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09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发热软线,可以大幅减小漏磁场,在异常发热时发热丝线和检测线能够切实地短路,并且能够实现生产效率及加工性的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热软线(30),包括第一软线元件(10)和第二软线元件(20),将第一软线元件(10)和第二软线元件(20)以实质上具有平行部分的方式靠近配置。将第一及第二软线元件(10、20)的发热丝线(2a、2b)串联或并联连接而通电时,各发热丝线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热毛毯或电热地毯等平面状采暖器具的 发热软线,进一步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减小漏磁场、并且末端连接器 加工性优异的经济性高的发热软线。
技术介绍
为了减轻交流磁场对人体带来的影响,需要减少在电热毛毯或电 热地毯等中使用的漏磁场的产生,并对其进行了开发。专利文献1中 记载的加热线的专利技术,使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加热线(与本专利技术的发热软线对应)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该文献的图1)中,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 有第一发热丝线,在其外周设有第一熔断层。并且,在该第一熔断层 的外周向与第一发热软线相反方向螺旋状地捻绕有第二发热软线。进 而,在其外周设有第二熔断层。在第二熔断层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 信号线,进而在其外周设有绝缘层。第一发热丝线和第二发热丝线以 流过相反方向的电流的方式连接,起到所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漏磁 场减小的作用。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加热线的多个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该文献的图l)中,将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发热丝线、 且在其外周设有熔断层的两根发热线进行对捻,在其外周螺旋状地捻 绕有信号线,进而在其外周形成有绝缘层。在第三实施方式(参照该文献的图7)中,将具有在外周螺旋状地捻绕的信号线的第一发热线、 和第二发热线对捻,并且在上述两根发热线的周围形成有剖面为大致 圆形的绝缘层。在该第一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地,两根发热线的发热丝线以流过相反方向的电流的方式连接,起到 所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漏磁场减小的作用。在专利文献3的加热线的专利技术中,将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 有发热丝线并在其外周设有绝缘层的电热线、与上述电热线相同结构 的返回线(戻D線)、及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信号线并在其 外周设有绝缘层的检测线撚合,或者在对齐的线束的外周形成有整体 为圆形的剖面轮廓形状的绝缘层。以在上述电热线和返回线上流过相 反方向的电流的方式进行接线,起到所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漏磁场 减小的作用。专利文献1:日文专利特开平10-335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文专利特开平10-340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8301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加热线中,由于如下三个工序均为重复工序 而存在生产性很低的经济问题第一工序,将第一发热丝线螺旋状地 捻绕,在其外周设置第一熔断层;第二工序,在第一熔断层的外周螺 旋状地捻绕第二发热丝线,在其外周设置第二熔断层;及第三工序, 在第二熔断层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信号线,进而在其外周设置绝缘层。 此外,在上述三重结构中,不对信号线或发热丝线带来损伤地剥掉绝 缘层或熔断层的覆盖是非常需要熟练度的工作,存在工作效率及可靠 性差的大问题。进而,在上述结构中,存在从所要求的发热量方面考虑必须将第 一发热丝线和第二发热丝线串联连接来使用的情况。为了将该条件下 产生的磁场抵消而减少漏磁场,需要将第一发热丝线的一端和第二发 热丝线的一端短路,考虑从发热软线的另一端导出的第一发热丝线端、 第二发热丝线端、及信号线的两端在采暖器具中的铺设,连接到末端 连接器的内部端子。例如在电热毛毯的情况下,与末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的排列结构 有关的要求为,以将外侧两根用于发热软线、将内侧两根用于信号线 作为标准,必须使第一发热丝线或第二发热丝线的一个为相当长的裸 线,这一点缺乏安全性,需要绝缘覆盖的转接线,是非常需要熟练度 和时间的工作。这样,考虑到采暖器具中的铺设后,可靠性高且经济 地将发热软线和信号线在末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中布线是非常困难 的。