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0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和车辆。车辆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以及调角器组件,靠背骨架包括碳纤维外层和泡沫内芯,碳纤维外层包裹泡沫内芯形成包芯结构,靠背骨架还包括靠背主体、第一侧围以及第二侧围,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分别连接于靠背主体的两侧且相对分布,靠背主体、第一侧围、第二侧围中的至少一个为包芯结构。调角器组件连接于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如此,碳纤维外层能够有效地增加靠背骨架的刚度,而泡沫内芯能够减少碳纤维铺层数量,在减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碳纤维外层的成型效率,有助于碳纤维外层包裹泡沫内芯后的边缘过渡自然,碳纤维纹路连续,靠背骨架内外侧的碳纤维外层均可裸露而不割手。外侧的碳纤维外层均可裸露而不割手。外侧的碳纤维外层均可裸露而不割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的车辆座椅中,车辆座椅的靠背大多为纯碳纤维结构,为了增加骨架的强度和刚度,通常铺设多层碳纤维,费时费钱,重量也较重。并且,纯碳纤维骨架结构,其边缘比较锋利,需要修边打磨,增加工序,且打磨完仍旧易导致人手误触而受伤。
[0003]此外,一些碳纤维骨架为了增加刚度,在骨架内侧用纯树脂注塑成型加强筋,但是树脂的强度有限,增加靠背骨架的刚度不明显,同时,此方案需要二次成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或车辆,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靠背包括靠背骨架以及调角器组件,靠背骨架包括碳纤维外层和泡沫内芯,碳纤维外层包裹泡沫内芯形成包芯结构,靠背骨架还包括靠背主体、第一侧围以及第二侧围,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分别连接于靠背主体的两侧且相对分布,靠背主体、第一侧围、第二侧围中的至少一个为包芯结构。调角器组件连接于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泡沫内芯为PMI泡沫内芯。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围为包芯结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第一预埋件,第一预埋件设置于第一侧围,并嵌设于泡沫内芯,第一预埋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调角器组件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调角器组件穿设于碳纤维外层并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于第一预埋件。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角器组件包括第一调角器支架和第一紧固件,第一调角器支架位于第一侧围朝向第二侧围的一侧,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调角器支架并安装于第一连接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围为包芯结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第二预埋件,第二预埋件设置于第二侧围,并嵌设于泡沫内芯,第二预埋件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调角器组件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连接孔,调角器组件穿设于碳纤维外层并通过第二连接孔连接于第二预埋件。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角器组件包括第二调角器支架和第二紧固件,第二调角器支架位于第二侧围朝向第一侧围的一侧,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调角器支架并安装于第二连接孔。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包括坐垫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靠背连接于坐垫。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装配于车体。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和车辆中,车辆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包括碳纤维外层和泡沫内芯,碳纤维外层包裹泡沫内芯形成包芯结构,靠背骨架的靠背主体、第一侧围、第二侧围中的至少一个为包芯结构。如此,碳纤维外层能发挥碳纤维高强度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增加靠背骨架的刚度,而泡沫内芯能够减少碳纤维铺层数量,在减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碳纤维外层的成型效率。此外,泡沫内芯能够加工成多种形状,造型约束少,边缘过渡自然美观,有助于碳纤维外层包裹泡沫内芯后的边缘过渡自然,碳纤维纹路连续,靠背骨架内外侧的碳纤维外层均可裸露而不割手,有效地降低了划伤人员的风险。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分别连接于靠背主体的两侧且相对分布,调角器组件连接于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如此,调角器组件置于靠背骨架的内侧,有助于靠背骨架可以较好地防护调角器组件,有助于避免调角器组件置于靠背骨架的外侧而容易受到其他物体的碰撞而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的车辆座椅靠背沿
Ⅲ‑Ⅲ
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100,车辆座椅靠背100可以与坐垫组合为车辆座椅。
[0026]车辆座椅靠背100包括靠背骨架10以及调角器组件20,调角器组件20设置于靠背骨架10,调角器组件20可以实现靠背骨架10的调节功能。
[0027]靠背骨架10包括碳纤维外层11和泡沫内芯12,碳纤维外层11包裹泡沫内芯12形成包芯结构。如此,碳纤维外层11能发挥碳纤维高强度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增加靠背骨架10的刚度,而泡沫内芯12能够减少碳纤维铺层数量,在减重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碳纤维外层11的成型效率。此外,泡沫内芯12能够加工成多种形状,造型约束少,边缘过渡自然美观,有助于碳纤维外层11包裹泡沫内芯12后的边缘过渡自然,碳纤维纹路连续,靠背骨架10内外侧的碳纤维外层11均可裸露而不割手,有效地降低了划伤人员的风险。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芯结构可以通过湿法模压(Wet Compression Molding,WCM)、树脂转移模塑(Resin Transfer Moulding,RTM)、热压罐(Autoclave)等工艺成型。例如,在制造包芯结构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下碳纤维外层、泡沫内芯、上碳纤维外层的顺序依次铺贴在成型模具上,再将铺贴好的模具置于设定好的温度、压力环境下固化成型,之后再脱模、修型得到包芯结构。又例如,在制造包芯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碳纤维预浸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固化成型,再将泡沫内芯12与固化后的碳纤维料进行粘接、固化,最后脱模、修型。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碳纤维外层11可以铺设有多层碳纤维单层,例如碳纤维外层11可以铺设有3至10层碳纤维单层,例如可以铺设3层碳纤维单层、4层碳纤维单层、5层碳纤维单层、6层碳纤维单层、7层碳纤维单层、8层碳纤维单层、9层碳纤维单层或10层碳纤维单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碳纤维外层和泡沫内芯,所述碳纤维外层包裹所述泡沫内芯形成包芯结构,所述靠背骨架还包括靠背主体、第一侧围以及第二侧围,所述第一侧围与所述第二侧围分别连接于所述靠背主体的两侧且相对分布,所述靠背主体、所述第一侧围、所述第二侧围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包芯结构;以及调角器组件,所述调角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围与所述第二侧围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内芯为PMI泡沫内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为所述包芯结构,所述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围,并嵌设于所述泡沫内芯,所述第一预埋件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调角器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调角器组件穿设于所述碳纤维外层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埋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器组件包括第一调角器支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龙张磊李志兴王翔陈正飞林东南黄锦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