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76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包括一个第一建筑模块、一个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以及一个连接结构负责集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通过使用一种轻骨料混凝土而制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至少C35的强度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包含能轻易地被运送及组装的轻质模块,如此可确保建筑物在运送过程中的工业安全问题以及大幅降低运输大型模块的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MiC)结构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组装合成建筑(MiC)是一种通过组装建筑模块而快速建造建筑物的新型建造方法。组装合成建筑(MiC)所用建筑模块是在受认证的工厂中制造、组装及装修后,再运输至建筑工地现场安装组成建筑物。相比传统建筑材料或预制构件,MiC模块单元体积庞大,必须结合海路及陆路运输,并克服场地限制,才能运送到工地。
[0003]大部分组装合成建筑的模块并非使用轻质材料制成,其大小约为2米至10多米不等,其重量以「吨」来计算。若要将这些极重的模块从郊外厂房送至繁荣的市区工地,须考虑期间的跨境交通、重型货车流量、运输时间等要求。况且,如此多的巨型建筑模块在市区内运输及进行高空吊送,亦有工业安全的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考量到模块的大小及重量受到运输及生产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的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包含能轻易地被运送及组装的轻质模块,并可确保建筑物在运送过程中的工业安全问题以及大幅降低运输大型模块的成本。另外,所制成的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与传统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相比具有相同或更高的强度水平。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包括一个第一建筑模块、一个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以及一个连接结构负责集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其中第一建筑模块与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通过使用一种轻骨料混凝土而制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至少C35的强度等级,其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介乎40

250mm的坍落度、小于1500kg/m3的28天平衡密度、以及至少47MPa的28天抗压强度。
[0006]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介乎40

220mm的坍落度。
[0007]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包括重量300至500kg/m3的水泥、重量20至80kg/m3的硅粉、重量0至150kg/m3的飞灰、重量300至500kg/m3的粗质轻骨料、重量300至500kg/m3的细质轻骨料、重量200至250kg/m3的水、重量1至9kg/m3的减水剂以及重量0至3kg/m3的粘度调节剂。
[0008]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或铁铝酸盐水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粉为一种包括重量比至少85%的二氧化硅的致密化硅微粉。
[0010]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灰包括粉煤灰、C级飞灰或F级飞灰。
[0011]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水剂是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0012]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调节剂是高分子量合成共聚物的粉体或水溶液。
[0013]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量合成共聚物包括丙烯酸共聚物类、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0014]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以及细质轻骨料的成分是膨胀页岩。
[0015]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的1小时吸水率不大于5%(例如3%至5%)、及24小时吸水率不大于10%(例如6%至8%)。
[0016]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的颗粒大小为5至20mm,所述细质轻骨料的颗粒大小为0.1至5mm。
[0017]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还具有不大于3.5%的吸水率。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介乎40

250mm的坍落度、小于1500kg/m3的28天平衡密度、不大于3.5%的吸水率以及至少47MPa的28天抗压强度专门用于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的轻骨料混凝土。
[0019]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介乎40

220mm的坍落度。
[0020]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包括重量300至500kg/m3的水泥、重量20至80kg/m3的硅粉、重量0至150kg/m3的飞灰、重量300至500kg/m3的粗质轻骨料、重量300至500kg/m3的细质轻骨料、重量200至250kg/m3的水、重量1至9kg/m3的减水剂以及重量0至3kg/m3的粘度调节剂。
[0021]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或铁铝酸盐水泥。
[0022]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粉为一种包括重量比至少85%的二氧化硅的致密化硅微粉。
[0023]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灰包括粉煤灰、C级飞灰或F级飞灰。
[0024]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水剂是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0025]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调节剂是高分子量合成共聚物的粉体或水溶液。
[0026]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量合成共聚物包括丙烯酸共聚物类、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0027]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以及细质轻骨料的成分是膨胀页岩。
[0028]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的1小时吸水率不大于5%(例如3%至5%)、及24小时吸水率不大于10%(例如6%至8%)。
[0029]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质轻骨料的颗粒大小为5至20mm,所述细质轻骨料的颗粒大小为0.1至5mm。
[0030]本专利技术的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的主要优点如下:(1)使用轻质的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可提高现场施工速度,并节省施工现场的劳动力;(2)所制成的组装合成建筑
结构模组可用在高楼层建筑中,提供高稳定性及安全性;(3)由轻骨料混凝土制成的模块或结构墙大幅降低运输大型模块的成本;(4)与传统高密度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相比,具有相同或更高的强度水平(至少C35的强度水平);(5)大幅提升运输过程中的工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1]从以下参考附图中列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
[0032]图1展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的示意图。
[0033]图2展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使用轻骨料混凝土而制成的组装合成建筑模块的示意图。
[0034]图3展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使用轻骨料混凝土而制成的结构墙的示意图。
[0035]图4展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硬化后的轻质混凝土的样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包括一个第一建筑模块、一个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以及一个连接结构负责集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通过使用一种轻骨料混凝土而制成,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与所述第二建筑模块或结构墙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至少C35的强度等级,其中,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介乎40

250mm的坍落度、小于1500kg/m3的28天平衡密度、以及至少47MPa的28天抗压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骨料混凝土包括:重量300至500kg/m3的水泥;重量20至80kg/m3的硅粉;重量0至150kg/m3的飞灰;重量300至500kg/m3的粗质轻骨料;重量300至500kg/m3的细质轻骨料;重量200至250kg/m3的水;重量1至9kg/m3的减水剂;重量0至3kg/m3的粘度调节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组装合成建筑结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世昌朱宏刚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