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60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涉及增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液压系统、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之间连接有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由气缸Ⅰ、液压缸、气缸Ⅱ构成;挡块Ⅰ上开有液压油回收口Ⅰ,挡块Ⅱ上开有液压油回收口Ⅱ,液压油回收口Ⅰ、液压油回收口Ⅱ之间连接有液压油回收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进而二次压缩,提高氢气压缩效率,大幅降低了氢气槽车的运输成本及制氢运氢方的运行费用,提高了使用单位的运营效率。使用单位的运营效率。使用单位的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氢气压缩
,具体为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氢气压缩机是现在氢能产业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基础设备之一,且随着氢能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必将涉及到更多的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因此解决氢气压缩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务之急,也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0003]在国内氢能行业中,普遍的都是低压隔膜压缩机,而且对氢气输入的压力有限定,不低于5MPA,极大影响了氢能储运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氢气运输槽车的运输效率,同时也限制了使用场景,提高了使用单位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实现压缩气体不受液压油污染,保证气体的纯度,此外本技术还配置有平衡气罐、液压油回收罐,平衡气罐可以防止氢气压缩缸工作过程中出现负压真空状态,液压油回收罐便于将活塞杆上的液压油进行回收,利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进行二次压缩,可以提高气体压缩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液压系统、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之间连接有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液压系统驱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往返运动压缩缸体内的氢气;
[0007]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均由同轴线的气缸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气缸Ⅱ构成;气缸Ⅰ和气缸Ⅱ位于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的两侧,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两端通过挡块Ⅰ、挡块Ⅱ分别与气缸Ⅰ、气缸Ⅱ相连;所述气缸Ⅰ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气缸Ⅰ分为压缩气腔Ⅰ和缓冲腔Ⅰ,缓冲腔Ⅰ与挡块Ⅰ相邻;所述气缸Ⅱ内也设置有活塞;所述气缸Ⅱ内也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气缸Ⅱ分为缓冲腔Ⅱ和压缩气腔Ⅱ,缓冲腔Ⅱ与挡块Ⅱ相邻;所述气缸Ⅰ内的活塞、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和气缸Ⅱ内的活塞通过贯穿所述气缸Ⅰ、挡块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挡块Ⅱ和气缸Ⅱ的活塞杆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联动;所述液压系统驱动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往复运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通过所述活塞杆带动气缸Ⅰ内的活塞和气缸Ⅱ内的活塞往复运动,氢气经所述气缸Ⅰ和气缸Ⅱ压缩输出;所述挡块Ⅰ上开设有与缓冲腔Ⅰ相连通的气路通道Ⅰ,挡块Ⅱ上开设有与缓冲腔Ⅱ相连通的气路通道Ⅱ,所述平衡气罐设置在气路通道Ⅰ、气路通道Ⅱ之间;所述挡块Ⅰ上与活塞杆贴合位置处开设有液压油回收口Ⅰ,所述挡块Ⅱ上与活塞杆贴合位置处开设有液压油回收口Ⅱ,所述液压油回收口Ⅰ、液压油回收口Ⅱ之间连接有
液压油回收罐。
[0008]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优选的,所述气缸Ⅰ和气缸Ⅱ均由气缸盖、气缸套、气缸座、内置在缸体内的活塞和套在气缸套外面的螺旋冷却水套构成,气缸Ⅰ和气缸Ⅱ为一密闭缸体;在所述气缸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置有气缸座单向阀;在所述气缸套的的外面设有所述螺旋冷却水套,螺旋冷却水套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螺旋冷却水套内流动有冷却水;内置在缸体内的活塞与活塞杆通过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平衡气罐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气路通道Ⅰ、气路通道Ⅱ的外接口位置设置有单向阀。
[0011]优选的,所述气缸Ⅰ、气缸Ⅱ内径相同且对称布置。
[0012]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包括首尾相连的两个活塞杆单元拼接而成,两个活塞杆单元之间通过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活塞杆单元的外侧一端分别连接气缸Ⅰ内的活塞、气缸Ⅱ内的活塞。
[0013]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包括首尾相连的两个活塞杆单元拼接而成,两个活塞杆单元之间通过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活塞杆单元的外侧一端分别连接气缸Ⅰ内的活塞、气缸Ⅱ内的活塞。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具备以下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通过由同轴线的气缸Ⅰ、液压缸、气缸Ⅱ构成的氢气压缩缸实现氢气工作区域与液压驱动区域的相互隔离,保证压缩气体不受液压油污染,保证气体的纯度,气缸Ⅰ和气缸Ⅱ位于液压缸的两侧,液压缸两端通过挡块Ⅰ、挡块Ⅱ分别与气缸Ⅰ、气缸Ⅱ相连,本技术中气缸Ⅰ、气缸Ⅱ内径相同且对称布置,其目的是可以保证气缸Ⅰ内的活塞力和气缸Ⅱ内的活塞力可以相互平衡减少功的消耗,此外选用同等型号对称布置,可以进一步的降低设备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的概率。
[0017]2、本技术将一个低压氢气增压泵(一级增压泵)和高压氢气增压泵(二级增压泵)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实现对输入压力在1MPA左右压缩,达到输出压力45MPA以上;大幅降低了氢气槽车的运输成本及制氢运氢方的运行费用,提高了使用单位的运营效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以做到一站一机完成卸氢、储氢、加氢全过程,相比其他氢压缩机建站投入减少20%,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级增压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气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

