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13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上设有收容槽;信号端子组件收容于收容槽,信号端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绝缘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第一弹臂用以弹性接触电子元件,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至少一者设有一导接部,导接部用以与电路板导接,绝缘件设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绝缘件与绝缘本体分体成型,通过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设置绝缘件,可以调节信号端子组件的特性阻抗,提高电连接器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电连接器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电连接器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导接电子元件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率及高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电连接器通过减小两个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及增大两个导电端子的正对面积增大电容,进而调节特性阻抗。
[0003]然而减小两个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两个导电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影响信号传输;而增大两个导电端子的正对面积会增大导电端子的整体体积,不利于电连接器的密集化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便于调节导电端子的特性阻抗,保证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0007]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槽;一信号端子组件,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绝缘本体是分体成型的,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改变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周围的介电常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用以弹性接触所述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至少一者设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导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弹臂的一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前后设置,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彼此固定,所述绝缘件被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前后夹住。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件的左右两侧缘均未在左右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设有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前后设置,且两者彼此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位于所述第二弹臂的上方,所述第二弹臂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弹臂。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导接部通过点焊,或者镭射,或者焊料而焊接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设有所述导接部,其中一个所述导接部设有一弯折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弯折部下方的一焊接部,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另一个所述导接部接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弹臂的一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呈平板状,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焊接部呈平板状,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前后贴合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弹臂下端的一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均呈平板状,且两者在前后平行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收容槽的侧壁干涉固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在信号端子组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设置一绝缘件,改变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介电常数,进而改变所述信号端子组件的电容,从而调节电连接器的特性阻抗,保证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绝缘本体是分体成型的,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介电常数的所述绝缘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与电子元件、电路板的立体图;
[0020]图2为图1中信号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3为图2中信号端子组件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0022]图4为图2中的信号端子组件的侧视图;
[0023]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4]图6为图5中沿A

A线剖切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5中沿B

B线剖切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收容槽11信号端子组件2第一端子21第一主体部211第一弹臂212第一导接部213第二端子22第二主体部221第二弹臂222第二导接部223弯折部E焊接部F凸部M绝缘件23突部N电子元件200电路板300焊料3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参阅图1和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和多个信号端子组件2,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元件200和一电路板300。
[0030]参阅图1和图7,所述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收容槽11,多个所述收容槽11沿前后方向呈多排设置,每前后相邻的两排所述收容槽11相互错位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可以设置一个所述收容槽11,对应地所述信号端子组件2也设置一个。
[0031]参阅图1和图7,多个所述信号端子组件2自上而下对应收容在多个所述收容槽11。所述信号端子组件2包括一第一端子21、一第二端子22及一绝缘件23,所述绝缘件23与所述绝缘本体1是分体成型的。
[0032]参阅图1和图7,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一第一主体部211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212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上端先向后向上再向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臂212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一导电垫片(未图示)弹性接触。
[0033]参阅图1和图7,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一第二主体部221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弹臂222,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相互前后正对设置,且所述绝缘件23被所述第一主体部21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前后夹住,所述绝缘件23的左右两侧缘均未超出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左右两侧缘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左右两侧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221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前方,所述第二弹臂222由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上端向前向上弯折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212位于所述第二弹臂222的上方,所述第二弹臂222向上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弹臂212,增加所述第一弹臂212与所述电子元件200之间的正向力,保证接触的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212与所述第二弹臂222可以在所述电子元件200压接所述第一弹臂212之前不接触,当压接之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元件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的一收容槽;一信号端子组件,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绝缘本体是分体成型的,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改变所述信号端子组件周围的介电常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用以弹性接触所述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至少一者设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导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弹臂的一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前后设置,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彼此固定,所述绝缘件被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前后夹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的左右两侧缘均未在左右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设有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导接部前后设置,且两者彼此固定。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