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4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属于市政路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人行天桥不能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开的技术问题。该城市人行天桥包括主桥,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围栏;隔离组件,沿主桥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主桥的桥面中部,主桥通过隔离组件分隔为用于行人通过的行人通道和用于非机动车通过的行车通道,行车通道的路面为平整表面,行人通道设置有台阶;引桥,行人通道的两端以及行车通道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引桥与地面相接;桥墩,主桥和地面之间以及引桥和地面之间均设置有桥墩。通过上述结构,该城市人行天桥能够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开,从而降低行人在天桥上与非机动车产生碰撞的几率。撞的几率。撞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人行天桥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路桥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人行天桥。

技术介绍

[0002]人行天桥又称人行立交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或者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用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穿越,提高车速,减少交通事故。虽然四轮车辆不能在人行天桥上行驶,但是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依然可以驶上人行天桥。现有技术中的人行天桥并未设计任何的隔离部件来分离其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所以行人和非机动车同时在人行天桥上通过时,易出现行人和非机动车碰撞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人行天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行天桥不能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开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包括:
[0005]主桥,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围栏;
[0006]隔离组件,沿所述主桥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主桥的桥面中部,所述主桥通过所述隔离组件分隔为用于行人通过的行人通道和用于非机动车通过的行车通道,所述行车通道的路面为平整表面,所述行人通道设置有台阶;
[0007]引桥,所述行人通道的两端以及所述行车通道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所述引桥与地面相接;
[0008]桥墩,所述主桥和地面之间以及所述引桥和地面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桥墩。
[0009]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台阶包括若干上行阶梯和若干下行阶梯,若干所述上行阶梯和若干所述下行阶梯沿所述主桥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所述上行阶梯和若干所述下行阶梯交错设置。
[001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长条混凝土块以及若干立柱,所述长条混凝土块砌筑在所述主桥的桥面上,所述立柱可拆卸固定安装在所述长条混凝土块的顶面上,若干所述立柱沿所述主桥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0011]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长条混凝土块的顶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立柱插接于所述插槽。
[001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隔离组件还包括连杆,若干所述立柱的顶端均与所述连杆相接;
[0013]所述行人通道的至高点与所述行车通道的路面齐平,所述连杆与所述行人通道的至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0cm

60cm。
[0014]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行人通道的路面以及所述行车通道的路面均铺设有透水塑胶面层。
[00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行人通道上的透水塑胶面层和所述行车通道上的所述透水塑胶面层颜色不同。
[001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连接所述行人通道和地面的所述引桥为梯道,连接所述行车通道和地面的所述引桥为坡道。
[0017]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城市人行天桥包括主桥、隔离组件、引桥以及桥墩,在主桥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围栏,隔离组件沿主桥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主桥的桥面中部,从而将主桥分隔为行人通道和行车通道,其中,行人通道用于行人通过,行车通道用于非机动车(譬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通过,而且行车通道的路面为平整表面,行人通道设置有台阶,通过上述隔离组件将行人和非机动车隔离开,而且行人通道上的台阶使得非机动车不能在行人通道上通行,由于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不同的区域内通行,从而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产生碰撞,而且,人们在行人通道上行走时还可以锻炼身体,行人通道的两端以及行车通道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引桥与地面相接,行人从对应的引桥进入行人通道内,非机动车通过对应的引桥进入行车通道内,在主桥和地面之间以及引桥和地面之间均设置有上述桥墩,桥墩起到承重的作用,从而将主桥和引桥撑立在城市地面上。
[0019]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城市人行天桥能够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开,从而降低行人在天桥上与非机动车产生碰撞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城市人行天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城市人行天桥的另一视角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的城市人行天桥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图1所示的城市人行天桥在未装配围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主桥、2

围栏、3

隔离组件、31

长条混凝土块、32

立柱、33

连杆、4

行人通道、5

行车通道、6

台阶、7

梯道、8

坡道、9

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城市人行天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行天桥并能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开的技术问题。具体地,现有技术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均能进入人行天桥,特别是在城市中,人流量较大时,行人和非机动车均匆忙赶路,而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同一个通道
内通过,因此行人和非机动车非常容易发生碰撞。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人行天桥存在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缺陷。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城市人行天桥包括主桥1、隔离组件3、引桥以及桥墩9,在主桥1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围栏2,上述围栏2和现有技术一样,围栏2也采用现有技术安装在主桥1的两侧边缘,以防止天桥上通过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从天桥边缘坠下。
[0030]隔离组件3沿主桥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主桥1的桥面中部,从而将主桥1分隔为行人通道4和行车通道5,其中,行人通道4用于行人通过,行车通道5用于非机动车(譬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通过,而且行车通道5的路面为平整表面,行人通道4设置有台阶6。通过上述隔离组件3将行人和非机动车隔离开,而且行人通道4上的台阶6使得非机动车不能在行人通道4上通行,因此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不同的区域内通行,从而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产生碰撞,而且,人们在行人通道4上行走时还可以进行爬梯和下梯训练,以锻炼身体。
[0031]行人通道4的两端以及行车通道5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引桥与地面相接,行人从对应的引桥进入行人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桥(1),两侧边缘均设置有围栏(2);隔离组件(3),沿所述主桥(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所述主桥(1)的桥面中部,所述主桥(1)通过所述隔离组件(3)分隔为用于行人通过的行人通道(4)和用于非机动车通过的行车通道(5),所述行车通道(5)的路面为平整表面,所述行人通道(4)设置有台阶(6);引桥,所述行人通道(4)的两端以及所述行车通道(5)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所述引桥与地面相接;桥墩(9),所述主桥(1)和地面之间以及所述引桥和地面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桥墩(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6)包括若干上行阶梯和若干下行阶梯,若干所述上行阶梯和若干所述下行阶梯沿所述主桥(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所述上行阶梯和若干所述下行阶梯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件(3)包括长条混凝土块(31)以及若干立柱(32),所述长条混凝土块(31)砌筑在所述主桥(1)的桥面上,所述立柱(32)可拆卸固定安装在所述长条混凝土块(31)的顶面上,若干所述立柱(32)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罗松涛李麦洛文浩邱学庆张鑫普文宏杨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