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931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壳体和搅拌器,壳体限定出腔室,腔室包括反应区和位于反应区的下方的沉淀区,反应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沉淀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与第一出口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搅拌器包括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在反应区内。所述反应器具有目标产物制备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红土镍矿的湿法冶炼主要工序有酸浸、净化、镍钴沉淀,酸浸浸出液净化后需采用沉淀剂来进行镍、钴离子的沉淀,形成氢氧化镍钴浆料。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40078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土镍矿湿法冶炼方法,该方法中沉淀剂与镍钴溶液的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在分离设备中进行,导致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目标产物制备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的反应器。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腔室,所述腔室包括反应区和位于所述反应区的下方的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沉淀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出口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和
[0007]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在所述反应区内。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具有目标产物制备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设在所述反应区的上端,所述第二出口设在所述沉淀区的下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口沿所述反应区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夹套,所述夹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夹套上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通的筒体,所述筒体设在所述反应区内,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设在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出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0014]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或者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位于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和
[0015]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或者所述第二管体的上端穿
过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位于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0017]多个第一环形折流板,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筒体的壁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在内外方向上与所述反应区的壁面间隔开地设置;和
[0018]多个第二环形折流板,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与所述反应区的壁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在内外方向上与所述筒体的壁面间隔开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与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并间隔开地设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和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的倾角为45
°‑
65
°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和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中的每一者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为L1,多个所述第一环形折流板在内外方向上与所述反应区的壁面的间距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环形折流板在内外方向上与所述筒体的壁面的间距均为,所述L1与所述L2的比值为0.7

0.9。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壳体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1.5

2.0。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反应器100;
[0024]壳体1;反应区101;沉淀区102;第一进口103;第二进口104;第一出口105;第二出口106;主体107;第一法兰盘1071;上盖108;第二法兰盘1081;
[0025]搅拌器2;搅拌叶片201;电机202;搅拌轴203;
[0026]夹套3;
[0027]导流筒4;筒体401;
[0028]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6;
[0029]第一环形折流板7;第二环形折流板8;
[0030]温度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包括壳体1和搅拌器2。
[0033]壳体1限定出腔室,腔室包括反应区101和位于反应区101的下方的沉淀区102,反应区101的壁面上设有第一进口103、第二进口104和第一出口105,沉淀区102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出口106,第一进口103和第二进口104中的每一者与第一出口105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
置。
[0034]搅拌器2包括搅拌叶片201,搅拌叶片201设在反应区101内。
[0035]壳体1限定出腔室,腔室包括反应区101和位于反应区101的下方的沉淀区102,反应区101的壁面上设有第一进口103、第二进口104和第一出口105。换言之,壳体1具有腔室以及与腔室连通的第一进口103、第二进口104、第一出口105和第二出口106。腔室包括反应区101和沉淀区102,沉淀区102设在反应区101的下方,第一进口103、第二进口104和第一出口105中的每一者对应反应区101设置,第二出口106对应沉淀区102设置。
[0036]由于反应区101和沉淀区102均位于壳体1的腔室内,沉淀区102位于反应区101的下方,因此,反应区101内生成的颗粒较大的产物会在沉淀区102内沉降、颗粒较小的产物则处于反应区101内。
[0037]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00进行反应和分离时,第一反应物从第一进口103进入腔室的反应区101内,第二反应物从第二进口104进入腔室的反应区101内。利用搅拌器2的搅拌叶片201搅拌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使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充分接触而发生反应。反应区101内生成的颗粒较小的第一产物处于反应区101内,并从第一出口105排出;反应区101内生成的颗粒较大的第二产物在沉淀区102内沉降,并从第二出口106排出,实现第一产物和第二产物的分离。
[0038]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00不仅可以实现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的反应,而且可以实现第一产物和第二产物的分离,从而目标产物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和分离在同一设备中进行。与目标产物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和分离在不同设备中进行的相关技术相比,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腔室,所述腔室包括反应区和位于所述反应区的下方的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沉淀区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出口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和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在所述反应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设在所述反应区的上端,所述第二出口设在所述沉淀区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口沿所述反应区的周向间隔开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夹套,所述夹套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夹套上设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贯通的筒体,所述筒体设在所述反应区内,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中的每一者设在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出口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和下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或者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管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位于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和第二管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苏宁孙宁磊丁剑李诺彭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