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22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2
在驱动装置中,差动装置的齿圈能以第三轴线为中心与减速装置的副轴齿轮反向地旋转。对减速装置、差动装置和能贮存流体的贮存部进行收纳的齿轮外壳的内表面包括:比第三轴线靠+X方向地配置的第一曲面;以及比第二轴线靠+X方向地配置的第二曲面。第一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齿圈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第二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副轴齿轮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贮存部的Y轴方向位置与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重叠。方向位置与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重叠。方向位置与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当马达轴正转时,通过差动齿圈将贮存于收集容器的润滑油扬起(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

138383号公报)。
[000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38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当马达轴反转时无法将润滑油扬起。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无论马达轴朝哪边旋转都能将流体扬起并贮存于贮存部的技术。
[000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例示性的驱动装置具备马达部、减速装置、差动装置、贮存部及齿轮外壳。所述马达部具有马达轴。所述马达轴能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减速装置与所述马达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差动装置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所述贮存部能贮存流体。所述齿轮外壳对所述减速装置、所述差动装置及所述贮存部进行收纳。所述减速装置具有副轴齿轮。所述副轴齿轮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差动装置具有齿圈。所述齿圈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副轴齿轮反向地旋转。所述齿轮外壳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比所述第三轴线靠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二曲面比所述第二轴线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所述第一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齿圈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副轴齿轮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贮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曲面及所述第二曲面重叠。
[0007]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驱动装置,能够提供无论马达轴朝哪边旋转都能将流体扬起并贮存于贮存部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从Z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装设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齿轮外壳的+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5是示出齿轮外壳的

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6是第二外壳筒部及齿轮盖部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齿轮外壳的+Y方向侧的另一结构示例的概念图。(符号说明)100驱动装置;200电池;300车辆;1马达轴;11转子轴;111轴贯通孔;12齿轮轴;121流入口;13轴壁部;2马达部;21转子;211转子芯部;2111转子贯通孔;212磁体;22定子;221定子芯部;222线圈部;2221线圈端;3齿轮部;31减速装置;311小齿轮;312副轴齿轮;313驱动齿轮;314中间轴;32差动装置;321齿圈;4外壳;41第一外壳筒部;42侧板部;4201侧板贯通孔;4202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1第一马达轴承保持件;4211第一马达轴承;422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1第一齿轮轴承;423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1第一中间轴承;424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1第一驱动轴承;43外壳盖部;43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件;4311第二马达轴承;4312开口部;44罩构件;45第二外壳筒部;46齿轮盖部;460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1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1第二齿轮轴承;462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1第二中间轴承;463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1第二驱动轴承;47马达外壳;48齿轮外壳;481第一曲面;482第二曲面;4821第一面;4822第二面;4823第一凹面;4824第二凹面;483第一内表面;484第二内表面;485台阶;5贮存部;51第一贮存部;52第二贮存部;6流体供给流路部;61第一供给流路部;62第二供给流路部;63第三供给流路部;64第四供给流路部;65第五供给流路部;66第六供给流路部;7引导部;71第一引导部;72第二引导部;8流体循环部;81配管部;82泵;83热交换器;84流体贮存器;F流体;P流体池;Ds驱动轴;Ds1第一驱动轴;Ds2第二驱动轴;J1第一轴线;J2第二轴线;J3第三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0]在以下说明中,基于驱动装置100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300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向”的一例,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向的一侧”的一例,表示上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铅垂上方)。

Z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表示下方(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朝向的铅垂下方)。
[0011]此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其表示供驱动装置100装设的车辆300的前后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向”的一例。+X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一例,表示车辆300的前方和后方中的一者。

X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表示车辆300的前方和后方中的另一者。
[0012]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的情况下,+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左方,

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右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前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右方,

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左方。即,无论X轴方向如何,仅记为+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

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
另一侧。+Y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一例。

Y方向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此外,根据驱动装置100相对于车辆300的装设方法,也可以是,X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前后方向。以下,Y轴方向例如与马达部2的第一轴线J1等平行。
[001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轴线J1至第三轴线J3等规定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径向中靠近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离开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
[0014]而且,本说明书中,在方位、线和面中的任一个与其他任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伸到任意处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而且,“垂直”不仅包括两者彼此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也就是说,“平行”和“垂直”分别包括在两者的位置关系中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0015]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第一轴线J1至第三轴线J3等规定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个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部,所述马达部具有马达轴,所述马达轴能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与所述马达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部分连接;差动装置,所述差动装置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贮存部,所述贮存部能贮存流体;以及齿轮外壳,所述齿轮外壳对所述减速装置、所述差动装置及所述贮存部进行收纳,所述减速装置具有副轴齿轮,所述副轴齿轮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差动装置具有齿圈,所齿圈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副轴齿轮反向地旋转,所述齿轮外壳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比所述第三轴线靠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以及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比所述第二轴线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所述第一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齿圈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副轴齿轮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贮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曲面及所述第二曲面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比所述副轴齿轮靠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地配置,所述齿轮外壳的内表面还包括: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比所述齿圈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地配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齿圈重叠;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比所述第一内表面及所述副轴齿轮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地配置,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副轴齿轮重叠,所述第二曲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相连,所述第二曲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外壳具有:轴承保持件,所述轴承保持件经由轴承将与所述差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支承为能旋转;以及供给流路部,所述供给流路部将所述贮存部的内部与所述轴承保持件的内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流路部以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任一方式配置:比所述第二曲面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以及比所述第二曲面的所述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松修平麻生启介中川爱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