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94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框体顶部设置有两个翻转框,所述翻转框远离框体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设有第一合页,所述翻转框通过第一合页与框体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插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板、风机、移动板、U型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左右调节移动板,移动板带动移动杆进行移动,移动杆带动夹板进行移动,夹板可对逆变器本体进行夹紧,同时风机可对逆变器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驱散,U型杆可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限制。U型杆可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限制。U型杆可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发电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器件的逆变器,其效率的高低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光伏逆变器是光伏阵列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平衡之一,可以配合一般交流供电的设备使用。
[0003]然而现有的光伏逆变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光伏逆变器在使用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其热量进行驱散,不便于对光伏逆变器进行降温,同时不便于对光伏逆变器进行防护夹紧,降低了光伏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框体顶部设置有两个翻转框,所述翻转框远离框体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设有第一合页,所述翻转框通过第一合页与框体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插杆,所述框体内腔中心处设置有逆变器本体,所述框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槽,所述框体前侧设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左侧靠近后侧处设置有第二合页,所述活动门通过第二合页与框体前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靠近框体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均贯穿框体一侧,并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移动板靠近框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一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靠近框体的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框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相邻的开槽一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框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后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内腔贯穿设有U型杆。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内腔后侧设置有水袋,所述水袋外侧边缘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腔均贯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后端插接在框体内腔后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后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通槽,所述水袋后侧靠近底部处固定
连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后端贯穿通槽,所述限位管后端固定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内腔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框体后侧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啮合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前端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螺纹孔内腔,并与其相互啮合,所述泵体后侧固定连接有软管。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在本技术中,通过夹板、风机、移动板、U型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左右调节移动板,移动板带动移动杆进行移动,移动杆带动夹板进行移动,夹板可对逆变器本体进行夹紧,同时风机可对逆变器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驱散,U型杆可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限制;
[0015]2、在本技术中,通过水袋、泵体、软管、L形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将水袋放置在框体内腔后侧,泵体将水输送到水袋内部,水袋与逆变器本体后侧接触,从而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L形板和螺栓可对泵体进行拆卸安装,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实施例的部件翻转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施例的部件水袋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件滑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施例的部件泵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框体;2、活动门;3、把手;4、翻转框;5、固定板;6、插杆;7、移动杆;8、移动板;9、连接板;10、固定管;11、U型杆;12、风机;13、固定杆;14、弹簧;15、逆变器本体;16、夹板;17、限位杆;18、水袋;19、限位板;20、调节管;21、滑块;22、横板;23、L形板;24、螺栓;25、泵体;26、软管;27、限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参见附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框体1,框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框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翻转框4,翻转框4远离框体1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设有第一合页,翻转框4通过第一合页与框体1顶部活动连接,翻转框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连接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插杆6,框体1内腔中心处设置有逆变器本体15,框体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槽,框体1前侧设有活动门2,活动门2左侧靠近后侧处设置有第二合页,活动门2通过第二合页与框体1前侧活动连接,活动门2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
[0024]所述框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板8,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7,移动杆7远离移动板8的一端均贯穿框体1一侧,并固定连接有夹板16,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4,弹簧14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1一侧,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靠近框体1的一侧均固定
连接有风机12,风机12位于相邻的开槽一侧,移动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靠近框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0,框体1后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横板22,横板22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管20,调节管20内腔贯穿设有U型杆11;
[0025]左右调节移动板8,移动板8带动移动杆7进行移动,移动杆7带动夹板16进行移动,夹板16可对逆变器本体15进行夹紧,同时风机12可对逆变器本体15产生的热量进行驱散,U型杆11可对移动板8的位置进行限制。
[0026]所述框体1内腔后侧设置有水袋18,水袋18外侧边缘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内腔均贯穿设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后端插接在框体1内腔后侧,框体1后侧靠近底部处开设有通槽,水袋18后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7,限位管27后端贯穿通槽,限位管27后端固定连接有泵体25,泵体25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23,L形板23内腔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框体1后侧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腔啮合设有螺栓24,螺栓24前端插接在相邻的第二螺纹孔内腔,并与其相互啮合,泵体25后侧固定连接有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框体(1)顶部设置有两个翻转框(4),所述翻转框(4)远离框体(1)中心处的一侧靠近底部处均设有第一合页,所述翻转框(4)通过第一合页与框体(1)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框(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插杆(6),所述框体(1)内腔中心处设置有逆变器本体(15),所述框体(1)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开槽,所述框体(1)前侧设有活动门(2),所述活动门(2)左侧靠近后侧处设置有第二合页,所述活动门(2)通过第二合页与框体(1)前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2)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把手(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7),所述移动杆(7)远离移动板(8)的一端均贯穿框体(1)一侧,并固定连接有夹板(16),所述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4),所述弹簧(14)一端固定连接在框体(1)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靠近框体(1)的一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靠近框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12),所述风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鸿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