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33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支撑平台支架沿轨道行走的行走单元;在平台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源,与行走单元传动连接,驱动行走单元沿轨道前、后移动;防碰撞单元,设置于平台支架上;防倾覆单元,为设置于平台支架左、右两侧的多组,每组防倾覆单元均具有保持行走单元锁固的第一状态,以及解锁行走单元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平台移动去人力化,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解决传统轨道移动平台易于倾覆的技术问题,为轨道作业安全提供保障,大大提高轨道移动平台搭载高空作业平台的能力,使直接借助轨道进行高平台检修成为可能,适用范围更广,降低使用单位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降低使用单位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降低使用单位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施工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的快速发展,对轨道正上方设备的改造及检修工作量日益增大,可沿轨道运行的轨道移动平台作用也越来越多;可在轨道移动平台上搭载与各种作业内容相匹配的工作平台,例如:搭载用于高空作业的升降平台,搭载用于运送、运输混凝土的输送装置,搭载各类检测设备(如轨道检修探测仪等)。
[0003]随着轨道移动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现有结构的移动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如现有轨道移动平台多采用人力驱动,由于速度不易控制且无法有效探测与障碍物的距离,因此存在引发碰撞的安全隐患,另外,如果移动平台上搭载的操作设备体积较大、较高,还存在移动平台倾覆的危险。
[0004]为解决轨道移动平台易于倾覆的问题,传统方式是加大底盘,但这种方式成本投入较大,而且存在空间受限时无法使用的客观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轨道移动平台易于倾覆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轨道移动平台搭载各种操作设备的能力,使直接借助轨道进行高平台检修成为可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所述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支撑所述平台支架沿轨道行走的行走单元;在所述平台支架上设置有:
[0008]动力源,与所述行走单元传动连接,驱动行走单元沿所述轨道前、后移动;
[0009]防碰撞单元,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上,用于防止平台支架的前、后两端发生碰撞;及
[0010]防倾覆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左、右两侧的多组;
[0011]其中,每组所述防倾覆单元均具有保持所述行走单元锁固的第一状态,以及解锁所述行走单元的第二状态。
[0012]本申请的轨道移动平台实现了平台移动去人力化,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传统轨道移动平台移动时需要6

8人推拉移动);防碰撞单元的设置可提升平台移动的安全性,避免了移动过程中出现碰撞的现象;防倾覆单元的设置可突破使用空间限制,在防止移动平台和搭载的作业设备倾覆的前提下还能具备一定的刹车能力,为轨道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0013]具体的,本申请所述平台支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其是由条形结构的前、后支撑筋和左、右支撑筋合围而成,方便搭载更多种类的作业设备。
[0014]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防碰撞单元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前、后两端的两组激光测距仪,以激光发射、反射的时间来探测障碍物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在距障碍物1

1.5m的距离即可报警,实现了平台的精准位移。
[0015]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防倾覆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平台支架左、右支撑筋上的四组结构相同的防倾覆组件;其中,每组所述防倾覆组件均包括:
[0016]横向固定杆,垂直固连于所述平台支架的左/右支撑筋外侧面上;
[0017]纵向固定杆,其上端固连于所述横向固定杆的底面靠近外端处,所述纵向固定杆的轴向与所述平台支架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0018]活动杆,一端通过万向节铰连于所述纵向固定杆的下端,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贴合卡固在所述轨道外侧面上的柔性摩擦块;及
[0019]伸缩杆,固定端与所述横向固定杆的外端相铰连,其伸缩端与所述活动杆的靠近所述柔性摩擦块端相铰链。
[0020]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伸缩杆为电动液压推杆,可带负荷启动,更加安全。
[0021]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柔性摩擦块的底面为与所述轨道的外侧面形状相适配的曲面结构,从而增大柔性摩擦块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
[0022]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平台支架上的前、后行走轮组,其中,所述前行走轮组由沿宽度方向穿设于平台支架靠近前端的前轮轴、和连接于所述前轮轴两端的一对前行走轮构成,所述后行走轮组由沿宽度方向穿设于平台支架靠近后端的后轮轴、和连接于所述后轮轴两端的一对后行走轮构成。与之相对应的,所述动力源包括双输出轴减速电机,所述双输出轴减速电机的两端工作轴分别通过一组传动链条与安装在所述前、后行走轮组上的链轮传动连接。另外,在所述平台支架上设置有一水平承载台;所述水平承载台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动力源、所述防碰撞单元和所述防倾覆单元工作的控制单元。工作时可通过控制单元来接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002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传统轨道移动平台易于倾覆的技术问题,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轨道移动平台搭载高空作业平台的能力,使直接借助轨道进行高平台检修成为可能。同时本申请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还可以与现有的液压式升降平台、混凝土运输容器等设备进行高度融合,适用范围更广,降低了使用单位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防倾覆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
水平”、“内”、“外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
ꢀ“
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
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
ꢀ“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支架1和支撑该平台支架1沿轨道2行走的行走单元。其中,平台支架1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支撑所述平台支架沿轨道行走的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源,与所述行走单元传动连接,驱动行走单元沿所述轨道前、后移动;防碰撞单元,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上,用于防止平台支架的前、后两端发生碰撞;及防倾覆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左、右两侧的多组;其中,每组所述防倾覆单元均具有保持所述行走单元锁固的第一状态,以及解锁所述行走单元的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其由条形结构的前、后支撑筋和左、右支撑筋合围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单元为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支架前、后两端的两组激光测距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倾覆轨道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覆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平台支架左、右支撑筋上的四组结构相同的防倾覆组件;其中,每组所述防倾覆组件均包括:横向固定杆,垂直固连于所述平台支架的左/右支撑筋外侧面上;纵向固定杆,其上端固连于所述横向固定杆的底面靠近外端处,所述纵向固定杆的轴向与所述平台支架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活动杆,一端通过万向节铰连于所述纵向固定杆的下端,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贴合卡固在所述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景辉皇甫福升梁金龙张朋飞贾彦刚张莉史金龙邓二鹏李月磊任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