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发光装置(1),包含发光元件(10)和吸收该发光元件(10)发出的光并发光的色变换部件(21),发光元件(10)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12)和第二光反射部(15),并且具有位于第一和第二光反射部之间的有机发光层(14),色变换部件(21)比第二光反射部(15)更靠近光取出侧,对于色变换部件(21)发出的光的峰波长,发光元件(10)的反射率为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彩色发光装置,特别涉及适于彩色显示器用的彩色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色变换部件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变换为不同波长的光的色变换法不仅被用于有机场致发光(以下有时将“场致发光”表示为EL)元件,为了高效地变换VFD、LED等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的发光色,也是有用的技术。使用了色变换法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可以大致分为底部发光型和顶部发光型两类。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的例子示于图7。在底部发光型中,在支撑基板71上形成色变换部件70和薄膜晶体管72(TFT),进而在其上依次层叠第一电极73、绝缘部件74、有机发光层75、第二电极77和气体阻隔层79,在最上面设置有密封基板80。色变换部件70吸收有机发光层75发出的光,发出波长更长的光。气体阻隔层79保护有机发光层75免受水分、氧的影响。在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中,通过色变换部件70将有机发光层发出的光变换,从支撑基板侧71取出。图中,箭头表示光的取出方向。接着,将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的例子示于图8。在顶部发光型中,在支撑基板71上形成了TFT72和第一电极73,进而在其上面依次设置有绝缘部件74、有机发光层75、第二电极77、气体阻隔层79、平坦化层78和色变换部件70,在最上面设置有密封基板80。在该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中,通过色变换部件70将有机发光层75发出的光变换,从密封基板侧80取出。在顶部发光型中,由于将TFT72部分配置在与光取出侧(密封基板侧)相反的支撑基板71上,因此能够在不使开口率降低的情况下,在接近DC驱动、低电流密度的温和条件下使有机EL材料发光。作为公开了使用了色变换部件的顶部发光型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的文献,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功函数大的电极,例如铝和金的层叠电极作为第一电极,使用功函数小、具有电子注入性的镁-银合金、碱金属氟化物(氟化锂)和铟锡氧化物(ITO)的层叠电极作为第二电极。但是,当使用了氟化锂等碱金属氟化物作为上部电极时,由于该材料为绝缘体,如果使膜厚增厚则驱动电压急剧上升。因此,必须使其成为1~2nm左右的非常薄的膜厚。但是,如果是这样薄的膜厚,在其上形成ITO电极膜时对有机发光层给予的损伤大,结果具有损害有机EL元件的发光效率的缺点。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钼和ITO的层叠阳极作为第一电极,使用镁-银的合金薄膜和ITO的层叠阴极作为第二电极的例子。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如下特征的发光装置具有将由有机EL发光部放射的光结合到色变换部件的微空腔结构,该微空腔结构具有如下光学长度具有宽光谱的放射光通过所述微空腔结构而被增强为具有与所述吸收峰基本上重复的共振峰的光。在这些技术中,有机EL元件的效率变得比较高。但是,使用色变换部件形成发光装置时,实际上被取出到发光装置外部的光的强度不足,作为发光装置整体,发光辉度低。因此,需要更有效的光强度的改善方法。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89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7719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表2002-520801号公报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将采用色变换部件变换的光高效地取出到发光装置的外部,从而提高了发光辉度的彩色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专利技术者进行了各种研究。其结果发现,由于在色变换部件中产生的一部分光在发光装置内部衰减,因此没有高效地使光取出到装置的外部,这是发光装置中辉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图9为用于说明色变换部件发出的光在元件内部衰减情况的图,是使用了色变换部件的有机EL彩色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在该彩色发光装置中,有机EL元件10由第一电极12、有机发光层14、第二电极15、气体阻隔层17构成,具有将有机发光层14夹持在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5之间的结构。色变换部件21吸收来自有机EL元件10的光而发出光。在色变换部件21中产生的光由于在空间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存在向彩色发光装置的光取出侧(图中用箭头表示)放出的成分a的同时,也存在向有机EL元件10侧放射的成分b。在顶部发光型的场合,两电极一般由光反射性高的金属、折射率大的金属化合物薄膜构成。此外,第二电极15必须透过光。在这种情况下,光成分b的一部分光b’在这些电极间多重干涉而衰减消亡,因此被取出到元件外部的比例减少。其结果向观察侧(显示面)放出的光的强度变弱。此外,在使用了有机EL元件以外的发光原理的发光元件中,例如,如VFD(荧光显示管)这样,也常常具有扩散反射面,由色变换部件向发光元件侧发出的光不反射而衰减。根据以上的见解,发现通过提高发光元件对于色变换部件发出的光的峰波长的反射率,能够提高被取出到外部的光的强度。此外,发现该反射率能够通过构成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的光学距离等进行调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彩色发光装置。1.彩色发光装置,其包含发光元件和吸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并发光的色变换部件;所述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和第二光反射部,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反射部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所述色变换部件比所述第二光反射部更靠近光取出侧;对于所述色变换部件发出的光的峰波长,所述发光元件的反射率为50%以上。2.上述1所述的彩色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还具有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一透明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之间;所述色变换部件比所述第二透明层更靠近光取出侧。3.上述1或2所述的彩色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层位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和色变换部件之间。4.彩色发光装置,其具有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和使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色的光透过的第一滤色器的第一像素,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和使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色的光透过的第二滤色器的第二像素,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发光元件和将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吸收并发出第三色的光的色变换部件的第三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有机发光层、第二光反射部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第三透明层、有机发光层、第二光反射部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第一透明层、有机发光层、第二光反射部和第二透明层,并且对于所述色变换部件发出的第三色的光的反射率为50%以上;所述有机发光层至少包含发出第一色的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和发出第二色的光的第二发光材料。5.上述4所述的彩色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元件还具有使第三色的光透过的第三滤色器。6.彩色发光装置,其具有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和使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色的光透过的第一滤色器的第一像素,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和将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吸收并发出第二色的光的色变换部件的第二像素,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发光元件和将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吸收并发出第三色的光的色变换部件的第三像素;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有机发光层、第二光反射部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第一透明层、有机发光层、第二光反射部和第二透明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色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吸收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并发光的色变换部件;所述发光元件在光取出方向依次至少具有第一光反射部和第二光反射部,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反射部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所述色变换部 件比所述第二光反射部更靠近光取出侧;对于所述色变换部件发出的光的峰波长,所述发光元件的反射率为5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均,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