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66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线路板结构具有第一硬板和第二硬板;其中,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表面均平行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并且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均位于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二硬板与所述第一硬板在侧视视角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第二硬板具有多个导电通孔,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硬板的内表面;所述焊盘与所述导电通孔通过焊接介质电连接,其中所述焊接介质附着在所述导电通孔的侧壁并穿过所述导电通孔接触所述焊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摄像模组的线路板结构适于提供较大布线面积,并且该摄像模组良品率高且生产效率高。率高且生产效率高。率高且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模组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线路板的结构、位置和组装方式做出改进的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手机摄像模组是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量不断增长。随着技术的进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在提倡着智能化,而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能够实现与外界环境的良好交互,其中实现良好交互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视觉感知,视觉感知依赖的主要是摄像模组。可以说,摄像模组已从默默无闻的智能装备配件转变成为智能装备举足轻重的关键元器件之一。
[0003]随着手机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对马达(即光学致动器)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对摄像模组的体积也有很大的限制,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换句话说,在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马达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应地增加。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行程越短,影响防抖能力。另一方面,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速度也越慢,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的时间也越长,这也会影响防抖效果。
[0004]为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双OIS马达(OIS为光学图像稳定的英文缩写,有时也称为光学防抖),该马达具有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用于驱动光学镜头移动,另一部分用于驱动感光芯片移动,同时驱动光学镜头和感光芯片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抖效果。然而,传统方案中,感光芯片贴附于线路板上,线路板上的连接带会对感光芯片的移动造成较大的阻力。具体来说,传统方案中,线路板通常是软硬结合板,其中硬板部分是线路板的主体部分,软板部分从主体部分的侧面引出,形成一连接带,该连接带的末端(即自由端)可以设置一连接器,用于与手机主板插接。例如连接带末端的连接器可以是针脚阵列状的,手机主板上设置对应的插座形的连接器,通过针脚和插座的插接来实现摄像模组的线路板与手机主板的电连接。上述传统的线路板的连接带的一端是固定于手机主板的,当感光芯片移动时,线路板主体也会随之移动,而其侧面的连接带却会被其连接器端所拉扯,从而形成较大的阻力。在防抖移动中,连接带的阻力将导致光学致动器需要提供更大的驱动力,不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另一方面,连接带的阻力是不规则的,还可能导致防抖移动的准确度下降。再者,双OIS马达具有更复杂的马达结构,导致线路板所需的布线面积增加,如果采用传统的堆叠更多的PCB板层次的方案来增加布线面积,将导致摄像模组的高度增加。
[0005]进一步地,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在线路板主体的对称的两个侧面分别引出侧置连接带的方案来克服上述缺陷。这两个侧置连接带的表面大致垂直于线路板主体的表面,侧置连接带与线路板主体通过向上弯折的软板形成弯折部,侧置连接带可以悬挂在光学致动器的固定部上。这种新的线路板设计方案可以减小用于连接手机主板的连接带对线路板主体
移动所带来的阻力。然而这种全新的线路板结构在实际组装时仍存在良品率低、生产效率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线路板的结构做出进一步地优化,以便在减小连接带阻力的同时,提升摄像模组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将该线路板结构设计成更适合自动化生产的形态,通过自动化生产来提升生产效率。又例如通过分析和寻找影响摄像模组良品率的主要原因,来对摄像模组及其线路板结构的形态加以改进,最终使得摄像模组成品的良品率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路板结构适于提供较大布线面积、良品率高且生产效率高的摄像模组解决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光学镜头、感光组件、光学致动器以及用于为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学致动器供电和/或布置功能电路的线路板结构。其中,所述线路板结构具有第一硬板和第二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表面均平行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并且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均位于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二硬板与所述第一硬板在侧视视角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第二硬板具有多个导电通孔,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硬板的内表面;所述焊盘与所述导电通孔通过焊接介质电连接,其中所述焊接介质附着在所述导电通孔的侧壁并穿过所述导电通孔接触所述焊盘。
[0008]其中,所述线路板结构包括线路板主体和至少一个侧置连接带;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表面垂直于所述光轴,所述侧置连接带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所述侧置连接带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所述第二硬板是一个所述侧置连接带的一部分。
[0009]其中,所述第一硬板是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
[0010]其中,所述线路板主体具有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光轴的表面和平行于所述光轴的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和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侧置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其包括第一连接带软板和第一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一连接带软板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然后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延伸,再弯折至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带软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光轴;以及第二连接带,其包括第二连接带软板和第二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二连接带软板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所述第二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然后沿着所述第二侧面延伸,再弯折至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光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具有多个导电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导电通孔和所述焊盘通过焊接介质连接,所述焊接介质在熔化状态下喷射进入并穿过所述导电通孔,并且在冷却后附着在所述焊盘和所述导电通孔以将所述导电通孔和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的第二硬板为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包括所述的第二连接带硬板。
[0011]其中,所述第一硬板还包括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平齐,并且在侧向视角下,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覆盖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一部分所述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另一部分所述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所述焊盘连接。
[0012]其中,所述光学致动器具有多个致动器引脚,所述多个引脚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平齐,并且在侧向视角下,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覆盖所述致动器引脚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一部分所述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所述致动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感光组件、光学致动器以及用于为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学致动器供电和/或布置功能电路的线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结构具有第一硬板和第二硬板;其中,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表面均平行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并且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均位于所述光学镜头和所述感光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二硬板与所述第一硬板在侧视视角下重叠布置;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第二硬板具有多个导电通孔,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表面面对所述第二硬板的内表面;所述焊盘与所述导电通孔通过焊接介质电连接,其中所述焊接介质附着在所述导电通孔的侧壁并穿过所述导电通孔接触所述焊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结构包括线路板主体和至少一个侧置连接带;所述线路板主体的表面垂直于所述光轴,所述侧置连接带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所述侧置连接带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光轴,所述第二硬板是一个所述侧置连接带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板是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主体具有垂直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光轴的表面和平行于所述光轴的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和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所述侧置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其包括第一连接带软板和第一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一连接带软板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所述第一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然后沿着所述第一侧面延伸,再弯折至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带软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光轴;以及第二连接带,其包括第二连接带软板和第二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二连接带软板自所述线路板主体的所述第二侧面引出并向上弯折,然后沿着所述第二侧面延伸,再弯折至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表面平行于所述光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具有多个导电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导电通孔和所述焊盘通过焊接介质连接,所述焊接介质在熔化状态下喷射进入并穿过所述导电通孔,并且在冷却后附着在所述焊盘和所述导电通孔以将所述导电通孔和所述焊盘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二硬板为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包括所述的第二连接带硬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板还包括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平齐,并且在侧向视角下,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覆盖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一部分所述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另一部分所述
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所述焊盘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致动器具有多个致动器引脚,所述多个引脚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平齐,并且在侧向视角下,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覆盖所述致动器引脚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硬板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的一部分所述导电通孔通过所述焊接介质与所述光学致动器的电路板的所述致动器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硬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海江劳益杭李威杨祎陈永明范迪科刘春梅俞丝丝赵开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