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和定影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18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设置成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设置成对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加热和加压,以便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闸板,该闸板设置为可运动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该打开位置,闸板打开开口,朝向定影部分传送的片材能够穿过该开口,在该关闭位置,闸板关闭所述开口;推压部分,该推压部分设置成朝向打开位置推压闸板;以及抵靠部分,由推压部分朝向打开位置推压的闸板抵靠该抵靠部分,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和定影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和一种定影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包括定影部分和定影框架的成像装置是已知的,该定影部分加热至高温,该定影框架围绕着定影部分。这种定影框架通常有开口,片材穿过该开口。日本专利特开No.2003

140480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闸板,该闸板打开和关闭定影框架的开口,这样,当用户打开外部的打开/关闭部件时,用户的手指不会穿过定影框架的开口而接触定影部分。
[0003]不过,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3

140480中公开的闸板被推向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因此需要通过以与打开/关闭部件联动的方式运动的联动部件来移动所述闸板。因此,由于联动部件、打开/关闭部件等的制造公差,很难在打开闸板时高精度地定位所述闸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设置成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设置成对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加热和加压,以便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闸板,该闸板设置得可运动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打开位置,闸板打开开口,朝向定影部分传送的片材可以穿过该开口,在关闭位置,闸板关闭所述开口;推压部分,该推压部分设置成朝向打开位置推压闸板;以及抵靠部分,由推压部分朝向打开位置推压的闸板抵靠该抵靠部分,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定影单元包括: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设置成对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加热和加压,以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闸板,该闸板设置得可运动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打开位置,闸板打开开口,朝向定影部分传送的片材可以穿过该开口,在关闭位置,闸板关闭所述开口;推压部分,该推压部分设置成朝向打开位置推压闸板;以及抵靠部分,由推压部分朝向打开位置推压的闸板抵靠该抵靠部分,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
[0006]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0008]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0009]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剖视图。
[0010]图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剖视图。
[0011]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和定影单元的透视图。
[0012]图5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和定影单元的剖视图。
[0013]图5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和定影单元的剖视图。
[0014]图6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15]图6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16]图7是根据第一变化实例的定影单元的剖视图。
[0017]图8是用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打印机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前部打开/关闭盖的透视图。
[0018]图9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前部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19]图9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前部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20]图10是用作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打印机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后部打开/关闭盖的透视图。
[0021]图11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后部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22]图11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后部打开/关闭盖的剖视图。
[0023]图12是用作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打印机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处理盒的透视图。
[0024]图13A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处理盒的透视图。
[0025]图13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定影单元、连杆机构和处理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图1是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打印机100的示意纵向剖视图。打印机100是形成单色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系统的激光束打印机。
[0029]打印机100包括装置本体101和覆盖该装置本体101的外部102。装置本体101包括:本体框架110;片材供给部分120,该片材供给部分120供给片材S;以及传送辊对130,该传送辊对130传送由片材供给部分120供给的片材S。另外,装置本体101包括:成像部分140,该成像部分140在由传送辊对130传送的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单元150,该定影单元150包括定影部分300,定影部分300使形成在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另外,装置本体101包括排出辊对160,该排出辊对160可以将片材S排出至排出托盘161上。片材S的实例包括记录介质,例如纸张(例如普通纸张和信封)、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膜(高射字幕片:OHT)以及布。
[0030]外部102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实施例中是外部102的上部部分的一部分)是用作打开/关闭部件的实例的打开/关闭盖103。打开/关闭盖103被支承得可相对于本体框架110沿上下方向打开和关闭。
[0031]本体框架110是由金属板形成的框架本体,并包括一对未示出的侧部板。本体框架110直接地或者通过未示出的部件而间接地支承片材供给部分120、传送辊对130、成像部分140、定影单元150和排出辊对160。
[0032]当成像作业输入至打印机100时,成像部分140基于从与打印机100连接的外部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信息而开始成像处理。成像部分140包括用作盒的实例的处理盒200、用作曝光部分的实例的激光扫描仪250以及用作转印部分的实例的转印辊202。
[0033]处理盒200沿着未示出的引导件插入本体框架110中,以便可以被拉出。处理盒200在插入到本体框架110中时由未示出的按压部件推压,因此抵靠未示出的抵靠部分,并且因此相对于本体框架110定位。
[0034]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200可以通过打开该打开/关闭盖103而暴露于外部,因此用户可以执行处理盒200的插入/移除操作。处理盒200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201以及围绕感光鼓201布置的未示出的充电单元和未示出的显影单元。
[0035]感光鼓201沿纵向方向的一对端部部分由处理盒200的外壳可旋转地支承。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驱动传动机构而传递至感光鼓201的一个端部部分,因此感光鼓201沿图1中的箭头A方向被旋转驱动。
[0036]感光鼓201的表面是有机光电导体层,并且通过受到来自充电单元的未示出的充电辊的充电偏压而被均匀地充电。激光扫描仪250基于输入的图像信息而向感光鼓201辐射激光。从激光扫描仪250发射的激光使得感光鼓201的表面曝光,因此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设置成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分,所述定影部分设置成对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加热和加压,以便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闸板,所述闸板设置为能够运动至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闸板打开开口,朝向定影部分传送的片材能够穿过所述开口,在所述关闭位置,闸板关闭所述开口;推压部分,所述推压部分设置成朝向打开位置推压所述闸板;以及抵靠部分,由推压部分朝向打开位置推压的闸板抵靠所述抵靠部分,以便定位在打开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闸板设置为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枢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定影框架,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定影框架中;以及保持器,所述保持器附接在定影框架上,其中,所述抵靠部分通过保持器而固定在定影框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闸板通过保持器而由定影框架支承。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本体框架;打开/关闭部件,所述打开/关闭部件能够相对于本体框架打开和关闭地被支承;以及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设置成根据所述打开/关闭部件的打开操作而克服所述推压部分的推压力使得闸板运动至所述关闭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部件,所述第一连杆部件能够运动至分离位置和抵靠位置,在所述分离位置中,第一连杆部件与闸板分离,在所述抵靠位置中,第一连杆部件抵靠闸板,以及在第一连杆部件位于分离位置处的情况下,闸板通过由推压部分推压而位于打开位置处,且在第一连杆部件位于抵靠位置处的情况下,通过由第一连杆部件克服推压部分的推压力按压所述闸板而使所述闸板位于关闭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推压部分,所述连杆推压部分设置成朝向所述抵靠位置推压第一连杆部件;以及第二连杆部件,所述第二连杆部件设置成根据打开/关闭部件的关闭操作而克服连杆推压部分的推压力使得第一连杆部件运动至分离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连杆推压部分的推压力大于推压部分的推压力。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打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彬敏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