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9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所述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垫块;预制结构,所述预制结构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部的两端;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二预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一端;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点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具有便于增加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预制板的抗震力度的优点。力度的优点。力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板是指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由水泥、钢筋制作而成,现如今,预制板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其中包含有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安装铺设施工中,使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的不够稳定,抗震方面存在不足,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不好,导致后期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错位,影响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增加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预制板的抗震力度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0006]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垫块;预制结构,所述预制结构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所述预制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板、预埋筋、空洞、搭接台和斜面,所述第一预制板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所述预埋筋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内部,所述空洞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侧壁,所述搭接台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两端,所述斜面设于所述搭接台的一端侧壁;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部的两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钢架、接板、起吊孔和加强筋,所述钢架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内部的两端,所述接板固定于所述钢架一端的侧壁,所述起吊孔设于所述钢架的两端侧壁,所述加强筋固定于所述钢架另一端的侧壁;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二预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一端;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所述串联结构包括挡板、螺母和固定杆,所述挡板抵触于所述接板的侧壁,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挡板的侧壁,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点处。
[0007]优选的,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两端的所述搭接台呈相对状,且所述接板固定于所述搭接台的居中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制板内部包括预埋筋、空洞、搭接台和斜面,且所述第二预制板与所述第一预制板的一端呈相对切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有两根,且所述加强筋的侧壁与所述预埋筋的侧壁呈十字交叉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接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
接板呈交叉平行状,且所述第一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接板与所述第二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接板的另一端相互抵触于对方所述搭接台的侧壁。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第一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接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一端固定的所述接板的侧壁,且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先将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呈相对状拼接在一起,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连接点吃相切合,同时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连接点的居中处会形成一定的空间,在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两端内部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相互平行交叉,然后使所述串联结构贯穿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使所述串联结构将形成空间内部的所有所述接板串联在一起,然后将所述串联结构与所述接板进行固定,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串联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由于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还与所述预埋筋十字交叉固定,使所述连接结构不仅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的整体质量和抗震力度,且加强了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具有便于增加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预制板的抗震力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的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垫块,2、预制结构,21、第一预制板,22、预埋筋,23、空洞,24、搭接台,25、斜面,3、连接结构,31、钢架,32、接板,33、起吊孔,34、加强筋,4、第二预制板,5、串联结构,51、挡板,52、螺母,53、固定杆,6、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垫块1;预制结构2,所述预制结构2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1,所述预制结构2包括第一预制板21、预埋筋22、空洞23、搭接台24和斜面25,所述第一预制板21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1,所述预埋筋22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内部,所述空洞23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侧壁,所述搭接台24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两端,所述斜面25设于所述搭接台24的一端
侧壁;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内部的两端,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钢架31、接板32、起吊孔33和加强筋34,所述钢架31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内部的两端,所述接板32固定于所述钢架31一端的侧壁,所述起吊孔33设于所述钢架31的两端侧壁,所述加强筋34固定于所述钢架31另一端的侧壁;第二预制板4,所述第二预制板4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一端;串联结构5,所述串联结构5安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和所述第二预制板4之间,所述串联结构5包括挡板51、螺母52和固定杆53,所述挡板51抵触于所述接板32的侧壁,所述固定杆53贯穿所述挡板51的侧壁,所述螺母52安装于所述固定杆53的两端;填充物6,所述填充物6填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和所述第二预制板4的连接点处。
[00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两端的所述搭接台24呈相对状,且所述接板32固定于所述搭接台24的居中处,便于使所述第一预制板21和所述第二预制板4相切合搭接。
[002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预制板4内部包括预埋筋22、空洞23、搭接台24和斜面25,且所述第二预制板4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一端呈相对切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1);预制结构(2),所述预制结构(2)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1),所述预制结构(2)包括第一预制板(21)、预埋筋(22)、空洞(23)、搭接台(24)和斜面(25),所述第一预制板(21)表面的边沿固定有所述垫块(1),所述预埋筋(22)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内部,所述空洞(23)贯穿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侧壁,所述搭接台(24)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两端,所述斜面(25)设于所述搭接台(24)的一端侧壁;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内部的两端,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钢架(31)、接板(32)、起吊孔(33)和加强筋(34),所述钢架(31)固定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内部的两端,所述接板(32)固定于所述钢架(31)一端的侧壁,所述起吊孔(33)设于所述钢架(31)的两端侧壁,所述加强筋(34)固定于所述钢架(31)另一端的侧壁;第二预制板(4),所述第二预制板(4)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的一端;串联结构(5),所述串联结构(5)安装于所述第一预制板(21)和所述第二预制板(4)之间,所述串联结构(5)包括挡板(51)、螺母(52)和固定杆(53),所述挡板(51)抵触于所述接板(32)的侧壁,所述固定杆(53)贯穿所述挡板(51)的侧壁,所述螺母(52)安装于所述固定杆(53)的两端;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春葵何伟金欧阳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誉和磐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