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95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合丝领域的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包括工位本体,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筒本体,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过线检测机构,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穿线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每一丝按照穿线路线穿过移动机构、过线检测机构、穿线辅助机构及最终的卷筒本体上,穿过过线检测机构的丝都有一个定位板和压环压住,防止在抽丝的过程中因为跳动导致丝的断裂,经过穿线辅助机构确保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抽丝的过程中因为跳动会导致丝出现断裂,且无法检测穿过其中的丝是否有断裂或者用完,当丝线断裂或者用完之后,无法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更换的问题。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更换的问题。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合丝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丝线是一种用蚕丝搓纺而成的线。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一种书籍订缝材料,早在15世纪,我国装订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制成帖并用线订缝连结成册,所用的订缝线就是丝线。因丝线与纸张颜色相近,质地柔软、强度好、光滑、牢固耐久,故订缝后的书册平整美观,但丝线价格高,一般只用在高档线装和画册等书籍的装订上。
[0003]申请人认为现有技术在抽丝的过程中因为跳动会导致丝出现断裂,且无法检测穿过其中的丝是否有断裂或者用完,当丝线断裂或者用完之后,无法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更换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包括工位本体,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筒本体,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过线检测机构,所述工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穿线辅助机构,所述卷筒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卷筒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光电感应器。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轨、驱动器、压块和稳固板,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于工位本体的顶部,所述滑轨的两侧活动连接于固定板的表面,所述驱动器与滑轨活动安装,所述稳固板的表面螺纹连接于驱动器的表面,所述稳固板的表面和压块的一侧呈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线检测机构包括壳体、压环、定位板、支架和通孔,所述壳体与工位本体的表面呈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和定位板的表面呈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和支架的表面呈活动连接,所述压环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支架的表面,所述通孔开设于压环和定位板的内腔中。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线辅助机构包括框架、滑槽、限位辊、辅助板、引导轮、固定块、连接板、卡环和引线板,所述框架的底部和工位本体的表面呈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辊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所述辅助板的表面固定连接于框架的表面,所述引导轮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框架的表面,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固定连接于框架的表面,所述固定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于连接板,所述卡环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框架的内腔中,所述引线板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框架的表面。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位本体的底部通过驱动部件啮合连接有
驱动带,所述驱动带的内侧啮合连接于驱动轮的表面。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的表面活动连接于导轨的表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将每一丝按照穿线路线穿过移动机构、过线检测机构、穿线辅助机构及最终的卷筒本体上,穿过过线检测机构的丝都有一个定位板和压环压住,防止在抽丝的过程中因为跳动导致丝的断裂,经过穿线辅助机构确保稳定,穿过支架其中的丝是否有断裂或者用完,当断裂或者用完之后,压环会回弹,并发生报警,移动机构对卷筒上的丝线进行缠绕,卷筒本体上下的两个光电感应器丝线缠绕厚度,当满足要求的时候,该工位停止运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抽丝的过程中因为跳动会导致丝出现断裂,且无法检测穿过其中的丝是否有断裂或者用完,当丝线断裂或者用完之后,无法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更换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过线检测机构的设置,可对通孔引导丝线后,通过定位板配合压环进行工作,通过支架压动压环防止出现打结,提高工作运行稳定,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由驱动器带动稳固板进行移动,通过稳固板带动压块进行移动,通过驱动器在滑轨的表面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位俯视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机构的结构装配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过线检测机构的结构装配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穿线辅助机构的结构装配图。
[0019]图中:1、工位本体;2、卷筒本体;3、驱动轮;4、驱动带;5、光电感应器;6、移动机构;61、固定板;62、滑轨;63、驱动器;64、压块;65、稳固板;7、过线检测机构;71、壳体;72、压环;73、定位板;74、支架;75、通孔;8、穿线辅助机构;81、框架;82、滑槽;83、限位辊;84、辅助板;85、引导轮;86、固定块;87、连接板;88、卡环;89、引线板;9、滚轴;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包括工位本体1,工位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筒本体2,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6,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过线检测机构7,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穿线辅助机构8,卷筒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轮3,卷筒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光电感应器5。
[002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滑轨62、驱动器63、压块64和稳固板65,固定板61活动连接于工位本体1的顶部,滑轨62的两侧活动连接于固定板61的表面,驱动器63与滑轨62活动安装,稳固板65的表面螺纹连接于驱动器63的表面,稳固板65的表面和压
块64的一侧呈固定连接。
[0023]通过移动机构6的设置,由驱动器63带动稳固板65进行移动,通过稳固板65带动压块64进行移动,通过驱动器63在滑轨62的表面进行移动。
[0024]在本实施例中,过线检测机构7包括壳体71、压环72、定位板73、支架74和通孔75,壳体71与工位本体1的表面呈固定连接,壳体71的内侧和定位板73的表面呈固定连接,壳体71的内腔和支架74的表面呈活动连接,压环72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支架74的表面,通孔75开设于压环72和定位板73的内腔中。
[0025]通过过线检测机构7的设置,可对通孔75引导丝线后,通过定位板73配合压环72进行工作,通过支架74压动压环72防止出现打结,提高工作运行稳定。
[0026]在本实施例中,穿线辅助机构8包括框架81、滑槽82、限位辊83、辅助板84、引导轮85、固定块86、连接板87、卡环88和引线板89,框架81的底部和工位本体1的表面呈固定连接,限位辊83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滑槽82的内腔中,辅助板84的表面固定连接于框架81的表面,引导轮85的表面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包括工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卷筒本体(2),所述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6),所述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过线检测机构(7),所述工位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穿线辅助机构(8),所述卷筒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轮(3),所述卷筒本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光电感应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滑轨(62)、驱动器(63)、压块(64)和稳固板(65),所述固定板(61)活动连接于工位本体(1)的顶部,所述滑轨(62)的两侧活动连接于固定板(61)的表面,所述驱动器(63)与滑轨(62)活动安装,所述稳固板(65)的表面螺纹连接于驱动器(63)的表面,所述稳固板(65)的表面和压块(64)的一侧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合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检测机构(7)包括壳体(71)、压环(72)、定位板(73)、支架(74)和通孔(75),所述壳体(71)与工位本体(1)的表面呈固定连接,所述壳体(71)的内侧和定位板(73)的表面呈固定连接,所述壳体(71)的内腔和支架(74)的表面呈活动连接,所述压环(72)的表面活动连接于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菊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弘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