上述专利文献2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线,将在芯线的外周 螺旋状地捻绕有发热丝线、且在其外周设有熔断层的两根发热线进行 对捻,在其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信号线,进而在其外周形成有绝缘层。 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实施方式相比,虽然减少了一个重 复工序,但是增加了一个对捻的工序。此外,两根对捻而成的剖面不 能形成大致圆形,因此存在捻绕在两根对捻结构体的外周上的信号线 在形成最外周的绝缘层时容易切断的重大问题。进而,在这种剖面中, 不对信号线带来损伤地剥离绝缘层的覆盖是非常需要熟练度的工作, 存在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低的大问题。但是,由于两根发热线被绝缘覆 盖,因此可以在考虑到了采暖器具中的铺设的基础上可靠性高且经济 地进行在末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中的布线。进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 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线中,将具有在外周螺旋状地捻绕的信号 线的第一发热线、和第二发热线对捻,并且在两根发热线的周围形成 有剖面为大致圆形的绝缘层,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实施方式相比, 虽然减少了一个重复工序,但是存在增加了一个对捻的工序的不经济 的问题。该结构的加热线的绕线工序、绝缘覆盖挤出工序、在末端连 接器的内部端子中的布线工序均是合理且经济的工序,但是存在增加 了该对捻工序的问题的原因在于,仅在第一发热线上捻绕有信号线,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从该发热线产生的磁场,从而在两根发热线 的漏磁场的强度上产生不均匀。为了不消除该不均匀便可获得预定的 漏磁场强度的减小,需要对捻的结构。专利文献3所述的加热线,将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发热 丝线并在其外周设有绝缘层的电热线、与上述电热线相同结构的返回 线、及在芯线的外周螺旋状地捻绕有信号线并在其外周设有绝缘层的 检测线进行撚合,或者在对齐的线束的外周形成有整体为圆形的剖面 轮廓形状的绝缘层,因此所构成的三根电热线、返回线、及检测线分 别能够通过不重复的并列的工序来制造,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该电热线、返回线、及检测线各自独立地覆盖,因此不对各丝 线带来损伤地剥掉绝缘层的覆盖较为容易,不存在带来工作效率及可 靠性劣化的大问题。此外,考虑了在采暖器具中的铺设上的基础上在末端连接器的内 部端子中的布线,也由于上述电热线、返回线、及检测线各自独立地覆盖,因此容易可靠性高且经济地构成。在该专利文献3中,上述专 利文献1及2的问题点大幅改善。然而,这种具有三根内部覆盖层的 结构使发热软线的外径变粗,产生使用已铺设的采暖器具的心情变差 的其他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软线,能够大幅减少漏磁场,由 芯线、发热丝线、及覆盖部构成的软线元件在异常发热时切实地先将 发热丝线与检测线短路,能够防止之后通电时两根发热丝线短路。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生产效率及加工 性的提高的发热软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热软线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软线元件,包括第一芯线、在第一芯线上以预定的 间距螺旋巻绕的第一发热丝线、将上述第一发热丝线绝缘覆盖的第一覆盖部、及在上述第一覆盖部的外周螺旋巻绕的检测线;第二软线元件,包含第二芯线、在上述第二芯线上比上述第一芯线上螺旋巻绕的 上述第一发热丝线稀疏地螺旋巻绕的第二发热丝线、及将上述第二发热丝线绝缘覆盖的第二覆盖部;以及外覆盖层,将上述第一软线元件 和第二软线元件配置成实质上靠近并具有平行部分,并覆盖该第一软线元件和第二软线元件,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发热丝线上通电时,各发 热丝线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热软线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 所述的发热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软线,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软线元件,包括第一芯线、在第一芯线上以预定的间距螺旋卷绕的第一发热丝线、将上述第一发热丝线绝缘覆盖的第一覆盖部、及在上述第一覆盖部的外周螺旋卷绕的检测线;    第二软线元件,包含第二芯线、在上述第二芯线上比上述第一芯线上螺旋卷绕的上述第一发热丝线稀疏地螺旋卷绕的第二发热丝线、及将上述第二发热丝线绝缘覆盖的第二覆盖部;以及    外覆盖层,将上述第一软线元件和第二软线元件配置成实质上靠近并具有平行部分,并覆盖该第一软线元件和第二软线元件,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发热丝线上通电时,各发热丝线产生的磁场彼此抵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卓志朝仓正博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塔祈巴那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