替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光学装置,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以下称作OLED元件)的装置非常引人注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元件,电气上像二极管一样工作,光学上在顺偏压时发光,并随着顺偏压电流的增加发光亮度也增加。将OLED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电光学装置,具有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对应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部设有像素电路。也即,通过设置成矩阵状的像素电路形成作为显示部的像素区域。这里,像素电路具有存储从数据线所供给的电流的值,将对应于所存储的电流值的驱动电流供给OLED元件的功能。上述电光学装置中,设有数据线驱动电路,其给多根数据线分别供给作为与应当显示的灰度相对应的电流信号的灰度信号。这里,在向各个数据线驱动电路发送灰度信号时,以前一直使用构造比较简单的共通总线传送方式。图13中示出了采用相关共通总线方式的现有技术的相关电光学装置的模式图。如图所示,电光学装置600由电光学基板610、印刷电路基板620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多个中继用FPC630a~n构成,其上形成有图像区域A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700。图像区域A将成为像素的电光学元件设置为矩阵状,是起到显示部的作用的区域。数据线驱动电路700由设置在电光学基板610上的多个驱动电路Dr1~DrN、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620上的共通总线621、以及设置在中继用FPC630a~n上分别与驱动电路Dr1~DrN以及共通总线621电连接的线路631a~n构成,各个驱动电路Dr1~DrN经共通总线621以及线路631a~n,进行由控制电路650经中继用FPC660所发送的X时钟信号XCLK、灰度数据D、选择信号等的传送。相关电光学装置600中,从控制电路650所发送的灰度数据D等,经共通总线621以及线路631a~n,发送给所有的驱动电路Dr1~DrN,但通过与灰度数据D等同时传送的选择信号,只有对应于该选择信号的驱动电路,将该灰度数据D等获取到内部。但是,相关电光学装置600中,为了将控制电路650所发送的灰度数据D等传送给各个驱动电路Dr1~DrN,需要将对应于电光学基板610上的各个驱动电路Dr1~DrN的位置的共通总线621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620上。因此,印刷电路基板620的形状,必须与电光学基板610上的各个驱动电路Dr1~DrN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说,需要与电光学基板610上的设有驱动电路Dr1~DrN的区域相对应的长度的印刷电路基板620。因此,存在随着电光学基板610中所设置的驱动电路Dr1~DrN数目增多,印刷电路基板620也增长的问题。另外,通常印刷电路基板620将控制电路650所发送的灰度数据D等传送给驱动电路Dr1~DrN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得不无益地将印刷电路基板620延长,存在在资源·材料费用上没有效率这一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特开平8-146449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特开2001-17484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所公布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所公布的技术,由设有多个驱动电路的电光学基板以及设有与其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共通总线的挠性布线板构成,经设置在各个驱动电路间的位置上的接点,向各个驱动电路供给灰度数据等。另外,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多个驱动电路以及在各个驱动电路间电级联的数据线驱动电路一起设置在电光学基板上,相邻的驱动电路间,级联传送灰度数据等。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公布的技术,虽然能够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的面积,但由于共通总线与各个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的短边侧相连接,因此只能在能够连接的信号数为驱动电路的短边侧所能够设置端子的程度的数的情况下采用,如果在更多的信号数的情况下使用,便存在相邻的驱动电路间的空间不得不增大这一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与专利文献1一样,虽然能够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的面积,但由于在采用玻璃基板的电光学基板上设置直接级联的驱动电路,因此存在无法设置用来让供给各个驱动电路的电源稳定化的电容器等这一问题。另外,由于各个驱动电路通过薄膜布线等电阻较高的布线进行级联,因此存在随着远离电源侧,加载给布线的电压便下降(电压降低),有时设置在远离电源侧的位置上的驱动电路会产生误动作这一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平8-14644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174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并且在需要多根信号线的信号电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同时抑制了布线的电压下降,可靠性高的信号传送线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机器。解决上述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是一种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包括电光学元件的电光学基板;驱动该电光学元件的多个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多个驱动电路间的第1连接路径;以及包含有上述第1连接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路径的第1基板,上述电光学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由不同的基板构成。通过相关第1方案,能够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电路安装在上述电光学基板上。相关第2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或第2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路径起到相邻的上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功能。相关第3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3方案中任一个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路径,形成在上述电光学基板以及上述第1基板上。相关第4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小设置布线所需要的基板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4方案中任一个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电路的平面形状为略长方形,上述第1连接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路径,在上述略长方形的驱动电路的长边侧具有接合部。相关第5方案,能够将处理更多的信号的驱动电路间连接起来。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是一种根据第1~5方案中任一个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路径,具有被加工成了可电接触状态的可接触区域。相关第6方案,能够容易地连接辅助电源布线或电容器等。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是一种根据第6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设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连接路径中包括电源布线;在设置在该电源布线中的上述可接触区域,安装有电容器。相关第7方案,能够实现对驱动电路的电源供给能力的稳定化(平滑化)。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是一种根据第6或第7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连接路径中包括电源布线,在设置在该电源布线中的上述可接触区域,安装有电源强化用布线。相关第8方案,能够降低电源布线中的电压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是一种根据第8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多个上述第1基板间,上述电源强化用布线共通连接。相关第9方案,能够容易地设置电源强化用布线。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是一种根据第6或第7方案上述的信号传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连接路径中包括电源布线,设置在该电源布线中的上述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传送电路,    具备:包括电光学元件的电光学基板;    驱动该电光学元件的多个驱动电路;    电连接该多个驱动电路间的第1连接路径;以及    包含有所述第1连接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路径的第1基板,    所述电光学基板与所述第1基板由不同的基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西利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