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142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进水系统、碳源投加系统、反应系统、三相分离系统、出水系统、保温系统、内循环系统、曝气系统和排泥系统;进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反应系统连通,用于向反应系统通入废水;碳源投加系统用于向反应系统投加碳源;三相分离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的液体、气体和固体进行分离;出水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排出;所述保温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进行保温;内循环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循环;曝气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进行曝气;排泥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污泥进行排出;本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众多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对废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由于不锈钢酸洗高硝酸盐氮废水中氮含量较高,高含量的氮污染物导致仅靠原有的处理设施及工艺已不能满足新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需在有限的场地改建更加高效的脱氮处理设施及工艺,以满足废水达到最新排放标准要求。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不锈钢酸洗高硝酸盐氮废水具有pH低、NO3‑

N浓度高、C/N比低的特点,采用传统生物方法脱氮困难,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且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大、脱氮效率低、抗冲击能力差、工艺流程相对繁杂及运行成本高等局限性。且不锈钢酸洗高硝酸盐氮废水通常盐分和钙离子含量也非常高,高氮高钙高盐易冲击常规生化工艺系统。如何科学指导产生不锈钢酸洗高硝酸盐氮废水的企业正常生产和废水提标改造,使不锈钢酸洗高硝酸盐氮废水处理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是这些企业的迫切环保技术需求。
[0004]目前开发了一种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培养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但目前市场上并未有相关系统或装置可以培养出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进水系统、碳源投加系统、反应系统、三相分离系统、出水系统、保温系统、内循环系统、曝气系统和排泥系统;
[0006]所述进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反应系统连通,用于向反应系统通入废水;
[0007]所述碳源投加系统用于向反应系统投加碳源;
[0008]所述三相分离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的液体、气体和固体进行分离;
[0009]所述出水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排出;
[0010]所述保温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进行保温;
[0011]所述内循环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循环;
[0012]所述曝气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进行曝气;
[0013]所述排泥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污泥进行排出。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进水泵,废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泵从进水口泵入反应器中。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三相分离系统包括设于反应器顶部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内设有开口向下、呈漏斗状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底端端部与连通柱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通柱顶端端部设有锯齿状溢流口,位于溢流口的外侧设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与连通柱的顶端端部固定连接,导流环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出水系统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导流环的底部。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内循环系统包括内循环泵,所述内循环泵的进水口与连通柱上部连通,内循环泵的出水口与反应器底部连通。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保温系统包括水浴保温层、水浴保温泵和恒温水浴锅,所述水浴保温层包设于反应器的外壁上,水浴保温层的进水端靠近反应器的底部设置,出水端靠近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水浴保温层的出水端与恒温水浴锅连通,所述恒温水浴锅内的水通过水浴保温泵从进水端泵进水浴保温层。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泵,所述曝气泵与反应器的底部连通。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泥系统包括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设于反应器的底部,所述反应器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取样口。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碳源投加系统与进水系统的进水管连通。
[002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有:本系统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实现对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有效的解决了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前景;此外,本系统还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进水系统;101、进水管;102、进水泵;103、进水口;104、进水桶;2、碳源投加系统;3、反应系统;301、反应器;4、三相分离系统;401、连通柱;402、排气管;403、间隙;404、溢流口;405、导流环;5、出水系统;501、出水口;6、保温系统;601、水浴保温层;602、水浴保温泵;603、恒温水浴锅;7、内循环系统;701、内循环泵;8、曝气系统;801、曝气泵;9、排泥系统;901、排泥口;902、出水桶;110、取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9]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包括进水系统1、碳源投加系统2、反应系统3、三相分离系统4、出水系统5、保温系统6、内循环系统7、曝气系统8和排泥系统9;
[0030]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系统1的进水口103与反应系统3连通,用于向反应系统通入废水;碳源投加系统2用于向反应系统3投加碳源;三相分离系统4用于对反应系统3内的液体、气体和固体进行分离;出水系统5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排出;保温系统6用于对反应系统进行保温;内循环系统7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循环;曝气系统8用于对反应系统内进行曝气处理;排泥系统9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污泥进行排出。
[0031]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反应系统3包括反应器301,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103,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101和进水泵102,废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泵从进水口泵入反应器中;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可以设置多个,从而使得进水与反硝化颗粒污泥混合更加充分。
[0032]三相分离系统4包括设于反应器顶部的连通柱401,连通柱内设有开口向下、呈漏斗状的排气管402,排气管底端端部与连通柱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403。连通柱顶端端部设有锯齿状溢流口404,位于溢流口的外侧设有导流环405,导流环405与连通柱401的顶端端部固定连接,导流环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柱与反应器顶部可以为一体成型,连通柱顶端开口设置,锯齿状的溢流口可以使得溢流更加平缓均匀,且可以有效的实现拦截,避免固体堵住出水口;导流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系统、碳源投加系统、反应系统、三相分离系统、出水系统、保温系统、内循环系统、曝气系统和排泥系统;所述进水系统的进水口与反应系统连通,用于向反应系统通入废水;所述碳源投加系统用于向反应系统投加碳源;所述三相分离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的液体、气体和固体进行分离;所述出水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排出;所述保温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进行保温;所述内循环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液体进行循环;所述曝气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内进行曝气;所述排泥系统用于对反应系统中的污泥进行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进水泵,废水通过进水管和进水泵从进水口泵入反应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系统包括设于反应器顶部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内设有开口向下、呈漏斗状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底端端部与连通柱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高硝酸盐氮废水脱氮的颗粒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柱顶端端部设有锯齿状溢流口,位于溢流口的外侧设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与连通柱的顶端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炎红骆倩孙嘉宁梅荣武周国苗蔡俊云王英杰姚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