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39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该锅具盖体组件包括内盖、线圈组件、保温座板、温感变色涂层和保温盖板,所述内盖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下方;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所述保温盖板设在所述内盖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被加热。该锅具盖体组件可以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当前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烫伤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烹饪器具,以饭煲为例,在烹饪过程或保温过程中,盖体的温度会同步升高,尤其是盖体的内表面,当打开盖体后,在不知晓盖体内表面温度的条件下,若触碰到盖体的内表面,会有烫伤的风险。随着人们对烹饪器具的安全性及使用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降低烹饪器具的烫伤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以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等操作时的烫伤风险。
[0004]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锅具盖体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锅具盖体组件包括:内盖、线圈组件、保温座板、温感变色涂层和保温盖板,所述内盖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下方;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所述保温盖板设在所述内盖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被加热。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锅具盖体组件一方面可以利用线圈组件对保温盖板进行加热,通过保温盖板对食物进行高效的加热,充分的激发美拉德反应,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位于保温盖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保温座板的温度可以间接评价保温盖板的温度,能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等操作时的烫伤风险。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任选地,所述线圈组件用于产生涡流穿过所述保温座板给所述保温盖板加热。
[0008]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在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切割所述线圈绕组产生的涡流而发热。
[0009]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盖可拆卸相连。
[0010]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表面覆盖有第一疏水层,且所述第一疏水层为透明材质。
[0011]任选地,所述第一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0012]任选地,锅具盖体组件还包括:面涂层,所述面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上且位于所
述温感变色涂层远离锅具的一侧。
[0013]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为透明座板,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面涂层设在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面涂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0014]任选地,所述面涂层为耐磨防刮涂层。
[0015]任选地,所述面涂层远离锅具的一侧覆盖有第二疏水层。
[0016]任选地,所述第二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0017]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饱和度随温度变化而可逆变化。
[0018]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所述可逆变色区为温感显色区、温感消色区或区间温感显色区。
[0019]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包括多个间隔或连续布置的变色子涂层,多个所述变色子涂层的变色温度相同或不同。
[0020]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包括温感变色油墨。
[0021]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变色温度为5~80摄氏度。
[0022]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0023]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直接接触的区域为粗糙表面,所述粗糙表面是对所述保温座板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形成的。
[0024]任选地,所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Ra不小于0.1μm。
[0025]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为无机玻璃座板、微晶玻璃座板或透明树脂座板;和/或,所述保温座板的厚度为2~5mm。
[0026]任选地,在所述内盖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为5~30mm;和/或,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保温盖板之间的距离为5~30mm。
[0027]任选地,锅具盖体组件还包括: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靠近所述蒸汽阀,所述线圈组件、所述保温盖板和所述蒸汽阀形成包裹空间,所述保温座板置于所述包裹空间内;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保温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保温座板为褐色。
[0028]任选地,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形成为弧形,所述第二内壁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壁邻近所述蒸汽阀设置,所述线圈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空间随形设置。
[0029]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朝向锅具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凹凸花纹,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凸花纹。
[0030]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烹饪器具包括前面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针对上述锅具盖体组件所描述的特征及效果同样适用于该烹饪器具,此处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烹饪器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基于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来提醒用户对盖体进行清洗等操作时注意烫伤风险,用户体验感更好。
[003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主视图。
[0034]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俯视图。
[0035]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0036]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温感变色涂层和面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温感变色涂层和面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0

内盖;11

安装空间;11a

第一内壁;11b

第二内壁;12

蒸汽阀;20

线圈组件;21

线圈绕组;22

线圈支架;23

温度传感器;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盖(10),所述内盖(10)设有安装空间(11);线圈组件(20),所述线圈组件(20)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11)内,所述线圈组件(20)包括线圈绕组(21);保温座板(30),所述保温座板(30)设在内盖(10)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20)下方;温感变色涂层(40),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保温盖板(50),所述保温盖板(50)设在所述内盖(10)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30)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21)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50)被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20)用于产生涡流穿过所述保温座板(30)给所述保温盖板(50)加热;和/或,所述保温盖板(50)包括金属板(51),所述金属板(51)在所述线圈绕组(21)通电时切割所述线圈绕组(21)产生的涡流而发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50)还包括连接件(52),所述金属板(51)通过所述连接件(52)与所述内盖(10)可拆卸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表面覆盖有第一疏水层,且所述第一疏水层为透明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涂层(60),所述面涂层(6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上且位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座板(30)为透明座板,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面涂层(60)设在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面涂层(60)的厚度不大于0.1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60)为耐磨防刮涂层。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60)远离锅具的一侧覆盖有第二疏水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颜色饱和度随温度变化而可逆变化;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所述可逆变色区为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策江小勇吴育权周毅盛金旺李家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