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99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2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工作腔室以及能够一起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的内锅和煎烤盘,其中,所述煎烤盘包括底面和包围所述底面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从所述侧壁朝向所述煎烤盘的内部突出的支撑肋。由此,可提供一种兼具空炸和煎烤功能的煎烤空炸一体式空气炸锅,在需要煎烤食物时,可将内锅取出,将食物放置在煎烤盘上进行烹饪;在需要空炸食物时,可将内锅放置在工作腔室中并且位于煎烤盘之上,将食物放入内锅中进行烹饪。另外,借助于煎烤盘位于内锅之下的结构特点,通过在煎烤盘上形成支撑肋来支撑内锅,无需在空气炸锅的围成工作腔室的下内衬上加工挂置内锅的凸耳,降低下内衬的加工难度。低下内衬的加工难度。低下内衬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炸锅


[0001]本公开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空气炸锅(例如抽屉式空气炸锅)将炸篮隔网直接放置于内锅里侧底部,然而内锅里侧底部处缺少用于热空气循环的缝隙,因此食物脱水效果差。
[0003]此外,传统的空气炸锅通常通过设置在炸蓝(或内锅)上方的加热装置以及气流循环装置对炸蓝中的食物进行空炸,但这种炸锅结构或烹饪方式不适于煎烤食物(例如需要频繁翻面或熟得快的食物),例如煎肉或烤肉等。
[0004]另外,传统的空气炸锅通常在围成工作腔室的下内衬上形成挂置内锅的结构,这种结构增加下内衬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并且会提高零件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或其他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兼具空炸和煎烤功能的煎烤空炸一体式空气炸锅,同时解决内锅中食物脱水效果差的问题,并且能够无需在空气炸锅的下内衬上形成挂置内锅的结构便可使内锅被稳定地放置在工作腔室中。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工作腔室以及能够一起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的内锅和煎烤盘,其中,所述煎烤盘包括底面和包围所述底面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从所述侧壁朝向所述煎烤盘的内部突出的支撑肋。由此,可提供一种兼具空炸和煎烤功能的煎烤空炸一体式空气炸锅,在需要煎烤食物时,可将内锅取出,将食物放置在煎烤盘上进行烹饪;在需要空炸食物时,可将内锅放置在工作腔室中并且位于煎烤盘之上,将食物放入内锅中进行烹饪。另外,借助于煎烤盘位于内锅之下的结构特点,通过在煎烤盘上形成支撑肋来支撑内锅,无需在空气炸锅的围成工作腔室的下内衬上加工挂置内锅的凸耳,降低下内衬的加工难度。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炸锅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腔室下方的底座,所述煎烤盘能够被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煎烤盘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因此,在利用煎烤盘进行煎烤食物时,可利用位于煎烤盘下方的第二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并且利用空气炸锅本身具有的上部气流循环组件来抽吸煎烤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或水汽,从而使空气炸锅还可用作煎烤锅。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的底部可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可与所述煎烤盘相对,并且所述内锅的所述底部可与所述煎烤盘的所述底面和所述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将内锅的底部由传统的封闭面改为通气孔面,在将食物放置于内锅中进行空炸操作时,食物析出的油脂可从内锅底部的通孔流到内锅下面的煎烤盘,并且内锅里的食物碎渣等也可通过通孔掉在煎烤盘中,因此在内锅内侧可无需使用传统的炸蓝隔网,煎烤盘可实现接渣接油以及煎烤食物的双重功能,提高零件功能的利用率。此外,气流可通过内锅底部的通孔以及内锅与煎烤盘之间的间隙到达食物底部,因此可改善食物脱水效果。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肋可在所述煎烤盘的高度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侧壁的上边沿。由此,可使内锅的底部与煎烤盘整体上上下间隔开,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气流间隙。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可包括在与所述煎烤盘的高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当所述煎烤盘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时,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工作腔室的开口侧,其中,所述支撑肋可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处。通过在煎烤盘的远离工作腔室的开口侧的第二侧壁上形成支撑肋,可对内锅的深入到工作腔室的内端进行支撑,以确保支撑可靠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处可形成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肋。由此,可增加对内锅的支撑点,对内锅提供多点支撑,提高支撑稳定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可包括在与所述煎烤盘的高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当所述煎烤盘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时,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工作腔室的开口侧,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可分别形成有所述支撑肋。由此,可对内锅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撑,提高支撑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肋。由此,可增加对内锅的支撑点,对内锅提供多点支撑,提高支撑稳定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肋可包括形成在所述侧壁上的第一侧部、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底侧、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以及与所述底侧相对的顶侧,其中,所述顶侧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导向圆角。由此,在内锅放置在煎烤盘上时,可使支撑肋的导向圆角接触并支撑内锅的底部,由此减小对内锅的摩擦损坏。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可包括前台面,并且所述空气炸锅还可包括与所述内锅相连的前面板,当所述内锅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时,所述前面板封闭所述工作腔室的开口,其中,所述前面板的面板底部可相对于所述内锅的底部向下突出,并且当所述内锅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中时,所述面板底部可被支撑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前台面上。由此,通过面板底部与底座的前台面的接合,可以为内锅提供外端支撑点,该外端支撑点与上述支撑肋形成的内端支撑点和/或左右两侧支撑点结合,为内锅提供稳定支撑,避免在下内衬上加工挂置内锅的凸耳结构。
附图说明
[001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17]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前视图;
[0018]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侧视截面图;
[0019]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立体图,示出了煎烤盘位于工作腔室中;
[0020]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立体图,示出了位于底座上的第二加热装置和温控器;
[0021]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内锅组件和煎烤盘的立体
图;
[0022]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煎烤盘的立体图;以及
[0023]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内部气流循环路径。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空气炸锅;
[0026]10

本体;11

马达;12

上风叶;13

下风叶;14

上内衬;15

保护罩;16

第一加热装置;17

排气窗;18

第二加热装置;19

温控器;
[0027]20

内锅组件;21

内锅;22

工作腔室;23

前面板;211

底部;212

侧壁;213

翻边;218

通孔;2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腔室(22)以及能够一起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22)中的内锅(21)和煎烤盘(30),其中,所述煎烤盘(30)包括底面(302)和包围所述底面(302)的侧壁(301),所述侧壁(301)上形成有从所述侧壁(301)朝向所述煎烤盘(30)的内部突出的支撑肋(305),所述支撑肋(305)能够支撑所述内锅(21)的底部(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位于所述工作腔室(22)下方的底座(40),所述煎烤盘(30)能够被放置在所述底座(40)上,所述底座(40)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煎烤盘(30)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21)的底部(211)形成有多个通孔(218),所述多个通孔(218)与所述煎烤盘(30)相对,并且所述内锅(21)的所述底部(211)与所述煎烤盘(30)的所述底面(302)和所述侧壁(301)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305)在所述煎烤盘(30)的高度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侧壁(301)的上边沿(3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301)包括在与所述煎烤盘(30)的高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12),当所述煎烤盘(30)被放置在所述工作腔室(22)中时,所述第一侧壁(311)位于所述工作腔室(22)的开口侧,其中,所述支撑肋(305)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312)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四周鲁永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