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灯管的多灯管调光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1837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冷阴极灯管的多灯管调光控制方法,是令一调光过程中包括一线性(linear)调光阶段与脉冲模式(burst  mode)调光阶段,例如在进入脉冲模式之前,先以线性方式使系统的输出电流调整至最小灯管电流,再进入脉冲模式进行调光。借此,可将灯管点灯时间与关灯时间的责任周期(duty  ratio)比例缩小,解决低亮度调光时的闪烁现象,并可降低电压/电流突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阴极灯管的调光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其是适用于多灯管的调光技术,可将灯管点灯时间与关灯时间的责任周期(duty ratio)比例缩小,解决低亮度调光时的闪烁现象,并可降低电压/电流突波。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受计算机相关科技发达与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平面显示器已逐渐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RT)式的计算机屏幕。目前较为普遍的平面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与电浆显示器,虽然电浆技术适于大尺寸显示器的开发,但液晶显示器仍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与竞争优势。就液晶显示器而言,背光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性能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像质量。目前常见的背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目前遭遇的问题是成本高且发光面积小,故大部分仅能运用在对显示器尺寸要求较小的可携式装置上(例如手机、PDA等);至于较大尺寸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则采用冷阴极灯管(CCFL)作为光源。基于市场上对于显示器尺寸、效能及画面亮度的均匀度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目前平面显示器背光模块的光源仍以冷阴极灯管为最佳选择。再者,不论是大尺寸或小尺寸平面显示器,调光都是一项重要的附加功能,其供使用者视操作地点的环境光线条件调整显示器的画面亮度,由于液晶显示器是以冷阴极灯管作为背光,故调整画面亮度实际上是对冷阴极灯管进行调光。目前较为普遍的调光技术称为“脉冲调光”(burst dimming)或”数字调光”(digital dimming),其基本电路架构系如图4所示,主要是由一反流器(inverter)70驱动一冷阴极灯管71,该反流器70的一输入端及回授端分设有一低频调光器(LFD)72及一回授暨调光电路73,该回授暨调光电路73并透过一灯管电流侦测电路74与负载端连接;前述调光技术是令灯管电流固定操作在额定值,再利用低频调光器72输出的控制脉波调变灯管的开/关(ON/OFF)周期,亦即灯管的平均亮度和脉波信号的工作周期成反比,以达到控制平均亮度的目的,但此种方式在操作期间必须反复地开启(turn on)/关闭(turn off)灯管(如图5所示),而在每一周期的开启时都会造成灯管高起动电压及电流突波。以一个22W的四灯管反流器驱动系统为例,在进入脉冲调光模式后,开启(turn on)时的周期(duty)为22W,关闭(turn off)时的周期则接近0W。由于调光期间必须反复地开启(turn on)/关闭(turn off)灯管,对于电源而言,反复地开关势必产生很大的起动电压与电流突波,进而对平面显示器中的面板及面板驱动电路造成干扰,并将在画面上出现噪声。再者,前述数字调光模式最大的责任周期(duty-ratio)δ≤0.3(请参阅图6所示),其开启时间(turn on time)/关闭时间(turn off time)的比例差距较大,故在最大低亮度调光上会出现闪烁现象,且面板上也会出现光的干涉现象,而产生水纹波等情况。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模块采用冷阴极灯管作为光源而进行脉冲调光时必须反复开启/关闭灯管,因而造成很大的起动电压与电流突波,另在该等调光模式下因开启/关闭周期的比例差距大,故其最大低亮度调光会出现闪烁现象。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适用于多灯管,且可有效降低起动电压、电流突波,以避免最大低亮度调光时出现闪烁现象,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一线性(linear)调光阶段与一脉冲模式(burst mode)调光阶段,其中线性调光阶段是将灯管电流调降至一定值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其先进行线性调光,再接着进行脉冲模式调光。前述的,其先进入脉冲模式调光,再进行线性调光。前述的,其中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性调光是由控制器的回授端调整灯管电流的增益值(gain),而将灯管电流调降至一允许的最小值,以达线性调光目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是令冷阴极灯管的调光过程中包括一线性(linear)调光阶段与一脉冲模式(burst mode)调光阶段,其中线性调光阶段是先调低灯管电流至一定值以下,再进入脉冲模式;借此,在脉冲模式调光阶段,开启灯管时的功率消耗可大幅降低,从而可有效降低开启灯管时产生的起动电压与电流突波;同时由于低亮度时的开启灯管(点灯)时间在整个周期的比例大于关灯时间,故亦可解决闪烁与光干涉现象。前述调光过程是在进入脉冲模式之前,先以线性方式调光,而将输出电流调整至最小灯管电流,再进入脉冲模式进行调光。前述线性调光是由驱动器的回授端调整灯管电流的增益值(gain),以达线性调光目的。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是令一调光过程中包括一线性(linear)调光阶段与脉冲模式(burstmode)调光阶段,例如在进入脉冲模式之前,先以线性方式使系统的输出电流调整至最小灯管电流,再进入脉冲模式进行调光。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可将灯管点灯时间与关灯时间的责任周期(duty ratio)比例缩小,解决低亮度调光时的闪烁现象,并可降低电压/电流突波。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新颖的,可有效降低起动电压、电流突波,从而避免最大低亮度调光时出现的闪烁现象。本专利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调光过程的波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调光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出电流波形图。图4是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系统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系统的输出电流波形图。图6是现有的冷阴极灯管调光系统的输出电流波形图。10脉宽调变控制器 11驱动级12变压器 13冷阴极灯管14回授电路 15灯管电流侦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阴极灯管的多灯管调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一线性调光阶段与一脉冲模式调光阶段,其中线性调光阶段是将灯管电流调降至一定值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中明谢邓钦李致亮陈思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