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底座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主触点,所述底座靠近所述主触点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与两个所述主触点抵接的动触片,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辅助触片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辅助支架,所述底座外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拔杆,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之间构成滑动腔室,所述滑动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底座沿垂直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本申请具有降低增设辅助触点对产品体积的影响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接触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发展迅猛,新能源设备和装备都需要直流接触器来控制,新能源设备中关键电气元件之一的直流接触器的市场容量也随之扩容,直流接触器主要应用于军事装备的配电系统,也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光伏、电源及通讯等领域的主电源回路切换;然而市面上的直流接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带辅助触点的,另一类是不带辅助触点的;在新能源行业充电桩以及储能领域等应用场合是需要直流接触器带辅助触点,通过辅助触点让作业人员能够判断直流接触器主触点的状态是闭合或者断开,进而提高作业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
[0003]市面上使用较多的辅助开关的固定方式是在接触器内部增加微动开关的方式,但是受限与微动开关都是标准件,体积和形状没办法根据实际的空间进行放大和缩小,有着相对的局限性,且微动开关的成本也较为昂贵,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辅助触点与动触片呈互相垂直的结构布局,垂直的布局结构在需要增加辅助触点时,同时也会增加产品的体积,当产品的体积受到限制时,这就对增设辅助触点造成困难,对此情况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降低增设辅助触点对产品体积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底座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两个主触点,所述底座靠近所述主触点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与两个所述主触点抵接的动触片,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处并将各自的底端伸到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辅助触片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辅助支架,所述底座外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拔杆,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之间构成滑动腔室,所述滑动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底座沿垂直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触点机构通过推动组件推动底座朝向主触点方向运动,使得动触片与主触点抵接,同时也带动拔杆推动第二辅助触片朝向第一辅助触片方向运动,当动触片和主触点抵接后,同时第二辅助触片和第一辅助触片也完成抵接,此时辅助触点引出端与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之间就形成回路,实现辅助回路对主触点回路的监控作用,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辅助触点引出端让作业人员能够判断直流接触器主触点的状态是闭合或者断开,相比于传统辅助触点结构采用垂直结构布局,需要增设辅助触点时,
同时也需要增加产品的体积,当接触器的体积受到限制时,这就对增设辅助触点引出端造成困难,本申请中的方案辅助触点结构采用水平结构布局,可以降低增设辅助触点对产品体积的影响。
[0008]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室内且另一端穿出所述滑动腔室的推杆、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推杆一侧且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推杆的压簧,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底座一侧与所述壳体磁路部分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给接触器线圈部分加压,线圈产生电磁吸力,使得推杆克服压簧产生的反向力,朝主触点方向运动,从而拔杆朝第二辅助触片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辅助触片和第一辅助触片抵接后形成辅助回路,当需要断开主触点回路时,通过停止给接触器线圈部分加压,使得电磁力消失,再通过压簧的反向作用力,使得推杆朝远离主触点方向运动,使得拔杆朝远离第二辅助触片方向运动。
[0010]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辅助支架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辅助支架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拔杆一侧设置有供所述辅助支架滑移的滑移孔,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辅助支架的固定组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支架通过滑移孔,朝安装槽内壁滑行,当辅助支架嵌入到安装槽内,使得辅助支架安装在安装板上,再利用固定组件,将辅助支架固定在安装槽内,增强辅助支架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架靠近所述安装槽内壁一侧的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限位部一侧且供所述限位部嵌入的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滑移孔一侧的弹性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部嵌入限位槽中,加强辅助支架的安装的牢固性,安装辅助支架时,通过压缩弹性块后将辅助支架嵌入安装槽内,当辅助支架完全嵌入安装槽内时,弹性块复弹后,使得弹性块与辅助支架抵接,利用弹性块对辅助支架进行支撑,提高辅助支架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主触点一侧设置有灭弧罩,且所述灭弧罩罩口方向朝向所述底座一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接触器主触点和动触点接触时会产生电弧,对接触器造成一定的损害,可以通过在灭弧罩充入惰性气体,对电弧因子进行冷却,加快电弧的消灭,降低电弧对接触器使用寿命的影响。
[0016]可选的,所述灭弧罩靠近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辅助支架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限位的限位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孔将第一辅助触片靠近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一侧和第二辅助触片靠近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一侧分离,降低第一辅助触片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的连接端和第二辅助触片与辅助触点引出端的连接端相互接触从而导致辅助回路失效的概率。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触片远离接触端一侧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远离接触端一侧均设置有弯折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弯折部增加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的弹性,当拔杆朝远离第二辅助触片方向运动时,第二辅助触片可以及时和第一辅助触片分离,实
现辅助回路和主触点回路的同时断开,降低作业人员判断直流接触器主触点状态时的误差。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触片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所述辅助支架固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得第一辅助触片和第二辅助触片固定在辅助支架上,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辅助支架上,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相比于其余的固定方式,本申请方案中采用注塑的方式节约产品制造的成本。
[0022]可选的,所述弹性块远离所述辅助支架一侧设置为斜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面使得辅助支架的安装更为便利,辅助支架通过斜面,通过辅助支架和斜面的抵接,更便于辅助支架压缩弹性块嵌入安装槽内。
[0024]可选的,所述灭弧罩设置为陶瓷罩。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陶瓷罩,陶瓷的材料耐高温、耐电腐蚀,既起到了冷却灭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灭弧罩在高温和电火花的灼烧下产生变形,提高了电磁接触器的使用安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底座(2)和两个辅助触点引出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底座(2)一侧设置有两个主触点(4),所述底座(2)靠近所述主触点(4)一侧设置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上设置有用于与两个所述主触点(4)抵接的动触片(6),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3)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处并将各自的底端伸到所述壳体(1)的腔体内,两个所述辅助触点引出端(3)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触片(7)和第二辅助触片(8),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辅助触片(7)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8)的辅助支架(9),所述底座(2)外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辅助触片(8)的拔杆(10),所述支撑架(5)和所述底座(2)之间构成滑动腔室(11),所述滑动腔室(11)内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底座(2)沿垂直方向运动的推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室(11)内且另一端穿出所述滑动腔室(11)的推杆(12)、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5)靠近所述推杆(12)一侧且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推杆(12)的压簧(13),所述推杆(12)远离所述底座(2)一侧与所述壳体(1)磁路部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辅助支架(9)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靠近所述辅助支架(9)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朝向所述拔杆(10)一侧设置有供所述辅助支架(9)滑移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