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3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其中,膜式水冷壁换热面紧贴高温颗粒排料口内壁,板管式换热面设置在排料口内部,并且与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垂直设置;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和板管式换热面内部换热管的进水口均与下集管箱连接,出水口均与上集管箱连接;上集管箱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上端开口,下集管箱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下端开口;上升管一端连接锅筒,另一端连接上集管箱的出水口,下降管一端连接锅筒,另一端连接下集管箱的进水口。该余热锅炉设置相互配合的两种换热面,能够有效回收下落状态下的高温颗粒的余热,尤其适合于兰炭颗粒的余热回收。回收。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属于高温颗粒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在炼焦行业中,烧制的颗粒往往是高温状态,并且通常是在重力作用下,从排焦口自由下落。例如兰炭颗粒,兰炭是利用优质侏罗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以其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份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以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运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炭素材料。兰炭可代替焦炭(冶金焦)而广泛用于化工、冶炼、造气等行业。
[0003]兰炭焦炉用来烧制兰炭,其中成熟的兰炭通过排焦口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排出。类似的,在碳素行业中,煅烧的颗粒是高温碳素颗粒,也是在重力状态下从排料口自由下落。但是不论是兰炭颗粒还是碳素颗粒,下落时的温度高,无余热回收装置,会导致余热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能有效回收重力作用下下落流动的高温固体颗粒余热。
[0005]技术方案: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包括锅筒、膜式水冷壁换热面、板管式换热面、上集管箱、下集管箱、上升管和下降管,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紧贴高温颗粒排料口内壁,板管式换热面设置在排料口内部,并且与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垂直设置;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和板管式换热面内部换热管的进水口均与下集管箱连接,出水口均与上集管箱连接;上集管箱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上端开口,下集管箱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下端开口;上升管一端连接锅筒,另一端连接上集管箱的出水口,下降管一端连接锅筒,另一端连接下集管箱的进水口。
[0006]作为优选、改进或者具体实施方案:
[0007]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包括第一换热管和设置在第一换热管上的翅片,第一换热管的出水口与上集管箱连接,进水口与下集管箱连接。
[0008]所述板管式换热面包导热隔板、第二换热管、导热固体层、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导热隔板内部设置导热固体层,第二换热管沉埋于导热固体层内部,上封板设于导热固体层的上端,下封板设于导热固体层的下端;第二换热管的出水口与上集管箱连接,进水口与下集管箱连接。
[0009]所述排料口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平行设置两个,分别紧贴长方形两个长边对应的侧壁。
[0010]所述板管式换热面平行设置若干个。
[0011]所述高温颗粒可以为高温的兰炭颗粒、碳素颗粒、钢渣颗粒、以及其他的固体颗
粒。
[0012]所述排料口为若干个,每个排料口均设置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和板管式换热面。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余热锅炉设置膜式水冷壁换热面和板管式换热面,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的余热,成本低,回收效率高。例如对高温兰炭颗粒或高温碳素颗粒显热的回收,能够对高温颗粒均匀降温,使排料口排出的颗粒温度均匀。因此,该余热锅炉适用于重力作用下高温固体颗粒下落流动的余热回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余热锅炉中膜式水冷壁换热面的结构示意图(水平截面)。
[0016]图3为本技术余热锅炉中板管式换热面的结构示意图(竖截面)。
[0017]图4为本技术余热锅炉中相邻板管式换热面的排布示意图(左右两种交替放置)。
[0018]图5为本技术余热锅炉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以兰炭颗粒为例,提供一种回收高温兰炭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如图1所示,包括锅筒1、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板管式换热面3、上集管箱4、下集管箱5、上升管6和下降管7,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紧贴兰炭焦炉的排料口内壁,板管式换热面3设置在排料口内部,并且与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垂直设置;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和板管式换热面3内部换热管的进水口均与下集管箱5连接,出水口均与上集管箱4连接;上集管箱4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上端开口,下集管箱5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下端开口;上升管6一端连接锅筒1,另一端连接上集管箱4的出水口,下降管7一端连接锅筒1,另一端连接下集管箱5的进水口。
[0022]作为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包括第一换热管21和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1上的翅片22,第一换热管21的出水口与上集管箱4连接,进水口与下集管箱5连接。
[0023]排料口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平行设置两个,分别紧贴长方形两个长边对应的侧壁。
[0024]作为具体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板管式换热面3包导热隔板31、第二换热管32、导热固体层33、上封板34和下封板35;所述导热隔板31内部设置导热固体层33,第二换热管32沉埋于导热固体层33内部,上封板34设于导热固体层33的上端,下封板35设于导热固体层33的下端;第二换热管32的出水口与上集管箱4连接,进水口与下集管箱5连接。
[0025]板管式换热面(3)平行均匀设置若干个,板管式换热面(3)将余热锅炉中兰炭下落空间沿长边分隔成多个小空间,每个小空间的边长几乎相等,分隔面为板管式换热面(3)。如图4所示,板管式换热面3的排布,其第二换热管32与集管箱的连接,相邻两个呈左右两种交替放置方式。
[0026]如图5所示,余热锅炉还包括上集管箱4上方的高温保护段8,以及下集管箱5下方的底框架9和支撑基础10,支撑基础10设于底框架9上表面,用于支撑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和板管式换热面3。
[0027]成熟焦炭的下落一般分多个排料口,每个排料口分别按上述方法设置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和板管式换热面3,上集管箱4和下集管箱5分别为整段设计,分布在所有排料口上端开口处和下端开口处。
[0028]上述余热管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如下:
[0029]锅筒1中的冷水通过下降管7和下集管箱5,进入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和板管式换热面3中的换热管中,高温兰炭颗粒通过兰炭焦炉的排料口下落,下落过程中,换热管中的冷水吸收兰炭颗粒的热量,从排料口落下的兰炭颗粒温度降低;吸收兰炭颗粒热量的冷水温度升高,生成液气混合物,通过上集管箱4和上升管6排入锅筒,最终排出进行利用,利用该余热锅炉和方法能有效回收高温兰炭颗粒显热。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筒(1)、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板管式换热面(3)、上集管箱(4)、下集管箱(5)、上升管(6)和下降管(7),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紧贴高温颗粒排料口内壁,板管式换热面(3)设置在排料口内部,并且与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垂直设置;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和板管式换热面(3)内部换热管的进水口均与下集管箱(5)连接,出水口均与上集管箱(4)连接;上集管箱(4)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上端开口,下集管箱(5)水平设置在余热锅炉换热面的下端开口;上升管(6)一端连接锅筒(1),另一端连接上集管箱(4)的出水口,下降管(7)一端连接锅筒(1),另一端连接下集管箱(5)的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水冷壁换热面(2)包括第一换热管(21)和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1)上的翅片(22),第一换热管(21)的出水口与上集管箱(4)连接,进水口与下集管箱(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下落状态高温颗粒显热的余热锅炉,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海涛徐守国唐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