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88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包括穿戴单元、通气管单元、循环单元、低温存储单元和供电单元,通气管单元设置于穿戴单元的内部,分别与通气管单元、低温存储单元、供电单元连接。其优点在于,对于室外高温工作者或路人等所有室外人,本装置可有效预防穿戴者发生中暑;本装置以干冰为致冷源,通过可更换模块设计,更换多块干冰,即可确保使用者在户外工作时间内(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可穿戴式降温防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高热天气越来越频繁,气温也越来越高。在炎热天气中工作的人非常容易中暑,中暑可呈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极大,死亡率超过50%。一些轻度的中暑不及时处置有可能发展成为热射病。2022年8月10日,南京市急救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从8月1日到8月19日24时,共接到了172例中暑报警,日均20人中暑。此外,因为核酸采样,穿着防护服的采样人员(即大白)晕倒的例子不计其数。防暑降温,不论是对户外正常的日常生产相关各种活动,还是对像核酸采样等医疗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室外工作人员,如外卖员、快递员或路人,一般会携带小风扇、喷雾来进行降温解暑,穿戴防晒帽、防晒袖、防晒面罩等进行防晒,并且会定时进行休息,避免出现中暑。然而,上述解决方案无法进行长时,有效的降温,尤其是头部与胸背部的降温,在高温条件下久了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中暑或热射病。
[0004]对于核酸采样人员,一般有核酸采样亭或者帐篷进行遮挡。对于核酸采样亭来说,其内部配备有空调,可以对采样人员进行降温;但是由于其为固定结构,仅能在特定地点进行使用,且建造使用成本较高。对于帐篷来说,一般会配备风扇进行降温,可以改变采样位置;但是这种容易受到电源的影响,必须靠近电源才能使用,相对不便携。然而,对于进行移动采样的采样人员来说,其没有相应的防暑降温设备,导致采样人员在不同地点移动过程中,如爬楼梯等,由于体力消耗大、防护服闷热不透气等,容易出现中暑情况。
[0005]因此,对于不经常在固定地点的室外工作人员或路人,如外卖员、快递员、核酸采样人员等,由于没有合适的、便携的防暑降温设备,导致上述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中暑,且出现中暑后在等待救治过程中亦无有效的致冷用品。
[0006]此外,对于一些中暑人员,需要将其转移到阴凉位置,并进行降温。常见的降温方式是进行物理降温,如使用冷水/毛巾进行擦拭、湿敷,或者用冰袋进行降温。然而,这种降温方式可行性不高,因为需要靠近一些住宅区、要有餐饮、超市等,才能快速便捷地获取低温水、毛巾、冰袋等低温产品。
[0007]此外,对于上述室外工作人员,若因为中暑原因出现摔倒或跌倒,由于没有防护设备,导致其在摔倒或跌倒过程中会直接无缓冲地触碰地面或其他支撑结构(如墙、桌),导致其损伤。
[0008]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没有便携式降温装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没有便携式降温装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包括:
[0012]穿戴单元,所述穿戴单元可穿戴地设置于使用者的特定部位;
[0013]通气管单元,所述通气管单元设置于所述穿戴单元的内部;
[0014]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与所述通气管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通气管单元提供冷气;
[0015]低温存储单元,所述低温存储单元与所述循环单元连接,用于存储干冰并在干冰汽化后向所述循环单元提供冷气;
[0016]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循环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循环单元供电。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包括:
[0018]织物元件;
[0019]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织物元件的外侧表面;
[0020]第一腔室元件,所述第一腔室元件设置于所述织物元件与所述隔热元件之间,用于放置所述通气管单元。
[00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22]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织物元件连接,用于将所述穿戴单元固定于使用者的特定部位。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24]气囊元件,所述气囊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隔热元件的外侧表面设置。
[00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26]第三进气口元件,所述第三进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进气口元件向所述气囊元件充气。
[00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28]第三出气口元件,所述第三出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出气口元件排空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气体。
[00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30]第三腔室元件,所述第三腔室元件设置于所述隔热元件与所述气囊元件之间,用于形成真空层。
[003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
[0032]第四出气口元件,所述第四出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腔室元件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四出气口元件抽空所述第三腔室元件的内部气体。
[00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单元包括:
[0034]若干通气管元件,若干所述通气管元件设置于所述穿戴单元的内部,并相互连接以形成通气管网;
[0035]若干微孔元件,若干所述微孔元件分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通气管元件,用于使所
述通气管元件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0036]第一进气口元件,所述第一进气口元件设置于一所述通气管元件的端部,并与所述循环单元连接。
[003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单元包括:
[0038]第一壳元件;
[0039]第二进气口元件,所述第二进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低温存储单元连接;
[0040]第一出气口元件,所述第一出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通气管单元连接;
[0041]第一阀门元件,所述第一阀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元件;
[0042]第一风扇元件,所述第一风扇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内部;
[0043]第一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元件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元件、所述第一风扇元件、所述供电单元连接。
[0044]在其中的一些和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单元还包括:
[0045]第一输送管元件,所述第一输送管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通气管单元连接。
[004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单元还包括:
[0047]第二输送管元件,所述第二输送管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低温存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元件连接。
[004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存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单元,所述穿戴单元可穿戴地设置于使用者的特定部位;通气管单元,所述通气管单元设置于所述穿戴单元的内部;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与所述通气管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通气管单元提供冷气;低温存储单元,所述低温存储单元与所述循环单元连接,用于存储干冰并在干冰汽化后向所述循环单元提供冷气;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循环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循环单元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单元包括:织物元件;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织物元件的外侧表面;第一腔室元件,所述第一腔室元件设置于所述织物元件与所述隔热元件之间,用于放置所述通气管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气囊元件,所述气囊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隔热元件的外侧表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第三进气口元件,所述第三进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进气口元件向所述气囊元件充气;和/或第三出气口元件,所述第三出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气囊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出气口元件排空所述气囊元件的内部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第三腔室元件,所述第三腔室元件设置于所述隔热元件与所述气囊元件之间,用于形成真空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暑降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单元还包括:第四出气口元件,所述第四出气口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元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成友吕中伟尤慧曲伸杨建设钟鹏杨晓莉刘瑾贾彦彦丁磊易婉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