气缸Ⅰ,2

液压缸,3

气缸Ⅱ,4

挡块Ⅰ,5

挡块Ⅱ,6

气缸Ⅰ活塞,7

液压缸活塞,8

气缸Ⅱ活塞,9

平衡气罐,10

液压油回收罐,11

排气口,12

气缸盖,13

进气口,14

气缸座单向阀,15

气缸套,16

螺旋冷却水套,17

进水口,18

出水口,19

气路通道Ⅰ,20

液压系统油口,21

液压油回收口Ⅰ,22

支撑环,23

防尘环,24

活塞杆密封环,25

底座,
26

一级增压泵,27

二级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

4所示,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包括底座,底座25上安装有一级增压泵26、二级增压泵27、液压系统、平衡气罐9、液压油回收罐10;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压双机头液驱活塞式氢气压缩机,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液压系统、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之间连接有平衡气罐、液压油平衡罐,液压系统驱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往返运动压缩缸体内的氢气;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均由同轴线的气缸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气缸Ⅱ构成;气缸Ⅰ和气缸Ⅱ位于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的两侧,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两端通过挡块Ⅰ、挡块Ⅱ分别与气缸Ⅰ、气缸Ⅱ相连;所述气缸Ⅰ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气缸Ⅰ分为压缩气腔Ⅰ和缓冲腔Ⅰ,缓冲腔Ⅰ与挡块Ⅰ相邻;所述气缸Ⅱ内也设置有活塞;所述气缸Ⅱ内也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气缸Ⅱ分为缓冲腔Ⅱ和压缩气腔Ⅱ,缓冲腔Ⅱ与挡块Ⅱ相邻;所述气缸Ⅰ内的活塞、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和气缸Ⅱ内的活塞通过贯穿所述气缸Ⅰ、挡块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挡块Ⅱ和气缸Ⅱ的活塞杆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联动;所述液压系统驱动所述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往复运动,一级增压泵、二级增压泵内的活塞通过所述活塞杆带动气缸Ⅰ内的活塞和气缸Ⅱ内的活塞往复运动,氢气经所述气缸Ⅰ和气缸Ⅱ压缩输出;所述挡块Ⅰ上开设有与缓冲腔Ⅰ相连通的气路通道Ⅰ,挡块Ⅱ上开设有与缓冲腔Ⅱ相连通的气路通道Ⅱ,所述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胜王毅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波杰恩氢压缩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