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重启功能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89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重启功能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触发电路、DC/AC变换器、灯输出电路、异常保护电路,它的主要特点是触发电路中有放电回路,当灯管发生异常而进入保护或有灯管发生任何一只灯脚接触不良时,无需关断电源,只需更换灯管或接妥灯脚就可实现自动重启。其触发源Vt是从灯丝回路中取出的,当电源上电时会在确保灯管与灯座接触良好后触发启动DC/AC变换器工作,实现了灯管连线之自检功能。振荡线圈T的主绕组Ta串接在隔直电容C↓[4]、分流电容C↓[6]公共点与灯管管脚P↓[1]之间,在灯管发生开路或任何一只灯脚接触不良时,振荡线圈T的主绕组Ta即会失电,而不会进入保护状态,从而大大简化了作业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及照明电子领域,特别是荧光灯用电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在荧光灯用电子镇流器应用技术中,一般由整流、DC/AC变换器、输出及异常保护等电路组成。其中DC/AC变换器部分含有触发启动电路,异常保护电路则连接于输出和DC/AC变换器之间(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参见图2),DC/AC变换器的触发一般为连续触发形式,而异常保护电路大多采用较为复杂的电路组成。在图2中,电阻R1、双向触发二极管D2、电容C2、二极管D1组成触发电路;输出电感L1副边绕组、电阻R7、二极管D3、电容C6、双向触发二极管D4、电容C7、电阻R8、电阻R9、可控硅Q4、晶体管Q3、电阻R1组成异常保护电路;保险丝F、整流桥BD、电容C1组成整流电路;晶体管Q1、晶体管Q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二极管D1、振荡线圈T组成DC/AC变换器;输出电感L1、电容C5、LAMP、电容C5组成串联谐振输出电路。从现有技术中我们看到1,由于触发电路的电阻R1连接在整流电路的正端,电容C2一直可以被充电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2的门限电压,因此DC/AC变换器无论在接通电源还是在正常工作时都会被连续触发,不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2,由于组成异常保护电路之主要器件可控硅Q4是通过电阻R1连接在整流电路正端的,因此当电子镇流器所驱动的荧光灯管发生漏气、过电压、整流态后触发其导通时不具有自动重启功能,必须通过关断电源再打开电源后方能启动点亮灯管,这给施工人员带来不便;3,由于现有技术中异常保护比较复杂,因此对于产品成本降低和产品小型化都带来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连续触发所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及异常保护电路较为复杂所带来的成本较高和小型化问题,通过对于DC/AC变换器之触发电路、灯输出电路及异常保护等电路的创新,实现灯管漏气、过电压、整流态时的保护功能和完善的自动重启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及缩小产品空间之目的。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自动重启功能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完善的自动重启功能触发电路、DC/AC变换器、灯输出电路、异常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电路中有放电回路,并且其触发源Vt是从灯丝回路中取出的。其中,保险丝F、整流桥BD、滤波电容C1组成整流电路;分压电阻R10、整流二极管D6、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6、分压电容C8、释放二极管D5、分压电容C2、双向触发二极管D2组成完善的自动重启功能触发电路;嵌位二极管D1、晶体管Q1、晶体管Q2、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反馈电阻R4、反馈电阻R5、dv/dt电容C3、振荡线圈T的两个副边绕组Tb和Tc组成DC/AC变换器;输出电感L1、隔直电容C4、分流电容C6、振荡线圈T的主绕组Ta、谐振电容C5、热敏电阻PTC组成灯输出电路;输出电感L1的副边绕组、限流电阻R7、整流二极管D3、延迟电容C7、释放电阻R8、双向触发二极管D4、限流电阻R9组成异常保护电路。