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70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包括上工装和下工装;下工装包括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上工装包括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一体化成型,使得下工装整体的强度更高;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一体化成型,进而使得上工装整体的强度更高;悬置限位部设置的开口,使得悬置在进行测试时,悬置两端的骨架可以从开口伸出,进而进行径向的高频动态测试;水平设置的悬置装配空间使得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进行检测时能关于水平面平行,使得悬置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高频动态测试,进而使得检测得出的高频动态数据更为准确。态数据更为准确。态数据更为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置动态测试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而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于整车的NVH性能要求相较于燃油车有非常大的提升。因此,对于悬置产品,提高了高频动态测试要求,一般需要测试到2000Hz以上,而之前燃油车对于悬置的动态要求基本在1000Hz以下,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NVH特性的需要,设计可用于2000Hz以上径向高频动态测试的工装来对悬置产品进行动态性能研究。
[0003]而需要满足2000Hz以上径向高频动态测试的需求,则需要降低工装质量、提升工装的强度和工装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质量较轻、强度较高、安装稳定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包括上工装和下工装;
[0007]下工装包括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其两者一体化成型;所述悬置限位部设置于下工装底座的上表面;在悬置限位部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悬置装配空间,进行试验的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内;所述悬置限位部的两侧端面设置有开口,使悬置装配空间与外部相通;悬置装配在悬置装配空间内时,悬置两端的骨架从开口伸出;
[0008]上工装包括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其两者一体化成型;所述接触部设置于上工装底座的下表面;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接触部与悬置两端的骨架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工装整体对称;悬置限位部设置于下工装底座的中间;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均为对称结构,下工装底座的对称轴与悬置限位部的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工装底座的表面与悬置限位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下过度部进行过度,所述下过度部呈斜面状或弧面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装配空间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处的内径小于第二区域处的内径,并通过两者的内径差在悬置装配空间内形成限位槽;进行试验的悬置包括限位部,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内时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工装底座呈圆柱状;在下工装底座上分布设置有下装配孔,所述下装配孔垂直的将下工装底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当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与下装配孔在垂直方向重叠时,下装配孔将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贯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装配空间对称状设置,且悬置装配空间的对称轴与下工装底
座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下装配孔包括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各第一装配孔处于同一圆形路径上,且各第一装配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各第二装配孔处于同一圆形路径上,且各第二装配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装配孔所在的圆形路径的圆心和第二装配孔所在的圆形路径的圆心与下工装底座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装配孔所在的圆形路径的半径大于第二装配孔所在的圆形路径的半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包括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所述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相互对称的设置于上工装底座的下表面;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的下表面与悬置两端的骨架接触;且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的下表面为平面,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与上工装底座下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配合槽,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悬置限位部的顶部处于配合槽内;配合槽的宽度大于悬置限位部的厚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工装底座的表面与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上过度部进行过度,所述上过度部呈斜面状或弧面状。
[0016]进一步的,在上工装底座上均匀且对称的分布设置有上装配孔,所述上装配孔垂直的将上工装底座的上下表面贯穿。
[0017]进一步的,悬置两端的骨架上设置有由于和车辆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将骨架贯穿;在上工装上设置有将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安装孔设置;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通孔与应安装孔相通。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在本技术中,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一体化成型,使得下工装整体的强度更高;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一体化成型,进而使得上工装整体的强度更高;悬置限位部设置的开口,使得悬置在进行测试时,悬置两端的骨架可以从开口伸出,进而进行径向的高频动态测试;水平设置的悬置装配空间使得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进行检测时能关于水平面平行,使得悬置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高频动态测试,进而使得检测得出的高频动态数据更为准确。
[0020]在本技术中,下工装整体对称,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均为对称结构,且下工装底座的对称轴与悬置限位部的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使得下工装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
[0021]在本技术中,下工装底座的表面与悬置限位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下过度部进行过度,且所述下过度部呈斜面状或弧面状;相较于直角过度,下过度部拥有更大的受力面,能够均匀的将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连接处受到的作用力分担,使得下工装的强度更高,使得本技术的使用更为稳定。
[0022]在本技术中,进行试验的悬置包括限位部,而悬置装配空间设有限位槽,通过限位部与限位槽的配合,使得悬置与悬置装配空间的配合能够更为稳定;使得检测得出的高频动态数据更为准确。
[0023]在本技术中,当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与下装配孔在垂直方向重叠时,下装配孔将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贯穿,使得对应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处的下工装底座也可以通过下装配孔进行加固,进而使得下工装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0024]在本技术中,悬置装配空间的对称轴与下工装底座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悬置装配空间对应下工装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由于各第一装配孔处于同一圆形
路径上,各第二装配孔处于同一圆形路径上;因此各第一装配孔和各第二装配孔呈圆形围绕悬置装配空间设置,使得下装配孔的分布更为均匀,进而使得下工装底座的装配更为稳定。
[0025]在本技术中,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相互对称的设置于上工装底座的下表面,使得上工装的结构更为稳定;配合槽的宽度大于悬置限位部的厚度,避免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与限位部出现干涉影响到高频动态测试。
[0026]在本技术中,上工装底座的表面与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上过度部进行过度,且所述上过度部呈斜面状或弧面状;相较于直角过度,上过度部拥有更大的受力面,能够均匀的将上工装底座与左接触部和右接触部连接处受到的作用力分担,使得上工装的强度更高,使得本技术的使用更为稳定。
[0027]在本技术中,均匀且对称分布的上装配孔,使得上工装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0028]在本技术中,悬置两端的骨架上设置有由于和车辆连接的安装孔,在上工装上设置有将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贯穿的通孔,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通孔与应安装孔相通;避免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安装孔被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工装和下工装;下工装包括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其两者一体化成型;所述悬置限位部设置于下工装底座的上表面;在悬置限位部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悬置装配空间,进行试验的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内;所述悬置限位部的两侧端面设置有开口,使悬置装配空间与外部相通;悬置装配在悬置装配空间内时,悬置两端的骨架从开口伸出;上工装包括上工装底座和接触部,其两者一体化成型;所述接触部设置于上工装底座的下表面;上工装和下工装配合时接触部与悬置两端的骨架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整体对称;悬置限位部设置于下工装底座的中间;下工装底座和悬置限位部均为对称结构,下工装底座的对称轴与悬置限位部的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底座的表面与悬置限位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下过度部进行过度,所述下过度部呈斜面状或弧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装配空间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处的内径小于第二区域处的内径,并通过两者的内径差在悬置装配空间内形成限位槽;进行试验的悬置包括限位部,悬置装配于悬置装配空间内时限位部与限位槽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底座呈圆柱状;在下工装底座上分布设置有下装配孔,所述下装配孔垂直的将下工装底座的上下表面贯穿;当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与下装配孔在垂直方向重叠时,下装配孔将悬置限位部和下过度部贯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类悬置径向高频试验工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松吴向廷胡建泰应远林乾乾王伟吉杨灵斌
申请(专利权)人:建新赵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