所述的保险丝F的一端接电源相线L,另一端接整流桥BD的交流一端,整流桥BD的交流另一端接至电源中心线N;整流桥BD的直流端正极Vdc分别接滤波电容C1的正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dv/dt电容C3一端、分流电容C6一端和灯管管脚P4;整流桥BD的直流端负极GND分别接滤波电容C1的负极、分压电阻R6一端、释放二极管D5的阳极、分压电容C2一端、振荡线圈T的副边绕组Tc的非同名端、负反馈电阻R5一端、释放电阻R8一端、延迟电容C7的正极和输出电感L1的副边绕组的一端;LAMP灯管管脚P1分别接振荡线圈T的主绕组Ta同名端和整流二极管D6的正极;D6的阴极接分压电阻R1一端;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接分压电阻R6的另一端和分压电容C8的一端;分压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接释放二极管D5的阴极、分压电容C2的另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2一端和嵌位二极管D1的阳极;双向触发二极管D2另一端分别接晶体管Q2的基极、限流电阻R3一端、和保护限流电阻R9一端;限流电阻R3另一端接振荡线圈T的副边绕组Tc的同名端;晶体管Q1的基极接限流电阻R2一端;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接振荡线圈T的副边绕组Tb的非同名端;振荡线圈T的副边绕组Tb的同名端分别接嵌位二极管D1的阴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dv/dt电容C3的另一端、输出电感L1主绕组一端和负反馈电阻R4一端;负反馈电阻R4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1的发射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负反馈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保护限流电阻R9的另一端接双向触发二极管D4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4的另一端分别接释放电阻R8的另一端、延迟电容C7的负极和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接限流电阻R7一端;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接输出电感L1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输出电感L1主绕组的另一端接隔直电容C4一端;隔直电容C4另一端分别接分流电容C6的另一端和振荡线圈T主绕组Ta的非同名端;灯管管脚P2分别接谐振电容C5一端、分压电阻R10一端和PTC一端;谐振电容C5另一端、分压电阻R10另一端和PTC另一端共同接至灯管管脚P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自动重启功能的电子镇流器电路,由整流电路、完善的自动重启触发电路、DC/AC变换器、灯输出电路和异常保护电路共五部分组成。保险丝F、整流桥BD、滤波电容C1组成整流电路,完成交流到直流的变换;分压电阻R10、整流二极管D6、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6、分压电容C8、释放二极管D5、分压电容C2、双向触发二极管D2组成完善的自动重启触发电路,其触发源来自于直流电源正端(Vdc),经由灯丝P4、P3、分压电阻R10、灯丝P2、P1后再经D6半波整流到分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6,最后在分压电阻R6两端产生直流电压Vt;在接通电源时,突变的直流电压Vt经过分压电容C8和分压电容C2加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2,完成对AC/DC变换器的单波触发;嵌位二极管D1、晶体管Q1、晶体管Q2、限流电阻R2、限流电阻R3、反馈电阻R4、反馈电阻R5、dv/dt电容C3、振荡线圈T的副边绕组Tb和副边绕组Tc组成DC/AC变换器,将直流转换成高频方波源;输出电感L1的主绕组、隔直电容C4、分流电容C6、振荡线圈T的主绕组Ta、谐振电容C5、热敏电阻PTC组成灯输出电路,构成串联谐振驱动点亮荧光灯;输出电感L1的副边绕组、限流电阻R7、整流二极管D3、延迟电容C7、释放电阻R8、双向触发二极管D4、限流电阻R9组成异常保护电路,在灯管出现漏气、过电压、整流态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实施停振保护。本专利技术还要提供如下三点说明1,在本专利技术的触发电路构成中,由于其触发源Vt是从直流端正极(Vdc)经过串接于灯管两组灯丝的回路中取出,并经由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6组成的分压电路获得的,因此当电源上电时会在确保灯管与灯座接触良好后触发启动DC/AC变换器工作,从而实现了灯管连线之自检功能;2,由于本专利技术设计有分压电阻R6、分压电容C8和释放二极管D5组成的分压电容C8放电回路,因此当灯管发生异常而进入保护或有灯管发生任何一只灯脚接触不良时,无需关断电源,只需更换灯管或接妥灯脚就可实现自动重启;3,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自动重启功能的电子镇流器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触发电路、直流/交流变换器、灯输出电路和与之相连的异常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电路中有放电回路,并且其触发源Vt是从灯丝回路中取出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得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